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报批稿)2007.10 下载本文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50153-200×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reliability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报批稿)

200×-××-×× 发布 200×-××-××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更名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编号为GB 50153-200×,自200×年××月××日起施行。其中,3.2.1和3.3.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于200×年××月××日废止。 本标准由 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组织 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日 200×××

1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2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我国1992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新标准对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工程各领域工程结构设计的共性问题,即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以使我国土木工程各领域之间在处理结构可靠性问题上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并与国际接轨。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积极借鉴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O 2394:1998)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批准通过的欧洲规范《结构设计基础》(EN 1990:2002),同时认真贯彻了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方针,总结了我国大规模工程实践的经验,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修订后的新标准比原标准在内容上有所扩展,涵盖了工程结构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是一本工程结构设计的基础标准,在实用性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本标准把对土木工程各领域工程结构设计的共性要求,列入了正文;而将对专门领域的具体规定和对专门问题的规定列入了附录。附录C~附录F主要是关于概念和计算方法的信息资料,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采用。

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寄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大连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振隆、史志华、李明顺、胡德炘、陈基发、李云贵、邸小坛、刘晓光、李铁夫、张玉玲、赵君黎、杜廷瑞、杨松泉、沈义生、周建平、雷兴顺、贡金鑫、姚继涛、鲍卫刚、姚明初、刘西拉、邵卓民、赵国藩。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修订组 2007年9月

2

目 次

1 总则............................................................. 5 2 术语、符号....................................................... 6 2.1 术语........................................................... 6 2.2 符号.......................................................... 12 3 基本规定........................................................ 15 3.1 基本要求...................................................... 15 3.2 安全等级和可靠度.............................................. 15 3.3 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 16 3.4 可靠性管理.................................................... 17 4 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18 4.1 极限状态...................................................... 18 4.2 设计状况...................................................... 18 4.3 极限状态设计.................................................. 19 5 结构上的作用和环境影响.......................................... 21 5.1 一般规定...................................................... 21 5.2 结构上的作用.................................................. 21 5.3 环境影响...................................................... 23 6 材料和岩土的性能及几何参数...................................... 24 6.1 材料和岩土的性能.............................................. 24 6.2 几何参数...................................................... 24 7 结构分析和试验辅助设计........................................ 26 7.1 一般规定...................................................... 26 7.2 结构模型...................................................... 26 7.3 作用模型...................................................... 26 7.4 分析方法...................................................... 27 7.5 试验辅助设计.................................................. 27 8 分项系数设计方法................................................ 28 8.1 一般规定...................................................... 28 8.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9 8.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3 附录A 各类工程结构的专门规定 ..................................... 35 A.1 房屋建筑结构的专门规定........................................ 35 A.2 铁路桥涵结构的专门规定........................................ 37 A.3 公路桥涵结构的专门规定........................................ 39 A.4 港口工程结构的专门规定........................................ 43 附录B 质量管理 ................................................... 50 B.1 质量控制要求.................................................. 50 B.2 设计审查及施工检查............................................ 51 附录C 作用举例及可变作用代表值的确定原则 ......................... 52 C.1 作用举例...................................................... 52 C.2 可变作用代表值的确定原则...................................... 5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