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体考研内部练习真题 下载本文

运动生理学内部练习题1-3章

绪 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 )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而(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而( )。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 )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 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 ) 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 )

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 ) 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

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 ) 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 )

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 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始。( )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 ) 24、一次电刺激可产生一次强直收缩。( ) 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

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 27、初长度增加肌肉兴奋性增加。( ) 28、红肌属慢肌具有耐力较强的特点。( ) 29、毛细血管丰富而收缩速度快是快肌的特点。( ) 二、选择题:

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

A、肌腹 B、最小肌肉群 C、肌纤维 D、肌腱 2、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改变

3、时间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 )作用时间。 A、最长 B、最短 C、延迟

4、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 )的曲线。 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7、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电位为零

8、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的流动而引起暂时性的电位逆转形成去极化。 A、Na+ B、K+ C、Ca+

9、动作电位而形成的逆转电位特征为( )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电位不变

10、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是由于( )而使电位恢复到原来水平。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11、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水平前微小而缓慢变动为( )。 A、后电位 B、零电位 C、局部电位

12、动作电位恢复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恢复依赖于( )。 A、钠钾泵 B、浓度差 C、化学结合

13、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14、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膜受体结合后首先产生(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15、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 A、兴奋过程 B、收缩过程 C、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16、兴奋—收缩耦连过程的连接因子是( )。 A、Ca++ B、Na+ C、K+

17、构成骨骼肌肌原纤维的主要蛋白是( )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8、肌原纤维中直接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是( )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9、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 )组成。 A、肌纤蛋白 B、肌凝蛋白 C、原宁蛋白 20、肌肉收缩时是( )相结合。

A、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 B、原宁蛋白与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与Ca++ 21、肌肉收缩过程中是( )在移动。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22、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ADP B、AMP C、ATP

23、给予高频率的连续刺激肌肉可产生( )。 A、多个单收缩 B、一个单收缩 C、强直收缩 24、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刺激强度呈现(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毫无关系

25、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越( ) A、高 B、低 C、不变 D、缩短

26、当达到最大收缩时给予较强刺激肌肉收缩( )。 A、可继续增大 B、可减弱 C、不改变

27、肌肉强直收缩后,如果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的收缩能力则( )。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28、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29、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性收缩 30、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 ) A、初长度 B、兴奋性 C、伸展性

31、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肌肉收缩力呈( )。 A、反比 B、正比 C、不变

32、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后,肌肉的收缩能力将( )。 A、继续提高 B、不变 C、下降 33、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

A、红肌和白肌 B、白肌和快肌 C、红肌和慢肌 34、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

A、收缩快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35、收缩速度慢但持续收缩时间较长的肌肉类型是( ) A、红肌纤维 B、白肌纤维 C、快白肌纤维

36、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一种具有( )生理特性的过程。 A、互换 B、相同 C、不相同

37、肌肉是一种不完全的弹性体这是由于( )所致。 A、伸展性 B、收缩性 C、粘滞性

38、刺激时间延长则所需刺激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 )。 A、不能成为正比关系 B、波动关系 C、能够成为正比关系 39、时值与时间阈值是( )的概念。

A、可相提并论 B、可互换的 C、不可相提并论 40、静息电信位是在( )记录到的一种电位差。 A、膜外 B、膜中间 C、膜内

41、超射电位发生于动作电位的( )过程。 A、去极化 B、复极化 C、复极化后

42、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外电位平衡后,电位的变化仍未停止是因为( )。 A、浓度差动力 B、电位差动力 C、浓度差和电位差动力 43、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离子的恢复是( )。 A、平息过程 B、波动过程 C、耗能过程 44、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一个( )的传播。 A、静息电位 B、超射电位 C、动作电位 45、神经冲动的传导( )电流传导的衰减性。 A、具有 B、不具有 C、产生

46、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 )无髓鞘纤维。 A、等于 B、慢于 C、快于 47、终板电位是一种( )电位。 A、可扩布性 B、后电位 C、局部

48、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量与( )成正比。 A、神经冲动 B、静息电位大小 C、神经递质释放量 49、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

A、持续较长时间 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 C、很快被清除掉 50、肌纤维中三联管系统是( )。

A、肌细胞的独立结构 B、肌原纤维的延续部分 C、肌细胞膜延续部分 51、终池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 )相结合。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52、兴奋——收缩耦联中Ca++的释放其动力来源于( )。 A、神经递质 B、浓度差 C、动作电位

53、肌小节收缩时,各光带中( )变化最为明显。 A、暗带 B、H带 C、明带

54、横桥结合肌纤蛋白完成一次收缩需( )。 A、一次完成 B、摆动、结合数次 C、多次摆动结合 55、在实际肌肉收缩过程中完全的等张收缩( )。 A、可变化 B、存在 C、不存在

56、在一定范围内肌肉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力量( )。

A、减小 B、增加 C、缓慢

57、快白肌和快红肌的共同特征是( )。

A、收缩速度快,Hb含量丰富 B、运动神经元大,酵解酶活性高 C、线粒体酶活性高,放电频率高 三、概念题: 1、阈刺激 2、基强度 3、时值 4、膜电位 5、动作电位 6、等长收缩 7、等张收缩 8、利用时 9、肌肉的粘滞性 10、时值 11、终板电位 12、前负荷 13、后负荷 四、简答题:

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条件是什么?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 9、单收缩包括哪几个过程? 10、前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何意义?

8 11、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什么影响? 12、肌电图测定有何意义? 五、问答题:

1、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2、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3、说明兴奋在神经的传导过程。

4、谈谈神经的兴奋是如何可传递给肌肉的。 5、试述肌肉收缩时的滑动原理。

6、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分类的?这种分类对体育运动实践有何意义。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B) 6、(A) 7、(B) 8、(A) 9、(A) 10、(A) 11、(A) 12、(A) 13、(B) 14、(C) 15、(C) 16、(A) 17、(C) 18、(C) 19、(B) 20、(A) 21、(B) 22、(C) 23、(C) 24、(A) 25、(B) 26、(B) 27、(C) 28、(A) 29、(B) 30、(A) 31、(B) 32、(C) 33、(A) 34、(A) 35、(A) 36、(C) 37、(C) 48、(C) 39、(C) 40、(C) 41、(A) 42、(C) 43、(C) 44、(C) 45、(B) 46、(C) 47、(C) 48、(C) 49、(C) 50、(C) 51、(C) 52、(C) 53、(C) 54、(C) 55、(C) 56、(A) 57、(B) 四、简答题答案:

1、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性。

2、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性,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9、一次单收缩包括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10、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 11、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12、肌电图可测定两方面机能,一方面可测定神经系统运动单位的募集,另一方面可了解肌肉本身的兴奋特征。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膜电位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在静态状态下细胞膜允许K+通透,而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使膜外正电位升高而膜内显负电位。当膜外的正电位增高到足以阻止浓度差驱使K+外流时,K+外流便停止,电位达到平衡。所以静息膜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

2、(1)当细胞膜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便依浓度差和电位差向膜内迅速扩散使电位逆转,形成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去极化时相。

(2)随着膜对Na+通透性停止,对K+通透性增加,K+便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驱动下迅速流向膜外使电位很快恢复至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原有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

(3)电位复极化后一部分Na+流向膜内,同时有一部分K+流向膜外为维持膜内外的离子平衡,膜上的K+—Na+泵启动,消耗能量将Na+泵出膜外,同时将K+泵入膜内。

10

3、(1)当神经受到刺激时受刺激局部产生动作电位形成膜外为负,膜内为正的局部电位。 (2)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静息膜电位水平,即外正内负。

(3)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两个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电场中电解质流动便产生电流,这个电流又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使其兴奋,如此下去兴奋便沿整个神经干传导。

4、运动神经末稍去极化,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使Ca++进入末稍导致突触小泡破裂,释放乙酰胆硷(Ach),Ach与终膜受体相结合,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便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便沿肌细胞膜传导下去。

