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丹东市教师招聘真题及真题答案解析(1) 下载本文

2013年丹东市教师招聘真题及真题答案解析 2013年丹东市教师招聘真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0.5分,共40分) 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论演说家的培养》D《学记》

2.关于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性B教育的系统性C教育的社会性D教育的生产性 3.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教育B遗传C环境D主观能动性

4.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理论是() A选拔性评价B发展性评价C甄别性评价D定量化评价 5.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诸阶段中,作为中心环节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B感知课程内容C理解课程内容D应用知识 6.在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7.“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体现是()规律 A、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辩证统一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辩证统一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

8.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 A、普及性 B、免费性 C、强制性 D、公益性

1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世界上第一个倡导“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2.自然科学在西方近代教育中开始受到重视的根本原因在于() A、教育规模的扩大 B、普及教育 C、生产力的发展 D、教育的阶段性 13.在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中,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劝学篇》 14.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最主要因素()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民族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发展 15.人口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A、性别结构 B、阶层结构 C、文化结构 D、年龄结构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等方面全面发展。”

A、品德、智力、体质 B、知识、技能、个性 C、德智体美劳 D、科学、文化素质

17.对集体主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 A、人力资源理论 B、平行影响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教育是上层建筑理论

18.“跳一跳、摘桃子”是对()理论的形象表述

A、认知发展阶段 B、关键期 C、最近发展区 D、发现学习

19.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年龄阶段就发展的很好,而有的方面要到较高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20.教育史上,有学者对“狼孩”和“猪孩”进行语言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因为语言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关键期 D、周期性

21.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22.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的理论基础是()

A、最近发展区理论 B个体社会化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 需要层次理论

2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保证方向和提供动力作用的是() A、美育 B、智育 C、体育 D、德育

24.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 A、实施素质教育 B、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C、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D、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25.活动课程区别于学科课程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强调课程应以()为中心 A、活动 B、技能 C、问题 D、经验

26.对任何中小学学校而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德育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27.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与课外辅导 D、学业成绩评价 28.教学要尽量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需要遵循() A、系统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9.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在于()

A、不利于组织管理 B、不利于老师家访 C、不利于因材施教 D、不利于分组教学

30.下列教学方法中,直观性特征最强的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谈话法 31.在中小学校的德育实践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 B、团队建设 C、教学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3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特点 A、示范性 B、长效性 C、艰巨性 D、创造性

33.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高尚道德修养的表现在于() A、热爱学生 B、学而不厌 C、钻研教学 D、热爱劳动 3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本上取决于()

A、家长的配合 B、校领导的帮助 C、教师的努力 D、学生的服从

35.在道德修养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为()

A、民主协商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知识授受关系 D、行为模仿关系 36.在师生关系处理上主张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杜威 37.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建立()的师生关系

A、民主-平等 B、领导-服从 C、主体-客体 D、教授-学习 38.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是学校()的主要途径

A、文化知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行为习惯养成 D、集体生活教育 39.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为此最有效的发展途径是() A、自学教育理论知识 B、从事行动研究 C、参加培训 D、模仿名师 40.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体现了教育的()属性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文化性 D、科学性 4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42.下列心理现象只有()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 B、兴趣 C、能力 D、联想

43.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心理状态是() A、情感 B、注意 C、意志 D、认识 44.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A、注意 B、直觉 C、感觉 D、知觉

45.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4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A、兴奋与抑制过程 B、抑制过程 C、消退过程 D、兴奋与诱导过程 47.人因为过度疲劳而打瞌睡。这是()

A、超限抑制 B、外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48.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人格的发展是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 B、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皮亚杰

49.一般而言,成熟的歌手能够用吉他自弹自唱,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50.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其两端看起来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距离感觉 B、差别感受性 C、深度知觉 D、立体感觉能力 51.人们能够感知到事物远小近大的透视关系依赖于() A、距离感觉 B、差别感受性 C、深度知觉 D、立体感觉能力 52.从明亮处到黑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是()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觉对比 D、联觉

53.胶片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等是按照()原理制作而成的 A、时间知觉 B、真动知觉 C、似动知觉 D、错觉

54.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做出解释或判断的信息组织加工过程()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55.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把“戌”写成“戊”,把“拆除”写成“折除”,体现学生的知觉()特征不高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6.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征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57.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 58.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感记忆 D、动作记忆

59.先前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这样的现象称为() A、 思维定势 B、回忆 C、习惯 D、联想

60.开卷考试时,学生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61.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突然产生或者对百思不解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象()

A、灵感 B、形象思维 C、直觉 D、联想 6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具体化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分析与综合 63.作家构思小说人物时的心理活动为()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64.由风调雨顺想到丰收、由“骄兵”推知必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因果联想

