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含遥感) 下载本文

10 地热资源区划及开发利用区划

10.1 目的

在地热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基础上,根据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地热资源量分布、地热资源流体温度、流体水化学特征、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开发利用方向等,对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区划。

10.2 地热资源区划原则

10.2.1地热资源区划包括地热资源特征区划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两大类。 10.2.2 地热资源资源特征区划按地热资源的成因类型、地热流体温度以及地热流体水

化学特征等分别进行区划。

10.2.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包括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方案区划。

10.2.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应充分考虑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典型地热田梯级开

发利用实例等,在地热资源资源特征区划的基础上进行。

10.3 地热资源资源特征区划 10.3.1 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区划

10.3.1.1 地热资源分为隆起山地对流型和沉积盆地传导型两大类地热资源,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又可细分为板缘火山型、板缘非火山型和板内深循环型三类地热资源,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又可细分为断陷盆地型和拗陷盆地型两类地热资源(表1)。

10.3.1.2 在成因分区时,应考虑温度分级,并在“XXX型”后冠以高温、中温或低温地热资源的称谓。

10.3.1.3 按地热田和行政区两个层次描述地热资源的分布,行政区以地级市为单位。 10.3.1.4 如果地热资源成因与火山、断裂构造有关,则还应表达出这种关系。

10.3.2 地热资源温度区划

按地热资源梯级开发利用的温度划分进行地热资源温度区划。 I级: 流体温度大于150℃,主要用于发电、烘干等工业利用和采暖。 II级:温度在90-150℃,主要用于烘干、发电等和采暖。

19

III级: 温度在60-90℃,主要用于采暖、医疗、洗浴、和温室种植。

IV级: 温度在40-60℃,主要用于医疗、休闲洗浴、采暖、温室种植和养殖。 V级: 温度在25-40℃,主要为洗浴、温室种植、养殖、农灌和采用热泵技术的制冷供热。

10.3.3 地热资源流体水化学特征区划

10.3.3.1 根据地热资源流体水化学特征,应分别对其进行水质分级及医疗矿泉水所属类型进行区划。

10.3.3.2 按《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地热资源评价分级,并以此作为分区进行区划。 10.3.3.3 如果地热资源流体符合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应按医疗矿泉水定名并进行区划;按《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我国医疗矿泉共分为16类,包括碳酸水、硫化氢水、氟水、溴水、碘水、锶水、锂水、铁水、钡水、硼水、硅水、砷水、镭水、氡水等;各类矿泉的相关水质标准见附录A。

10.3.3.4 如果地热资源流体符合工业利用可提取有用元素的最低含量标准(附录B),还应对其进行相应区划。

表1 中国地热资源的基本类型一览表 隆起山地对流型 地热资源类型 板缘非火山板缘火山型 型 板块边缘第板块碰撞边四纪火山地质构造背景 缘,构造活动区,构造活异常强烈 动异常剧烈 热背景值(mW/m2) 100-120 85-100 地表热显示 强烈多样 强烈多样 沉积盆地传导型 板内深循环型 板内规模不一的活动断裂 40-75 温泉、热水沼泽 绝大多数无盖层,少数为薄的第四系堆积物 高 花岗岩为主、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次之 40-150 地下水深循环对流传热 20

断陷盆地型 板内裂谷型盆地,不均一的断裂活动明显 50-75 无 拗陷盆地型 板内造山形盆地,盆地稳定下沉 40-50 无 板内克拉通型盆地,无明显的构造变动 50 无,弱(四川盆地) 中生界碎屑沉积岩 盖层 岩性 安山岩、沉积岩 沉积岩、变质岩 新生界碎屑沉积岩 3-4,局部地区为4-6 砂岩(N),石灰岩(Pz1,Pt2+3) 70-100(2000m) 正常增温传导加热,局部有水热对流 新生界碎屑沉积岩 地温梯度(℃/100m) 异常高 异常高 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火山岩 150-250 青年浅成侵入或壳内局部熔融活动 2-3.3 2-2.5 热储 岩性 安山岩、沉积岩 砂岩(K2) 中生界沉积岩 50-70(2000m) 正常增温 温度(℃) 热源 150-300 上地壳内炽热火山岩浆囊 50-65(2000m) 正常增温

地热资源类型 隆起山地对流型 板缘非火山板缘火山型 型 主要大气降水,少许岩浆水 7-12 主要大气降水,少许岩浆水 一般1-2,部分<1 高温热水,蒸汽 沉积盆地传导型 板内深循断陷盆地型 拗陷盆地型 环型 大气降水,近海大气降水,古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古岸地带有沉积水 古沉积水 沉积水 海水 一般<1,上第三系1-3,2-50,部分>近海岸地10-20 基岩热储1-10 100 带3-10 中低温热水,绝大低温热水为低温热水 低温热水 多数为低主 温热水 层控热储,局部热异常一小,一般般由数十到 <1km2 数百平方公里 低温咸热水同左,四川盆非电直接非电直接综一般无实际地卤水提取综合利用 合利用 意义 化工原料 遍布各省(区),如北京小汤山、陕西临潼、广东从化和福建漳州等地热田 华北、苏北、渭河和琼雷盆地等。京、津、牛驼镇及宁晋-束鹿等地热田 水源 热水矿化度(g/L) 载热介质 高温热水,蒸汽 地热田规模 大,一般>10km2 较大,一般<10km2 地热利用方向 发电利用为主 发电利用为主 喜马拉雅地热带;藏南羊八井、滇西腾冲热海及川西茶洛热坑等地热田,台湾地热带;清水、土场和庐山等地热田 代表性地区和地热田 台湾地热带,大屯和龟山岛地热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10.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 10.4.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区划主要根据各地热田、行政区的主要热储段的开采热量、流体开采量、流体盈余量、盈余热量和热量开采程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开发利用方向耗热结构等,确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具体原则如下。

10.4.1.1 各开发利用方向耗热结构采用百分数表示。 10.4.1.2 开采热量可分为三级: 开采热量(电能MWe或热能MW) >50 10~50 <10

21

10.4.1.3 地热资源潜力分析可分为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基本平衡区、具有一定开采潜力区、具有开采潜力区和极具开采潜力区六个区,可采用热量开采系数指标来衡量。

CE?Ek?100% Ey式中:CE为热量开采系数;Ek为开采热量(J);Ey为允许开采热量(J)。 采用热量开采系数来划分六个区具体如下。

分 区 热量开采系数(CE) 严重超采区 ≥120% 超采区 100%~120% 基本平衡区 80%~100% 具有一定开采潜力区 60%~80% 具有开采潜力区 40%~60% 极具开采潜力区 <40%

(4)按地热田和行政区两个层次描述地热资源的分布,行政区以地级市为单位。

10.4.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主要根据各地热田、行政区的主要热储段的地热资源资源特征区划、以往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确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并根据热量开采程度和勘探程度,确定今后的勘探方向。具体原则如下。

(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应基于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区划、温度等级区划及流体水化学特征区划,并根据以往的开发利用情况确定其合理开发利用方向。

(2)勘探方向按勘探价值可分为无勘探价值地区、近期可勘探地区、未来五年可勘探地区和未来二十年可勘探地区四个级别。

勘探价值分级 无勘探价值地区 近期可勘探地区 未来五年可勘探地区 未来二十年可勘探地区

分级特征

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或储量级别为A和B级的地区 极具开采潜力区且储量级别为C和D级的地区

极具开采潜力区且储量级别为E级的地区,具有开采潜力区和具有一定开采潜力区且储量级别为C和D级的地区 有开发利用潜力且未进行储量论证的地区,具有开采潜力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