5、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对肌纤蛋白的抑制作用,使位点暴露,肌凝蛋白质的横桥与肌纤蛋白位点结合同时激活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使横桥扭曲拉动肌纤蛋白向肌节M线滑行插入粗丝,使整个肌小节缩短。

6、肌纤维分为红肌(慢肌)和白肌(快肌),在快肌中可分为三个亚型:快红肌、快白肌和中间型。由于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在收缩性上的生理差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直接的影响,红肌纤维比例较高者有利从事长时间运动的耐力项目,而白肌纤维比便较高者在短距离,高强度或爆发性力量的项目具有优势。 7、组成肌肉的最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细胞),每一根肌纤维有其独立的生理特征,而且具有不同的兴奋性。当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较高所需要阈值较低的肌纤维首先兴奋收缩,产生较小的力量。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兴奋性居中的肌纤收缩,刺激强度继续增大,兴奋性较低的肌纤维也参与工作使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肌肉力量的等级性。

11

第二章 血液

一、是非判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人体内占体重百分比最多的是体液。( ) 2、在体液中细胞外液占的百分比最多。( ) 3、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4、粘滞性对血流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5、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大小有关。( ) 6、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7、血浆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红细胞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血红蛋白。( ) 8、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 )

9、内环境的恒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0、在体液中细胞内液占的百分比最少。( ) 11、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内液。( )

12、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与高铁血红素组成的。( ) 13、血液是由血浆与红细胞组成的。( ) 14、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3—5%。( )

15、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只有小部分的血量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而大部分血量储存在内脏静脉及皮下静脉中,用以运动时血液重新调配。( )

16、人体失血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在二周内就可以完全恢复。( )

17、血液粘滞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而与血细胞的数量无关。( ) 18、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所产生的。( ) 19、当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 20、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发生皱折现象。( )

21、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水分出入毛细血管起调节作用。( ) 22、人体进行登山运动时血液滞粘性会增大。( )

12

23、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抗碱能力远远大于抗酸能力。( )

24、血液中的缓冲对以H2CO3与NaHCO3最为重要。正常情况下二者比值保持20:1的范围。( ) 2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

26、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与一般人相比红细胞数量没有差异。( ) 27、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钠(NaH2PO4)。( ) 28、运输O2与CO3是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 29、Hb数量与运动员有O2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

30、高原训练时,运动员可出现红细胞比容增多,是由于氧分压过低导致体内RBC生成增多所致。( ) 31、人体进行轻微活动及处在赛前状态时,白细胞分类中呈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现象。( ) 32、血细胞占全血中的40—50%。( )

33、血浆是指血液凝固后渗出的黄色澄清液。( )

34、红细胞数在一日之内,可以有较大的生理变动范围。( )。 二、选择题:

1、血液和淋巴液是属于(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2、正常男子的红细胞平均值为( )个/mm3。 A、380万 B、450万 C、500万 D、550万 3、正常女子的血红蛋白值为( )克%。

A、11—14克 B、12—15克 C、13—16克 D、10—13克 4、正常女子红细胞平均值为( )万/ mm3。 A、380万 B、420万 C、440万 D、500万 5、( )( )是属于等渗溶液。

A、9%NaCl B、0.9%NaCl C、5%葡萄糖 D、0.5葡萄糖 6、内环境是指(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7、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 )组成的。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8、血液缓冲体系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的比例是( )。 A、酸性物质多 B、碱性物质多

13

9、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 )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A、NaH2PO4 B、NaHCO3 C、H2CO3

10、登山运动引起体内血液粘滞性加大是因为( ),长跑引起体内血液粘滞性加大是因为( )。 A、血浆蛋白增多 B、血液浓缩 C、红细胞增多 11、人体体液占体重的( )。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12、血浆占体重( ) A、1% B、3% C、5% D、8%

1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转站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14、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 A、3—5% B、7—8% C、5—6% D、9—10%

15、每公斤体重的血量成人比幼儿( ),男子比女子( )。 A、多 B、少

16、血浆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 A、无机盐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17、正常人血浆中的PH值约为 ( )呈( )。

A、7.15—7.25 B、7.35—7.45 C、7.55—7.65 D、弱酸性 E、弱碱性 18、血液中的缓冲对以( )最为重要。 Na—蛋白质 NaHCO3 Na3HPO4

A、—————— B、————— C、————— H—蛋白质 HCO3 Na2HPO4

19、红细胞在( )溶液中发生皱缩,在( )溶液中发生膨胀,在( )溶液中形态正常。 A、高渗 B、等渗 C、低渗

20、( )对水分出入毛细血管起重要调节作用,( )对维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C、血浆容量

21、如果血液中出现大量网织红细胞,说明红细胞生成( )。 A、不足 B、亢进 C、平衡

22、长期居住高原者比平原居住者的红细胞( ),一般人比有训练的人红细胞数( )

14

A、少 B、多

23、Hb在氧分压( )时生成HbO2,这种情况发生在( )。Hb在氧分压( )时成为还原性Hb,这种情况发生在( )。

A、低 B、高 C、组织内 D、肺内

24、正常成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为( )/mm3,平均值为( )/ mm3。 A、4000—10000 B、3000—8000 C、5000 D、7000 25、人体肌肉运动后( )数会出现明显增多。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26、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白细胞数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增多 C、出现再生阶段 27、血细胞是在( )部位生成的。 A、肝脏 B、骨髓 C、肾脏 D、脾脏 28、淋巴细胞的主要生理机能是( )。

A、吞噬徽生物 B、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C、参加过敏反应 29、血小板的生理机能是( )

A、缓冲血液酸碱度 B、运输气体 C、参与止血及凝血 D、产生免疫反应

30、由于( )过多时会增加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阻力及血压上升,因此理想的生理状态是增加每个( )内的( )的含量,而( )总数无明显增加。 A、Hb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1、经过抗凝处理后的血液液体部分称为( )。 A、血清 B、血浆 C、血液

32、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全血量的( ),对正常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 A、10% B、20% C、30% D、40%

33、RBC在( )溶液中出现皱缩现象,在( )溶液中形态正常,在( )溶液发生膨胀。 A、1.5%NaCl B、0.9%NaCl C、0.3%NaCl

34、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最主要相似是( )。 A、产生抗体 B、参与过敏反应 C、吞噬作用 35、正常人血液的粘滞性为( )。 A、1.6—2.4 B、3—4 C、4—5

15

36、一般情况下机体损失的血浆蛋白及红细胞在( )内可以完全恢复。 A、3周—1个月 B、1—2个月 C、2—3个月

37、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进行( ),B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进行(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38、安静状态下的( )值可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理指标。 A、白细胞 B、血小板 C、血红蛋白 三、概念题: 1、体液 2、内环境 3、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 5、碱储备 6、缓冲对 7、Hb氧合作用 8、内环境相对稳定性 9、红细胞比容 10、溶血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体液?体液分为哪三个部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有哪些?

3、血浆渗透压分为哪二部分?各自有什么机能? 4、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5、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什么? 6、白细胞的特性有哪些? 7、血液粘滞性大小取决于什么? 五、问答题:

1、血液是怎样维持酸碱平衡的? 2、血液有哪些主要的机能? 3、试述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

16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C) 6、(C) 7、(A) 8、(B) 9、(B) 10、(C、B) 11、(D) 12、(C) 13、(B) 14、(B) 15、(B、A) 16、(B) 17、(B、E) 18、(B)

19、(A、B、C) 20、(B、A) 21、(B) 22、(B、A) 23、(B、D、A、C、) 24、(A) 25、(B) 26、(B) 27、(B) 28、(B) 29、(C) 30、(B、A、C、D) 31、(A) 32、(A) 33、(A、B、C) 34、(C) 35、(C) 36、(A) 37、(B、A) 3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体液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约占体重60—70%。体液根据其存在部位及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各部分体液之间彼此隔开又相互联系。 2、答: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有下列方面: (1)颜色与比重 (2)粘滞性 (3)渗透性 (4)酸碱度

3、答:血浆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相对衡定能使血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胶体渗透压对水分进出毛细血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答: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要相等的溶液如0.9%NaCl、5%葡萄糖等。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

