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013秋期末复习及答案 下载本文

的积累紧密相关,行为的目的、方向与对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紧密相关。 (2)音乐性与社会的和合。

在一个具体的音乐活动中,合作性体现是渗透在音乐性中的,如果音乐特性的展开与合作性无关,那么这一音乐活动就无法体现合作性,强行表现合作性就会显得很牵强。教育的真谛在于张力:为了音乐性目标的达到,不能只考虑音乐性,必需打到能够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幼儿主体性得到发挥,才是真正地达到音乐性目标;反之,当背离了音乐性目标,一味地强调让幼儿“积极主动”起来时,这种所谓的“积极主动”由于没有内核也就走向了无意义。

3.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不受形式性规限的离题臆想是幼儿园再现性音乐作品教学的主要偏差所在,最极端的做法是让幼儿听一遍音乐,然后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听到了什么,这种情况下幼儿只能胡说八道。

4.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5.论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那种劣质的音响源与音响设备阻碍了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不是老师唱出来的几句旋律;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如果教师歌唱的声音本身对幼儿缺少吸引力,那么歌唱学习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愿望就比较难以实现。

(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老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老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6.阐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 答:(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的情绪抵制了幼儿的勇气,使他们不敢唱出准确的音调;

(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

(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 (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如听觉推敲或发音器官障碍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一让幼儿感觉放松的前提下,教师所做的个别示范与运用手势提醒音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7.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对列入音乐教学内容的乐曲,教师首先要把乐曲的结构分析清楚,接下来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动作意象或动作诠释,否则老师的动作诠释就比较盲目,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会出现背离音乐的现象。

动作意象旨在把乐曲的段落与句子用形象生动的动作表达出来,使音乐变得一目了然、简单易懂,所以画出音乐段落与句子结构图是老师进行动作表达的一个重要依据。 (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当音乐结构图被画出来时,音乐中的段落与句子的重复也就一目了然了。在幼儿学习音乐结构时,最先理解的音乐结构是重复,才能接下来去理解音乐结构中的变化、模进、对比等其他手法。 (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音乐表现形式显示音乐意义体现在丙个层面:一是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法,体现为重复、对比、变奏、发展等。当人们在化了这些动力性质的音乐形式时,艺术的单方也就被逐渐体会。二是音乐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体现为横向 的旋律变化,速度变化、节奏变化等与纵向的和声效果。与幼儿园动作意象相关的这些音乐表现形式有旋律的上下行、旋律的高与低、节奏的疏、速度的快与慢等。当动作诠释了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结构之后,不要考虑是否体符合这些音乐表现形式。 (4)动作简单原则。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以理解音乐为目标,动作只是作为理解音乐的中介、手段,这时动作越简单越好,使幼儿留有较多的心理能量来关注音乐的中介、手段,这时动作越简单越好,使幼儿留有较多的心理能量来关注音乐本身。 8.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制定的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时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9. 为什么说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

答:首先,就音乐的表现内容而言,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是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之间,又存在着与数学、象棋等极其相似的高度的抽象性。第三,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创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法,音乐表演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欣赏同样必须具备有关作家、作品的常识,有关作品体裁、题材形式、内容、演唱演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听觉的感受、辨别能力等等。

10.. 介绍作品,使幼儿活的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了解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其情绪性质,引起幼儿的兴

趣。通常可以结合幼儿的倾听运用哪几种辅助方法?

