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适龄儿童年、少年免试入学。( √ ) 三、填空题(共15题,每空1分,共20分)
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 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5、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6、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7、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8、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具有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年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10、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12、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启发式 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3、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 微利
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 14、国家鼓励教科书 循环 使用。
15、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本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 批评教育 ,责令限期改正。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共10分) 1、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2、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任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答:(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六、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意义
答:这款规定标志着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免费”成为新《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一个亮点。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得起学,不会因贫辍学,使义务教育更加名副其实。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不许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理.
教育法律法规考试
一、不定项选择题 共 25 题
9
题号: 1、 本题分数:2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BCD)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题号: 2、 本题分数:2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A) A、9小时以上 B、9小时 C、8小时以上 D、8小时
题号: 3、 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A)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不满十六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不满十八周岁 D、已满十八周岁 题号: 4、 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中规定学校要履行以下义务:(ABCD) A、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的义务 B、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义务 C、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D、保护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义务 题号: 5、 本题分数:2
教师私自拆学生信件并偷看了学生信件内容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 A、通信隐私权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自由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6、 本题分数:2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该保障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等于 C、不低于 D、低于
题号: 7、 本题分数:2
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途径或手段是进行教育法律救济。教师适用的教育法律救济途径包括:(ABC) A、公力救济 B、私力救济 C、公助救济 D、其他救济
题号: 8、 本题分数:2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C)周岁的公民。 A、14 B、16 C、18
10
D、20
题号: 9、 本题分数:2
江西省某中学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初三年级各班“民主选差生”,当选者要向学校交500元押金。如当选者有违反校纪的情况,要么被没收押金,要么被勒令退学。该中学的行为违反了新《未保法》(B)的规定。 A、第5条 B、第1条 C、第3条 D、第18条
题号: 10、 本题分数:2
发生违反《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AB) A、引咎辞职 B、受到行政处罚 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题号: 11、 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将矫治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又不够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养,家长和学校都管不了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称为(A)。 A、工读学校 B、专门学校 C、半工半读学校 D、特教学校
题号: 12、 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C)起开始实行。 A、1986年9月1日 B、2006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3、 本题分数:2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C) A、收学费,不收杂费 B、收杂费,不收学费 C、不收学费、杂费 D、 不收书本费、杂费 题号: 14、 本题分数:2
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可能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ABC)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违宪责任
题号: 15、 本题分数:2
国家提高教师素质的法律制度包括: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和(ABC ) A、教师职务制度 B、教师考核制度 C、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 D、教师奖励制度 题号: 16、 本题分数:2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 )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 B、等于
11
C、不低于 D、高于
题号: 17、 本题分数:2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D )规定。 A、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B、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题号: 18、 本题分数:2
新《未保法》共7章72条,自( B)起开始实施。 A、2006年6月1日 B、2007年6月1日 C、2006年9月1日 D、2007年9月1日 题号: 19、 本题分数:2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A) A、教师资格 B、竞聘上岗资格 C、骨干教师资格 D、高一级职称资格 题号: 20、 本题分数:2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授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C)事业。 A、营利性 B、公共性 C、公益性 D、盈利性
题号: 21、 本题分数:2
教师给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关黑屋,侵犯了学生的(A ) A、人身自由权 B、表达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没有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题号: 22、 本题分数: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B)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A、1998 B、1999 C、 2000 D、 2001
题号: 23、 本题分数:2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ACD )
A、拒绝接受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C、违反《义务教育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题号: 24、 本题分数:2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A)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2
A、学校 B、家庭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农村村民委员会 题号: 25、 本题分数:2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AB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A、体罚 B、变相体罚
C、侮辱学生人格尊严 D、纪律处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