17

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5、答: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1)运输O2与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这两种机能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6、答:白细胞的主要特性有渗出性、变形运动、化学趋向性和吞噬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对机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

7、答:血液粘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 五、问答题答案:

1、答:当组织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和主血浆、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形成H2CO3。而H2CO3又分解为CO2和H2O,CO2由呼吸器官排出,减少体内酸性程度,从而维持血液酸碱度 NaHCO3+HL———→NaL+H2CO3 H2CO3——→CO2↑+H2O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形成强酸盐、降低碱性度。从而维持血液的酸碱度。 2、答:①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粘滞性,血液有形成分等相对稳定。

②运输作用 血液全身流动起到运输作用,血液能运输营养物质,气体,代谢产物,激素。

③防御和保护作用 白细胞有吞噬和免疫作用,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机能,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也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3、答: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是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来完成的。当血液流经肺组织时,氧分压升高,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种现象称为氧合作用。当血液流经周围组织时,氧分压降低,Hb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氧离作用。 肺氧分压高

(氧离作用)Hb+O2==========HbO2(氧合作用) 组织氧分压低

18

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

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组成的。( ) 2、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 3、心肌细胞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依靠原浆小梁。( ) 4、心肌和骨骼肌一样,都可以做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

5、窦房结、房室结、心室肌在正常情况下,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 ) 6、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缘故。( ) 7、心动周期指心室收缩或舒张一次( )

8、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 9、心电图QRS波群表示心室兴奋除极化所产生的电位。( ) 10、心博频率储备等于最大心率减去安静时心率。( )

11、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窦房结能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原因。( ) 12、血管壁对血液的侧压力为血压。( )

13、每博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 14、一般成年人血压的正常值约为100-120/60-80mmHg。( )

15、毛细血管本身有收缩与舒张作用,所以,毛细血管能开放和关闭。( ) 16、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 17、每搏出量和心率增加,都会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 ) 18、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大脑皮质。( )

19、减压反射是维持正常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 ) 20、经常运动的人,常会出现运动员心脏。( )

21、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 22、去甲肾人腺素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

23、运动性心动徐缓是由于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 ) 24、运动性心脏是指运动员所具有心脏。( )

19

25、心电图P波是反映心房兴奋变化的波。( )

26、血流阻力主要来源一是血液内摩擦,二是血液与管壁间的摩擦。( ) 二、选择填空题: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及淋巴管组成,其中_______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A、心脏;B血管)

2、与骨骼肌相比,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过程________(A、迅速;B缓慢),突出表现是存在________(C、快速复极期;D、平台期)

3、心肌动作电位后期,由于离子主动转动机制活动增强,肌浆中的Na+、Ca++泵出,同时将K+从细胞外_______(A、回收;B、摄入T小管)而使细胞的离子电性________(C、相等;D、不等),故该电位________(E、稳定;F、不能稳定)在静息水平。

4、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在4期_______(A、保持稳定;B、并不保持稳定),在复极完毕后_______(C、开始自动缓慢去极化;D、维持K+平衡电位)。

5、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使自律细胞对Ca++的通透性增高与对K+通性_______(A、增高;B、降低),从而可使4期自动去极化_______(C、增快;D、减慢),故能使自律性_______(E、增高;F降低) 6、迷走神经兴奋或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自律细胞的K+通透性______(C、增高;D、降低),从而4期自动去极化(E、减慢;F、增快)

7、运动员安静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 高,使心肌细胞对________(A、Na+;B、K+)通透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_(C、减小;D、增大),心率______(E、增快;F、减慢) 8、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D、组织腔)。

9、体温升高可使心率_______(A、增快;B、减慢)可能是由于膜对阳离子(钠钙)的通过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C、增高;D、降低)所致。

10、心电图是心肌______(A、电变化;B、电变化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电变化)的记录。

11、心电图检查可反映心脏的_______(A、兴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自律性)变化情况。 12、心电图QRS波是反映心室_______(A、兴奋性;B、收缩性)的情况。

13、心肌在生理上称为功能合胞体,是与心肌细胞彼此间有__________相联结有关(A、原生质;B、闰盘;C、原浆小梁)

14、在正常情况下心室肌有________功能而不表现__________特点,窦房和房束细胞有__________特点而无__________功能。(A、自动节律性;B、收缩性)

20

15、心肌与骨骼在兴奋性变化上的区别是心肌的_________;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___________;心肌能代偿间歇的原因是__________(A、兴奋性低;B、兴奋性高;C、自律性;D、绝对不应期长) 16、心肌“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现象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A、有特殊传导系;B机能合胞体;C、心肌能产生爆发式的动作电位。)

17、安静时每分心率男性比女性_________;儿童比成年人_________;老年人比青年人__________;有训练者比无训练者_________(A、多;B、少)

18、心率增快时,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都_________(A、缩短;B、延长)其中_______改变最明显(C、舒张期;D、收缩期)。

19、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A、延长;B、缩短)

20、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_______随训练程度提高而_______(A、增加;B、减少)

21、心脏前负荷主要指心脏_________后负荷主要指__________(A、舒张末容积;B、收缩末容积;C、大动脉内压力;D、小动脉的阻力)。

22、一般成年人安静时每搏出量约为________每分输出量约为_______(A、40—60ml;B、60—80ml;C、3—3.51/min;D、4—51/min)。

23、每搏出量主要影响________;心率主要影响________;外周阻力主要影响_______(A、舒张;B、收缩压)

24、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经常保持_______的状态。(A、基本相等;B、不相等) 25、弹性血管是指______和_______;阳力血管是指_______和________;交换血管是指__________;容量血管是指__________(A、主动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E、毛细血管;F、静脉) 26、一般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正常值是收缩压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脉压是________(A、30—50;B、60—80;C、80—100;D、100—120;E、120—140)mmHg。

27、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这是由于_________的_________造成的。(A、大动脉和弹性;B、小动脉的阻力;C、血管的面积;D、大动脉的压力)

28、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有________作用(A、通透性;B、物质交换;C、气体交换)。

29、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A、体温升高,血管舒张;B、循环血量增加;C、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30、评定循环系统做功效率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A、心率;B、每搏出量;C、心输出量;D、心电图;E、血压)

31、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A、外周阻力增加;

21

B、心输出量增加)

32、静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缓冲动脉血压;B、汇集血流;C、贮存血液)

33、吸气时胸内压__________可使腔静脉与心房压力__________所以静脉回心血流速度__________(A、增高;B、降低;C、不变)

34、从心室开始收缩,以下各期的顺序是_________(A、心房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F、减慢射血期;G、减慢充盈期)

35、每搏出量的正常平均值约为___________(A、20;B、70;C、100)ml;大约是舒张末期容积的__________%。(D、50—60;E、70—80;F、20—30)

36、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室舒张末容积取决于_________(A、大动脉压力;B、心房压)。 37、心室舒张末容积的大小可反映肌小节___________(A、初长;B、粗肌丝长度;C、收缩蛋白含量) 38、交感神经与儿茶酚胺通过B1受体,可使心肌对钙的通透性_________,从而使心肌缩性__________(A、增高;B、降低)。

39、下列哪些条件可使心输出量减少___________(A、刺激迷走神经传出纤维;B、由于心舒张末容积增加;C、由于颈动脉窦压力减低;D、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E、站力时) 40、心脏指数等于____________(A、心率;B、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

41、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水平变化而_________(A、相应增减;B、保持不变的能力。) 42、心力储备是最大心输出量__________安静时心输出量(A、减去;B、加上)

43、引起心纺加快的神经属于________神经纤维,引起心率减慢的神经属于_________纤维(A、交感;B、迷走;C、副交感)

44、人体血管除毛细血管外大多都受___________神经支配(A、迷走;B、交感;C、副交感) 45、引起心率加快反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E、肾上腺素;F、去甲肾上腺素)

46、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反射的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C、朋氏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E、肾上腺素;F、去甲肾上腺素;G、肾素)

47、如果直接用力压双侧颈部的颈动脉窦时,将会引起心________动脉血压__________(A、增加;B、减少或降低)