答:1、引导性谈话:教师通过讲解、说明和提示等语言的引导,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欣赏前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把幼儿的思想感情引向与作品内容相一致的方向,以便引起幼儿有关的联想及想象。(5分)2、运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5分)3、故事朗读:有些乐曲附有作者对作品的文字介绍,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编小故事来向幼儿介绍作品,引导幼儿的欣赏。(5分)4、教师演示:有些音乐作品反映了某种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随着音乐的进行演示这种活动,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音乐作品内容及情绪特点。(5分)5、利用动画片:幼儿都非常难更喜爱动画片,有很多动画片的音乐都适合给幼儿欣赏。(5分)

总之,初次让幼儿欣赏音乐,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作品主题,语言要简洁、生动、切题而富有启发效果,既要能引起幼儿相关的联想及想象,又不限制幼儿一定要想什么。引导性的介绍、玩教具实物、图片等的运用,都应该避免分散幼儿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注意力。(5分) 11. 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2. 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

并组成节奏型。

(3) 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 (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13. 阐述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 14. 加登纳儿童艺术发展的三大系统与三个阶段理论有哪些?

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行动指向目的,而不知是单纯的身体运动;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识别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这种情感的反应都是有注意参与的。三大系统是一个整合机制,需要彼此等待交互。加登纳把早期儿童的艺术感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1岁)前符号阶段:艺术知觉特征是感官原动性,所有的艺术偏爱都是由“本能性”的感觉特征决定的;

第二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包含三个子阶段: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为:学习非句法的音乐样式,学习与经验情境相联系的音调,学习基本的节奏技能);对符号的探索与扩大(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为:灵活地歌唱、进行演奏的实验、能掌握音乐主题);审美形式感的形成(音乐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掌握音乐形式样式的一些特质)。 第三阶段(8岁以后)继续进步与可能退步阶段。 15.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的发展特征是怎么样的? 答: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趣味)的特点

第一,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音量不是单纯地指音的强弱、声音大小,对幼儿来说,音乐首先是动听的声音。

启示: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应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

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第二,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换言之,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用身体动作来感知、感受音乐。

第三,音乐作品类型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6.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所需的技能有哪些?音乐技能是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作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这些音乐“技能”不是指传统的视唱、识谱等技艺,而是指做身体动作、歌唱、打击乐器时对音乐特性表达的合理度。

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的类型包括: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显而易见,学前儿童音乐技能与学前儿童音乐制作方式的外延是重叠的,学前儿童音乐制作水平即音乐技能。不过,音乐制作水平的高低标准不是用肌肉动作技艺的高低来评定的,而是以对音乐性(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表达的到位程度来评定的。

身体动作技能:包括三类:非移动性的身体动作,移动性的身体动作,与物体一起做身体动作。从单纯的身体动作技能到音乐动作技能有个转化过程,把幼儿的身体动作技能转化为音乐动作技能是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认为。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幼儿的嗓音技能是指幼儿用头腔共鸣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幼儿主动地发出头声,意识到头声歌唱状态。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不同与对打击乐器的敲打动作技能,它更多的是幼儿表达音色、节奏型、速度、曲式等音乐思维的一个工具,进行符合音乐性的演奏。

即兴音乐技能: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学习的最后目标就是让幼儿进行音乐即兴,幼儿即兴能力越强,幼儿的音乐经验越丰富。

无论是身体动作的音乐技能、嗓音表达的音乐技能还是打击乐器的音乐技能,一般都有以下几种出场方式:游戏方式;探究方式;角色表演或剧情表演方式;圆舞、对舞方式。

17. 分析幼儿园歌曲教学的一般过程?幼儿掌握歌曲有个渐进的过程:首先要学会歌词,接着是节奏,然后才是旋律轮廓和音程。幼儿歌曲学习过程充满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的歌曲决定着歌曲教学的成败。选择歌曲的一般原则是:针对具体的班级,一首歌曲只能包含一个难题,即,在幼儿园的歌曲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清晰的音乐经验目标指向,根据不同的目标指向选择不同性质的歌曲。

18. 分析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育性原理?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是让幼儿的音乐经验得到积累。二者只见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 一、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

音乐性与自我的和合主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的问题上,主体性指主动性与创造性。对幼儿来说,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的发挥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需要足够的经验铺垫,二是需要清晰的任务意识。

二、音乐性与社会的和合

根据音乐特性来体现社会性特征。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社会性特征非常明显,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