48、力量性项目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耐力性项目运动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A、心肌增厚或室壁增厚;B、心室容积增大或心腔增大;C、心室壁增厚心腔增大) 4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同时也增加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________收缩速度________

22

(A、减弱;B、增强;C、变慢;D、加快;E、不变)

50、引起颈动脉窦反射的刺激是_________(A、缺O2;B、CO2不高;C、血压升高;D、血压突然升高)

51、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的反应越______越好(A、大;B、小)

52、优秀运动员在出现窦性心动徐缓后,若停训多年,则心率可________(A、恢复正常值;B、保持不变;C、增快超过正常值;D、表现出无规律)

53、运动时,改变心血管中枢紧张性的反馈信息主要来自____________(A、压力感受器;B、肌肉本体感受器;C、化学感受器)

54、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阻力最大是在__________(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微动脉) 55、运动时皮肤血流的变化是__________(A、增加;B、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56、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血流量比安静时约增加_____倍(A、20;B、15;C、10;D、5)

57、肌肉运动时,组织液的生成增加,影响其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A、毛细血管压;B、组织液静水压;C、淋巴管压)

58、淋巴管中淋巴液来源于________(A、血浆;B、组织液;C、淋巴结)

59、在亚极量运动的持续进行中,心血管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

60、儿茶酚胺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A、HR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HR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C、心脏射血增强心舒张期延长;D、HR加快心输出量稍增加)

61、运动时机体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活动进行调节最为重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62、运动后心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A、血浆儿茶酚浓度下降;B、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冲动停止;C、神经性反馈信息中断;D、心脏自身调节取消)

63、降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A、降低血压;B、强加心交感中枢活动;C、升高血压;D、加强心迷走中枢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64、人在炎热环境进行体力活动时,动—静脉短路常处于__________(A、关闭;B、开放;C、不变;D、先增后减)

65、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不同于交感缩血管神径,它只有在下述情况时,才起调节作用_________(A、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B、局部产物堆积时;C、机体处于激动和准备作剧烈运动时;D、机体缺O2和CO2分压升高时)

23

66、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来自________(A、交感神经末稍;B、肾上腺皮质;C、肾上腺髓质;D、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E、副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

67、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最少的是__________(A、皮肤血管;B、消化道血管;C、冠状动脉;D、脑血管;E、肾脏血管) 三、名词解释题: 1、自动节律性 2、心动周期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 5、每搏出量 6、心力储备 7、动脉血压 8、平均动脉压 9、脉压 10、最大心率 11、窦性心动徐缓 12、运动员心脏 13、心电图 14、心搏频率储备 15、外周阻力 16、血流重新分配 17、体循环平均压 18、动脉脉搏 19、“全或无式” 20、期前收缩 21、代偿间歇 22、减压反射 四、简答题:

1、简述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途径及主要生理功能。

24

2、简述最大心率与心搏率储备的关系。 3、简要回答为什么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

4、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5、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简述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7、请简要说明为何运动能提高心脏功能。 8、简述运动性充血的发生机制。 9、简述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10、简要回答何谓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 五、问答题:

1、试述心肌的重理特性意义。 2、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试述动脉血压的成因。 4、试述动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5、试述静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6、试述运动时循环机能的变化及调节。 7、试述体育运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选择填空题:

1、A 2、B,D 3、A,C,E 4、B,C 5、B,C,E 6、A,C,E 7、B,D,F 8、A 9、A,C 10、B 11、ABD 12、A 13、B 14、B,A,AB 15、B,D,D 16、A,B 17、BABB 18、A,C

25

19、B 20、B,B 21、A,C 22、B,D 23、B,A,A 24、A

25、A,B,C,D,E,F 26、B,D,A 27、A,D 28、A,B,D 29、C 30、B 31、B 32、C 33、B,B,C, 34、C,B,F 35、B,D 36、B 37、A 38、A,A 39、A,D,E 40、A,B/C 41、A 42、B 43、A,B 44、B 45、B,D,E,F 46、D,E,F,G 47、B,B 48、A,BC 49、B,C 50、D 52、A 53、B 54、C 55、D 56、D 57、A 58、B 59、A 60、A 61、B 62、B,C 63、E 64、B 65、C 66、C 67、D 四、简答题答案:

1、答: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主要传导途径如下: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氏纤维网 其主要生理机能为发放兴奋 冲动,并将其由心房传至心室,引起心脏搏动。

2、答:生理状态下个体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为心搏率储备,它表示个体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3、答:心率过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主要表现为舒张期的缩短,若此时心室舒张速率无相应的增加,则可由于使心室舒张不完全而造成心室充盈量不足,从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4、答:P波表示左右心房去极化;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去极化; T波表示心室肌复极化;

P—R(P-Q)间期表示从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所需时间;

S—T段:心室去极化完毕,到复极化尚未开始时,心室各部位之间无电位差;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全部复极所需时间

运动员安静时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表示窦性心动过缓。

5、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主要有:心肌的收缩力,呼吸深度,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重力与体位及静脉管壁的舒缩状态。

6、答: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为射血分数 其计算公式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值愈高,说明心脏排空愈完全,心脏射血机能愈强,反之则说明心室腔内余血多,心脏射心机能差。

26

7、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肌对能源物质的转运和利用,使心肌纤维中收缩蛋白增多心缩力增强,血肌收缩速度增快。

8、答:骨骼肌在安静状态下,由于小动脉的平滑肌紧张性高,血流阻力大,血流量较少,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发放冲动增多,肌肉内血管舒张,血流量可增加数倍,该现象即为运动性充血。

9、答: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为维持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当人体出现血压骤升,心率增快时,可通过该反射的调节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从而维持血压恒定,保证心脑正常血液供应。

10、答:心脏前负荷即为心室收缩前(心舒末期)静脉回流量增加,心室充盈增加,心室容积加大,从而使心缩力增加的负荷。

心脏后负荷为心室收缩开始,由于此时外周阻力加大,大动脉血压增高,致使心缩末期容量增大,而增加心缩力的负荷。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答:①自动节律性:心脏在无外来的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节律性地产生兴奋的特征。窦房结可不依靠外来神经控制,自动缓慢去极化,从而产生爆发性动作电位,并向心脏的其它部位传播,引起整个心脏节律性兴奋收缩,即自动跳动,窦房结为心脏搏动的起搏点。

②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以低阻抗闰盘结构相连,兴奋可从一个细胞直接传至另一细胞,故心肌为“机能合胞体”。当心房或心室任何一个细胞产生兴奋,就能迅速将兴奋传至整个心房肌或心室肌。 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可沿特殊传导系统传导,其主要途径为: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心房肌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

兴奋在通过房室结时,出现兴奋延搁,使心房、心室收缩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充盈,从而保证心脏的节律性跳动。

③兴奋性:心肌具有兴奋性,心肌每一次兴奋后要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其特点为绝对不应期较长,相当于心肌机械反应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之所以心肌不产生强直性收缩且始终保持收缩舒张有序的节律性活动,是因为每次窦房结节律性冲动都落在前一次兴奋的周期性变化后,这个特点保 证心脏的充盈和射血功能。 如心肌受到额外刺激则产生额外收缩,并产生代偿间歇。 ④收缩性:心肌具有收缩性

27

心肌为机能合胞体,故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性收缩,因其绝对不应期长,故不产生强直性收缩。 2、答:(1)每搏输出量:心率不变每搏量增加则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每搏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愈多,心室舒末容积愈大,心室壁肌纤维拉长,心缩前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从而心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多,②心室收缩期射血量:心缩力愈强,心缩期射血量愈多,即每搏量增加,射血分数增高。

(2)心率。其它条件不变,一定范围内心率愈快,心输出量愈多,反之则少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速度愈快,单位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 3、答:动脉血压即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在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肌收缩,射血入主动脉,由于外周小动脉的长度较长而管径狭小,每次射入主动脉的血只有1/3流入外周血管,此时大动脉管发生弹性扩张,未流走的血液贮存于大动脉管壁内,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期内,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压迫其中的血液继续流向外周,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即为舒张压。 由此可见,由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心肌的射血功能,包括每搏出量及心率,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小动脉管径与血液本身粘滞度所形成的外周阻力,循环血量等因素的影响。

4、答:逐级增加负荷的动性运动,由于神经一体液因素的作用以及肌肉作等张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出现异长自身调节导致每搏输出量增加,故运动一开始,收缩压即升高,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收缩压相应增高至最高值,舒张压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

5、答:静力性运动时由于肌肉作等长收缩,张力增加并持续性压迫外周血管,致使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增高;由于后负荷加大致使心缩力加强,而出现收缩压增高,同时平均动脉压增高,心率及心输出量相对增加较少。

6、答:①由于赛前状态的存在,使大脑皮质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多,出现条件反射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配,骨骼肌内血流量增加。 ②肌肉开始活动后,本体感受器官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③运动时因回心血量增加,刺激心房内压力感受器,同时刺激窦房结发放冲动曾加,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

④如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无氧供能过程加强,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H+浓度增多,刺激了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

⑤血液重新分配:运动开始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神经活动增强,骨骼

28

肌内血管扩张,而内脏和相对不活动组织(如胃肠道)中由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兴奋活动,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出现血液大量涌入骨骼肌血管,血液重新分配,并出现体循环平均压增高,血压增高,每分输出量增加。

7、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进人体心血系统的形态,机能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适应如下:

①出现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进行耐力性训练可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从而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减慢,可降至36—40次/分。

②每搏输出量增多:经长期训练,有训练者可出现安静状态下心率慢而每搏输出量较无训练者为多,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心力贮备潜力大,每搏输出量可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③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从事静力性或力量运动的运动员,可由于超负荷刺激使心肌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纤维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心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心肌粗壮,同时肌肉作长时间强烈收缩,压迫血管,使后负荷增加,产生以心肌增厚为主的心脏适应性增大;从事耐力性运动者则由于运动持续时间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而肌纤维被拉长,从而出现以左心室腔增大的适应性变化。

④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长期从事运动或锻炼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动员快,机能稳定,恢复快,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不仅动员快,恢复快,而且心血管机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达到最高值。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4-6章

第四章 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

29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 19、H+浓度增加可抑制呼吸。( )

20、无氧阈是评定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 21、ATP.CP是运动中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 22、运动中首先消耗的是肌糖元。( )

二、选择题:

1、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引起的呼吸运动是( )的原动力。 A、肺通气 B、组织通气 C、气体运输

2、平静呼吸时吸气过程是( ),而呼气过程是( ) A、主动的,被动的 B、被动的,主动的 C、主动的,主动的 3、呼气时肺内压( ),而吸气时肺内压( )。 A、减小,增加 B、增加,减少 C、增加,不变 4、胸内压一般正常情况下都处于( )状态。 A、等于大气压 B、大于大气压 C、小于大气压 5、潮气量是指( )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A、运动时 B、平静时 C、最大呼吸时

6、人体最大深吸气后,再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为( )。 A、最大通气量 B、最大肺容量 C、肺活量

30

7、肺通气量的多少直接受( )的影响。

A、呼吸深度 B、呼吸频率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 8、肺泡通气量正常情况下( )肺通气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9、解剖无效腔是由于一般呼吸道( )而得名。 A、血流较少 B、无气体交换 C、无神经支配 10、若要增加肺泡通气量必须增加( )。 A、肺通气量 B、呼吸深度 C、呼吸频率

11、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动力来源于( )。 A、肺通气量 B、大气压差 C、分压差

12、正常情况下肺泡内保持着( )氧分压和( )二氧化碳分压。 A、较低,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13、( )大小可直接影响到肺泡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 A、呼吸频率 B、呼吸深度 C、肺通气量

14、在组织换气过程中组织的耗氧程度与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量呈( )。 A、正比 B、反比 C、不变

15、气体运输过程中,气体首先以( )方式进入血液。 A、化学结合 B、氧化反应 C、溶解

16、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或以物理溶解形式主要取决于( )。 A、化学结合 B、溶解 C、氧化反应

17、碳酸酐酶的浓度下降将使呼吸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 )。 A、波动 B、增强 C、下降

18、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量取决于( )。 A、Hb浓度 B、氧分压 C、Hb分子量 19、随着氧分压下降,血红蛋白解离氧呈( ) A、线性的 B、非线性的 C、“S”形曲线的 20、肌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肌肉代谢 B、贮存血液 C、贮存氧气

21、根据氧利用率概念动静脉氧差越大则氧利用率( )。

31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22、氧利用率的是( )利用氧的能力。 A、组织 B、呼吸道 C、心肌

23、血红蛋白氧含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的比值越大,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 )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24、氧脉搏是评定( )的一个重要指标。 A、摄氧能力 B、射血能力 C、组织耗氧能力 25、心率越快,氧脉搏值便随之( )。 A、加大 B、减少 C、不变

26、每分摄氧量与心率之比为( )。 A、摄氧量 B、耗氧量 C、氧脉搏 27、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 A、与Hb结合 B、形成HCO-3 C、物理溶解

28、二氧化碳运输过程中,化学结合反应的程度取决于( )。 A、Hb的数量 B、组织摄氧的量 C、分压差 29、呼吸运动是由( )支配而实现的。 A、交感神经 B、付交感神经 C、运动神经 30、呼吸的主要中枢位于( )。 A、大脑皮质 B、脑桥与延髓 C、脊髓 31、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作用是使( )

A、呼吸加深加快 B、呼吸基本不变 C、呼吸减慢减弱 32、缺氧时呼吸加快加深是通过( )而实现的。 A、牵张感受器 B、压力感受器 C、化学感受器 33、大脑皮质的调节使呼吸运动成为一种( )活动。 A、反射性的 B、无意识的 C、有意识的

34、人体运动时的总需氧量是指( )所需要的氧量。 A、肌肉活动期 B、恢复期 C、运动期和恢复期

35、氧离曲线中氧分压从100下降至80mmHg时曲线仍保持平坦说明Hb对氧的亲合力( )。 A、较低 B、不变 C、较高

32

36、氧分压从40下降至10mmHg时曲线仍保持平坦说明Hb对氧的亲合力( )。 A、增强 B、降低 C、氧分压下降

37、血红蛋白对血液酸碱平衡的调节发生在( )。 A、解离氧之前 B、解离氧之后 C、结合氧时

38、肺牵张反射的机能有主要是在呼吸中枢的调节下( )。 A、终止吸气转为呼气 B、终止呼气转为吸气 C、增强吸气 39、减少吸入气中的CO2可( ) A、增加呼气 B、抑制呼吸 C、加强呼吸 40、无氧阈是反映( )能力的重要指标。 A、无氧 B、有氧 C、无氧和有氧

41、最大吸氧量利用率是( )时实际耗氧和最大摄氧量的百分率。 A、乳酸最高点 B、乳酸已开始增加 C、乳酸刚开始增加

42、最大吸氧量利用率和无氧阈在评定有氧耐力能力时具有( )意义。 A、不相同的 B、相同的 C、不能代替的

43、最大吸氧利用率值越高,无氧阈值便随之( ) A、波动 B、下降 C、增加

44、用力呼气时( )也将参与工作。 A、肋间外肌 B、肋间内肌 C、隔肌 45、用力呼气时( )也将参与工作。 A、大气压 B、呼吸运动 C、肺弹性回缩力

46、表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通气量,同时( )肺泡通气量。 A、增大了 B、影响了 C、减少了

47、功能余气量的增加意味着肺功能( )。 A、下降 B、增强 C、不受影响

48、第一秒钟呼出气大于83%的人说明他的时间肺活量值( )。 A、有波动 B、增大 C、减少

49、气体的扩散容量值一般是用来评定( )。 A、肺通气量 B、呼吸能力 C、肺泡功能 50、氧饱和度水平越高意味着( )能力越强。

33

A、物理溶解 B、化学结合 C、血液运输 三、概念题: 1、呼吸 2、胸内压 3、潮气量 4、肺活量 5、肺通气量 6、肺泡通气量 7、最大通气量 8、血红蛋白氧容量 9、血红蛋白氧含量 10、氧脉搏

11、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2、无氧阈 四、简答题:

1、呼吸包括哪几个过程? 2、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有何区别? 3、胸内压与肺内压有何区别? 4、功能余气量的大小有何意义? 5、影响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6、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有哪些不同生理特征? 7、简述CO2的运输过程。

8、简述肺牵张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五、问答题:

1、试述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2、“S”形氧离曲线有什么意义?

3、血液化学成分变化是如何调节呼吸运动的? 4、试述最大摄量与无氧阈之间的关系。 5、谈谈氧债的产生和氧债的消除。

34

6、呼吸系统是如何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 7、需氧量和摄氧量在强度确定中有何意义?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A) 3、(B) 4、(C) 5、(B) 6、(C) 7、(C) 8、(B) 9、(B) 10、(B) 11、(C) 12、(B) 13、(B) 14、(A) 15、(C) 16、(A) 17、(C) 18、(B) 19、(C) 20、(C) 21、(B) 22、(A) 23、(A) 24、(A) 25、(B) 26、(C) 27、(B) 28、(C) 29、(C) 30、(B) 31、(A) 32、(C) 33、(C) 34、(C) 35、(C) 36、(B) 37、(B) 38、(A) 39、(B) 40、(B) 41、(C) 42、(B) 43、(C) 44、(B) 45、(C) 46、(C) 47、(C) 48、(B) 49、(C) 50、(A) 四、简答题答案:

1、呼吸包括外呼吸(肺呼吸),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内呼吸(组织呼吸)三个过程。

2、腹式呼吸是隔肌运动使胸腔上下径扩大,胸式呼吸是通过肋间肌运动使胸腔上、下、左、右径变化。 3、肺内压在呼气时大于大气压使气体由肺排出。吸气时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胸内压在正常呼吸时不管呼气还是吸气都小于大气压使肺永远处于扩张状态。

4、功能余气量是反映肺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功能余气量增加,滞留在肺泡内的陈旧气体排出较少,吸人新鲜空气会被陈旧的气体混合而使气体的交换减少。

5、影响换气的因素有:肺泡通气 肺血流量、肺泡扩散容量,局部血流量。

6、(1)肌红蛋白存在肌肉中其功能是贮存氧气,而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主要机能是运输气体。 (2)肌红蛋白的氧离曲线呈几乎直角形,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呈“S”形。

35

PCO2高

7、(1)CO2+H2O ======= H2CO3 ====== H++HCO-3 在组织中PCO2高,反应 PCO2低

由左向右进行,到肺部PCO2较低,反应由右向左进行,CO2呼出体外。 (2)以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运输

8、吸气时肺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吸气中枢抑制,使吸气终止,并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牵张感受器刺激减少,传入冲动使吸气中枢抑制过程解除,吸气中枢重又兴奋,吸气开始。 五、简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气体交换的动力是各气体的分压差

(1)在肺部,肺泡内氧分压高于血液氧分压,于是氧便依压力差由肺扩散至血液。CO2分压肺泡浓度低于血液,血液CO2便由血液弥散至肺并排向体外。

(2)组织中氧因消耗而使PO2降低血液中氧便扩散入组织供组织利用,同时组织因代谢产生大量CO2,所以PCO2较高,CO2便以依压力差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将CO2运出组织。

2、(1)当氧分压从60mmHg至100mmHg时,坡度不大而平坦说明在此范围内氧分压变化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0%这对高原适应或有轻度呼吸机能不全的人均有好处。

(2)曲线下段(60mmHg以下)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随氧分压下降,氧的解离迅速增加,特别是40—10mmHg氧分压时,正好在组中有这样的氧分压差,氧迅速解离保证了组织氧的供给。

3、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其中CO2的增加主要通过刺激位于延髓部的中枢CO2敏感区使呼吸加深加快,其次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而H+浓度的增加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4、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实际就是维持血液PH值的衡定,呼吸系统调节酸碱平衡是通过排出CO2而排H+该过程为H++HCO-3——→H2CO3——→H2O+CO2 CO2便随呼吸排出体外,同时H+可刺激呼吸使其加深加快,也就加速了H+排出,若体内碱性物质增多便会大量消耗H2CO3使CO2形成减少,导致呼吸抑制,从而使呼吸排出的CO2减少,CO2的保留有利于CO2+H2O——→H2CO3使H2CO3浓度逐渐增高从而使血液PH值维持平衡。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一、是非判断题:

36

1、只有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 2、葡萄糖是一种复杂的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管吸收。( ) 3、化学性消化主要是依靠食物中各种酶的作用完成的。( ) 4、消化酶的作用是催化食物中复杂分子分解为简单分子。( ) 5、消化酶是机体内环境制造的一种有活性的特殊蛋白质。( ) 6、咀嚼美味食物时分泌唾液是一种条件反射过程。( ) 7、胃蛋白酶是在酸性环境下由胃蛋白酶原活化而来的。( )

8、胃液中的盐酸不能腐蚀胃壁粘膜,是因为胃腺所分泌的碱性物质可中和盐酸。( ) 9、促胃液素是一种由胃腺分泌出来的消化酶。( )

10、胃液的化学性分泌需依赖半消化食物的作用才能发生。( ) 11、刺激交感神经对胃液的化学性分泌有促进作用。( ) 12、离幽门越远的小肠分泌的小肠液愈多。( )

13、胰腺的消化酶分别由胰岛细胞分泌,然后经胰管进入十二脂肠,参与消化。( ) 14、胰腺分泌不足,会显著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 ) 15、胰液是一种能中和酸性食糜的碱性消化液。( )

16、胆汁没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乳化,并能激活胰脂肪酶。( ) 17、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 18、胃对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2—3小时。( )

19、如肠腔内容物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水就会从肠腔进入血浆而被吸收。( ) 20、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属于消化腺。( )

21、脂肪能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可使胃液的分泌和胃壁的运动受到抑制。( ) 二、选择填空题: 1、酶是体内制造的( )

A、高能化合 B、高效能催化剂 C、化学递质 2、唾液淀粉酶主要在( )起作用。

A、口腔内消化 B、胃内消化 C、小肠内消化 3、食物被消化到小分子物质时才能( )。

A、被消化酶作用 B、透过消化管粘膜 C、与载体相结合 4、消化酶存在于( )

37

A、消化液中 B、体液中 C、血液中

5、在化学性消化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消化液中的( ) A、消化酶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 6、胃液是由( )分泌的。 A、胃腺 B、胃粘膜 7、胃液主要由( )组成。

A、胃蛋白酶质 B、盐酸 C、粘液 D、浆液

8、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内经酶的催化作用后,可分解为( )和( )。 A、蛋白月示 B、蛋白胨 C、氨基酸 D、肽 9、胆汁是由( )分泌的。

A、胆 B、胰腺 C、肠腺 D、肝细胞

10、各消化液中,唾液呈( ),胃液呈( ),小肠液呈( ),胰液呈( ),大肠液呈( )。 A、酸性 B、碱性 C、近中性

11、唾液有( ),胃液有( ),胰液有(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12、肝脏功能低下时,对( )食物消化能力明显下降。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13、增强胃运动的神经是( ),抑制胃运动的神经是( )。 A、付交感神经 B、躯体神 C、交感神经

14、胃的运动有( ),小肠的运动有( ),大肠的运动有( )。 A、蠕动 B、分节运动 C、集团运动 15、吸收过程的主要部位是在( )。 A、胃 B、小肠 C、大肠

16、胃吸收( ),小肠吸收( ),大肠吸收( )。 A、水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和脂肪酸 E、盐类 F、维生素

17、糖被小肠吸收后,主要在( )合成为糖元。 A、血液 B、肌肉 C、脾 D、肝

18、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葡萄糖以( )为主,氨基酸以( )吸收为主,甘油和脂肪酸以( )吸收为

38

主。

A、血液 B、淋巴液 C、组织液 19、肝脏属于( )腺。

A、外分泌腺 B、内分泌腺 C、消化 三、概念: 1、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物理化消化 4、吸收 5、蠕动 6、分节运动 7、集团运动 8、被动吸收 9、主动吸收 10、消化液 13、酶 四、简答题: 1、唾液有何作用? 2、胃液中的盐酸有何作用?

3、胰液中有哪些主要的消化酶,各有何作用? 4、胆汁有何生理功能? 5、吸收的原理(或吸收的过程) 6、肝脏的生理功能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 2、饭后马上从事剧烈运动对消化有何影响?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

39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A)

6、(A) 7、(ABC) 8、(A、B) 9、(D) 10、(C、A、B、B) 11、(A、B、A、B、D) 12、(C) 13、(A、C)

14、(A、AB、AB) 15、(B) 16、(A、ABCDE、AD) 17、(C) 18、(A、A、B) 19、(A、C) 五、问答题答案提纲:

1、答:①小肠长5—6米,有环状皱壁,有指状绒毛,吸收面积大。 ②小肠绒毛内有平滑肌纤维、神经丛,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③小肠内具有将食物分解可吸收物质的各种酶。 ④分解的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

2、答:剧烈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器官的血管收缩,供给消化系统的血液减少;同时,付交感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胃肠平滑肌兴奋性降低,消化能力下降。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一、是非判断题:

1、血糖是指血液中糖元的含量( )

2、肝糖元和肌糖元是以葡萄糖形式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 ) 3、肌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这个分解过程是不可逆的( ) 4、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而血糖不可以合成肝糖元( ) 5、进入肌肉中的葡萄糖又合成肌糖元( ) 6、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 ) 7、ATP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能释放高能量( )

8、ATP——CP系统是在无氧情况下提供人体直接能源的系统( ) 9、人体运动时,每分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持续时间呈正比( )

40

10、人体所需的能量大约有70%是由糖提供的( ) 11、肌糖元只能由血糖生成,而不能分解成血糖( ) 12、脑组织所需能量的来源全靠糖的有氧氧化分解供能( )

13、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肌肉活动所消耗( ) 14、血浆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枢纽( )

15、食物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每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食物的热价( ) 16、基础代谢率随年增长逐渐降低,20岁以后保持恒定,老年阶段又降低( ) 17、ATP是直接能源而糖、脂肪,蛋白质等则是间接能源( ) 二、名词解释题: 1、新陈代谢 2、基础代谢 3、呼吸商 4、食物的热价 5、氧热价 6、血糖 7、有氧代谢 8、无氧代谢 9、ATP—CP系统 10、乳酸能系统 11、有氧供能系统 三、选择填空题: 1、新陈代谢包括( )。

A、能量代谢 B、物质代谢 C、气体代谢 2、肌糖元的生理功能是肌肉活动的( ) A、修补材料 B、直接能源 C、能量来源 3、肝糖元和肌糖元都属于( ) A、多糖 B、双糖 C、单糖

4、补充糖的时间应在赛前( )或( )为宜 A、2小时 B、1小时 C、30分钟 D、15分钟

41

5、对蛋白质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 ) A、甲状腺 B、胰岛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 E、垂体前叶 F、垂体后叶

6、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的内分泌腺有( )

A、甲状腺 B、胰岛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 E、重体前叶 F、垂体后叶

7、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 ) A、高 B、低 C、恒定

8、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 )合成( ) A、丙酮酸 B、乳酸 C、ATP D、糖元 9、与血液相比较,汗液的特点是( )

A、NaCl的浓度一般低于血浆 B、葡萄糖的浓度几乎为0 C、乳酸浓度高于血浆 D、蛋白质浓度为0 E、脂类浓度相等

10、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约为( )

A、0.93、0.73和0.81 B、1、0.7和0.8 C、1、0.76和0.85 11、机体代谢率反映( )的全部过程 A、合成代谢 B、分解代谢 C、A和B

12、一切生物机体与它们生存环境之间不断进行( )与( )交换 A、O2 B、物质 C、能量 D、水

13、在肌肉细胞中,ATP最大浓度约为( )mmol,这足以维持骨骼肌进行最大收缩达( ) A、0.05 B、5 C、10

14、( )与体表面积有着比例关系,而这些因素与机体的能量代谢也有密切关系 A、呼吸频率 B、肺活量 C、心输出量 D、血流速度 E、吸氧量 15、氧热价以( )为最高,食物的热价以( )最高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16、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 )呈正比关系 A、持续时间 B、强度 C、时间与强度

17、人体摄入( )食物后,在体内额外增加30%的热量,从而起特殊动力作用

42

A、脂肪 B、糖 C、蛋白质

18、短跑和中跑运动后血糖( );长跑和马拉松跑后血糖( ) A、升高 B、降低

19、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 A、通气量 B、Vo2max C、无氧阀 D、最大心输出量 20、衡量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有( ) A、血乳酸 B、Vo2max C、无氧阀 D、ATP—CP含量 21、肌糖元贮备高量的人表明他们( )能力较强 A、有氧供能 B、无氧酵解 C、ATP—CP供能

22、代谢率明显升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 )引起的 A、增多 B、降低 C、兴奋 D、抑制 23、通常将( )称为呼吸商

A、耗氧量与CO2产生量比值O2/CO2 B、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CO2/O2 四、简答题:

1、简述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生理意义 2、简述ATP分解供能的主要机制 3、简述乳酸的去向

4、简要说明评定有氧供能能力及无氧供能能力的指标 5、简述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 6、何谓能量节省化

7、简要说明音求产热量的原理,测定能力代谢的基本方法 五、问答题:

1、人体是如何维持血糖恒定的? 2、糖在体内有何主要作用?

3、试分析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4、试述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5、试述人体代谢的与供能系统。 6、试述人体各供能系统的特点。 7、试述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关系。

43

8、如何提高有氧供能力? 9、如何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 答案:

一、是非判断答案:

1、× 2、× 3、√ 4、× 5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6、√ 17、√ 22、×

二、选择填空答案:

1、A,B 2、C 3、A 4、A,B 5、A,C,E 7、A,B 8、B,C 9、A,B,C,D 10、B 11、C 12、B,C 17、B,C 14、B,C,E 15、A,B 16、 17、C 18、A,B 19、B,C 20、A,D 21、A 22、A 23、B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测定基础代谢率可观察人体内耗氧状况。

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为15—20%,若高于此值则说明体内耗氧速度高于正常,反之则低于正常。 2、答:ATP即三磷酸腺苷,为人体活动时直接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其腺苷分子以三个高能磷酸键与三分子磷酸相连,后两个高能键断裂时释放出能量。ATP可分别在有氧及无氧的情况下由CP,肌糖原及葡萄糖合成。

3、答:运动中无氧酵解供能产生的乳酸在供氧充足时大部分经血液回肝合成肝糖原,必要时分解为血糖,在肌肉内进一步合成肌糖原,小部分在供氧充足时氧化为丙酮酸,参加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及H2O,并释放能量。

4、答:有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指标为个体的最大摄氧量值即运动中每分钟能够被人体摄入并利用的最大氧量。

无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指标为个体负氧债的能力。 5、答:①为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氧化释能较多 ②参加构成细胞成分 ③对器官可起到保护作用

44

④有助于保持体温

6、答:经系统训练后,完成同样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此即“能量节省化”。

7、答:基本方法为:①求单位时间内CO2排出量及耗O2量②求呼吸商③查食物氧热价表④计算所消耗的总能量。

五、问答题答案:

1、答: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血糖含量的恒定取决于葡萄糖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平衡,其来源及去路如下:

来源:①加强糖的利用;②加强糖元分解为葡萄糖;③加强肝脏内糖元异生作用;④减少糖的消耗; 去路:①加强糖的氧化,分解供能;②加强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并贮存;③加强糖变脂肪;④血糖超过肾阈值时,加强糖的排泄。 2、答:①主要供能物质 ②参加构成组织细胞 ③转变为脂肪及蛋白质并贮存

3、答:①肌肉活动的强度、时间、性质 ②环境温度的变化

③性别、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差异 ④训练程度水平 ⑤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⑥神经的紧张程度及情绪变化

4、答:人体运动时、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的分解,ATP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应 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系统) ATP=======ADP+Pi+E(能) CP+ADP——→ATP+C(肌酸)+E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 元氧

肌糖原——→HL(乳酸)+E(合成ATP) 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O2

45

④糖元脂肪——→CO2+H2O+E(合成ATP) Pi

5、答:人体运动中的能量供应可在两种供能形式下进行,即无氧代谢及有氧代谢,分别在这两种供能形式下工作的有三个供能系统。

无氧代谢即指人体在供氧不足的状态下运动时,能量供应靠物质的无氧分解提供,主要由ATP—CP系统及糖酵解系统供能。

人体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运动时,能量供应由能源物质的彻底氧化供给,此时工作的供能系统为有氧氧化系统。

6、①ATP—CP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速度快但所生能量较少,且CP来源有限

②糖酵解系统: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供能启动较慢,生成ATP有限,且代谢产物乳酸如堆积至一定量时,可反馈性抑制该系统工作。

③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条件下分解供能、能源物质充足,糖、脂肪彻底氧化可产生大量能量。 7、答:有氧供能能力是无氧供能能力的基础,因无氧供能的能源物质肌糖元及磷酸肌酸均需在供氧充足时合成,而无氧代谢时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肌酸等需有氧供能条件下彻底清除。 8、答:有氧供能能力的提高,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①呼吸系统的摄氧能力,提高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增加O2的摄入,进行呼吸形式的训练,深而慢的呼吸较浅而快的呼吸摄O2效率高。

②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O2的能力,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从而增加氧含量,提高血氧饱和度,加强血液载O2能力。

③循环系统的氧运输能力:提高心输出量,从而提高最大摄氧量,因为心脏的泵血机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发展的限制因素。

④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此与肌纤维类型有关,慢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强;提高氧化酶的含量及利用。 ⑤增加能源物质的合成。

9、答:①提高肌肉内无氧酵解能力,(肌纤维的百分比及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②提高血液的缓冲能力;增加血液中碱储备的含量及碳酸酐酶的活性 ③提高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受力,延缓疲劳。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0-15章

第十章 感 官

46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外感受器是指人与内、外环境直接接触和联系的部分。( ) 2、内感受器在接受刺激后,能引起主观上的清晰感觉。( )

3、视觉的形成是由眼的折光系统和感觉系统的机能共同完成的。( ) 4、瞳孔的机能是控制进入眼内光线的量,增强视觉准确度。( ) 5、辐射肌收缩时瞳孔缩小,它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 6、视野是指眼注视前方不动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7、看近物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被牵拉。( ) 8、看近物时,瞳孔会扩大。( )

9、看远物时,瞳孔放大,这是由于辐射肌收缩所致。( )

10、对光反射是指看强光时,瞳孔放大,看弱光时,瞳孔缩小。( ) 11、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分,对弱光敏感。( )

12、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时,可以引起身体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和植物神经反应。( ) 13、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主要来自于遗传,后天训练很难改变。( ) 14、腱梭主要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 )

15、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都是在本体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 ) 16、运动员的本体感受能力,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训练。( ) 17、当人体的视锥细胞功能障碍时,将会出现夜盲症。( )

18、视觉只有分辨物体形状大小、颜色和空间感觉的机能,而无维持人体平衡的机能。( 19、壶腹嵴是感受人体直线变速运动的,囊斑是感受人体旋转变速运动的。( ) 20、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它们是位觉和平衡器官。( ) 二、选择题:

1、外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引起的感觉一般是( )的。 A、清晰 B、不清晰

2、眼睫状肌的功能是调节( )的大小。 A、瞳孔 B、折射率 3、( )具有感觉功能。

A、纤维膜 B、血管膜 C、视网膜

47

) 4、在运动或疼痛,愤怒恐惧,情绪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瞳孔( )现象。 A、放大 B、缩小

5、辐射肌收缩时瞳孔( ),它受( )神经支配。 A、扩大 B、缩小 C、交感 D、副交感 6、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和舒张调节( )改变。 A、折光率 B、瞳孔

7、看近物体时,眼睫状肌( )悬韧带放松。 A、松驰 B、收缩

8、看远物时,睫状肌( )悬韧带被牵。 A、松驰 B、收缩

9、看近物时,晶状体( ),曲率( )把物象( )到视网膜上。 A、减小 B、增大 C、前移 D、后移 E、变扁 F、变圆

10、看远物时,晶状体( ),曲率( )把物象( )到视网膜上。 A、减小 B、增大 C、前移 D、后移 E、变扁 F、变圆 11、对光反射是指看( )时瞳孔缩小,看( )时瞳孔放大。 A、弱光 B、强光 C、红色彩 D、绿色彩 12、眼外膜的前部有屈光作用,称为( )。 A、巩膜 B、角膜

13、物体光线通过折射后聚焦于视网膜上,而成为一个( )的实像。 A、正立 B、倒立

14、正常眼观看( )米以外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折射后恰好聚集在视网膜上。 A、2 B、4 C、6 D、8

15、当视( )物体时,瞳孔会放大,当视( )物体时,瞳孔会缩小。 A、近 B、远

16、前庭器官在维持人体( )机能上起重要作用。 A、呼吸 B、平衡 C、兴奋和觉醒

17、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 )部分,感受( )刺激 A、中央 B、周围 C、强光 D、颜色 E、弱光

18、视锥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 )部分,感受( )和( )刺激。

48

A、中央 B、周围 C、强光 D、颜色 E、弱光 19、视杆细胞有缺陷的人,表现为( ) A、色盲 B、夜盲症 C、近视 D、色弱 20、眼肌运动不平衡,将导致( ) A、近视 B、斜视 C、远视

21、当身体作旋转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淋巴液向身体运动的( )流动,冲击( )的毛细胞兴奋。 A、正方向 B、反方向 C、囊斑 D、壶腹嵴

22、前庭机能稳定性高的运动员在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较( )。 A、强 B、弱

23、不同颜色的视野不相同,其中( )视野大于( )视野 A、绿色 B、白色

24、当人体在产生加速度变化的器械上感受加速变化的刺激,是提高前庭机能的( )训练法。 A、主动 B、被动

25、当人体做直线变速运动时,可被( )感受器感受。 A、囊斑 B、壶腹嵴

26、肌梭和腱俊在机能上的主要差别是肌俊可以感知肌肉的( ),腱梭可以感知肌肉的( )。 A、张力 B、长度 C、痛觉

27、肌肉活动时所产生的本体感觉是( )。 A、明确的 B、不明确的 28、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 ) A、肌梭 B、腱梭

29、前庭机能稳定性较高的运动项目是( )和( )。 A、跑步 B、铁饼 C、体操 D、游泳

30、感受旋转加减速度的感受器位于( )和( )中。 A、椭圆囊 B、球囊 C、半规管

31、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晶状体曲率过大,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不能聚集于视网膜上,而聚集于视网膜之( ),需用( )透镜矫正。 A、后 B、前 C、凹 D、凸

32、足球运动员的( )视野范围比一般人大

49

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绿色

33、实现空中方位感受需要( )、( )、( )、的相互配合。 A、听觉 B、视觉 C、痛觉 D、本体感觉 E、前庭感觉

34、眼之所以能清晰看见远、近物体,是因为对( )和( )进行了相应的调节。 A、晶状体 B、角膜 C、玻璃体 D、瞳孔 三、概念题: 1、视力 2、视野 3、感受器

4、前庭机能稳定性 5、中央视觉 6、立体视觉 7、色觉 四、简答题:

1、当视近物时,眼要发生相应的调节反应才能看清物体,这种调节包括哪些方面? 2、视网膜内有哪二种感光细胞?它们分别有何机能? 3、位觉与平衡器官包括哪些?

4、运动员的一切运动技能必须在本体感觉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本体感受器包括哪些?它们的机能是什么?

五、问答题: 1、眼球有哪些机能。

2、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时机体会有哪些反应? 3、提高前庭机能稳定性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