65.每次看见“月晕”就会刮风,看见石础“潮湿”就会下雨,于是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思维的()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66.“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表现的是缺乏思维的() A.广阔性 B.深刻性 C.批判性 D.灵活性

67.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性,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68.“学生参加考试有时会怯场、新教师上讲台时往往表现得很慌乱”,这类心理现象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69.看电视剧时心情会随着剧情变化而变化,表现学生的思维是() A、心境B、激情 C、应激 D、焦虑

7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表明学生的思维是() A、再现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71.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是()

A、确定行动目的 B、制定行动计划 C、做出行动决定 D、执行决定 72.俗话说“艺高人胆大”,适用于解释这种现象的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 B、驱力理论 C、本能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73.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日益强烈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4.日常生活中新旧活动尽管刺激不同但反应相同,表明已经发生了()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高原现象 D、反馈

75.下面四种语言中,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特点的是() A、书面言语 B、独白言语 C、对话言语 D、内部言语

76.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并且较多地依赖个人的先天禀赋的能力是()

A、流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模仿智力 D、创造能力

77.如果一名8岁儿童的智商分数为125,那么他的智力年龄是()岁 A、8 B、10 C、9 D、12

78.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安静型的人,其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79.人的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80.用来测量能力的最普遍方法是() A、评定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题) 81.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 A.身体素质 B.社会素质 C.心理素质 D.职业素质

8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 ) A.进行教育教学的权利

B.获取劳动报酬及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C.学术研究和进修培训的权利 D. 管理学生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83.中小学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 A.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教具 D.备教法

84.2011年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重要理念是( ) A.育人为本 B.教书育人 C.实践取向 D.终身学习

85.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

A.人格发展 B.知识和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6.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指(

A.学校中心 B.教师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87.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理念包括( ) A.合作学习 B.自主学习 C.模仿学习 D.探究学习

88.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具备(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主任管理能力 C.道德反思能力 D.精神关怀能力

8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教育 D.自我实现 90.教育目的的基本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91.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在内容上主要包括( ) A.发展学习评价 B.认知学习评价 C.情感学习评价 D.技能学习评价 9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方法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93.以下各项中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 A.兴趣 B.感知 C.动机 D.记忆

94.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影响( ) A.教育布局结构 B.教育规模 C.教育层级结构 D.教育类型结构

95.作为未成年人,学生的( )等权利需要受到特殊的保护 A.身心健康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婚姻恋爱权

96.按照心理学的研究,“鹤立鸡群”反映出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兴趣 D.注意的选择性

9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属于(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 D. 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98.心理学研究认为,错觉的种类主要有( ) A.大小错觉 B.方向错觉

C.线段长短错觉 D. 线条弯曲错觉

99.根据心理学研究,知觉的恒常性包括( ) A.颜色恒常性 B.声音恒常性 C.大小恒常性 D. 形状恒常性

100.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为( ) A.知觉水平的 B.表象水平的 C.数理逻辑水平的 D. 语词符号的

10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概念主要受( )等因素的影响 A.日常概念 B.变式 C.定义 D. 语言讲解

102.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的形成方式有( ) A.综合 B.夸张 C.拟人化 D. 典型化

103.一般而言,影响问题解决的定势包括( ) A.感觉定势 B.知觉定势 C.思维定势 D. 功能固着 104.情绪的种类主要包括( ) A.激情 B.应激 C.态度 D. 心境

105.归因理论中的内部可控因素有( )

A.任务难度 B.运气 C.努力 D. 毅力

106.心理学关于言语的研究认为( ) A.言语是个体行为 B.言语是社会现象 C.言语是心理现象 D. 存在言语技能 107.技能和习惯的区别在于( ) A.习惯是保守的 B.技能是任务性的 C.习惯有好坏之分 D. 技能是有标准的

108.吉尔福特的能力三维结构模型包括的维度有( ) A.内容 B.操作 C.评估 D. 产品

109.人的气质类型的作用( ) A.决定人的智力水平高低 B.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C.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 D.影响工作效率

110.下列适合于对人的性格进行描述的词语包括( ) A.聪明 B.狡猾 C.愚蠢 D.自私

三、判断题(根据题意判断正确与否,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 ) A.正确 B.错误

112.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A.正确 B.错误

113.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科书是最有代表性的教材。( ) A.正确 B.错误

11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它们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所以不可相互替代。( ) A.正确 B.错误

115.开展中小学德育活动必须遵循德育规律,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A.正确 B.错误

116.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水平和人格上是不平等的。( ) A.正确 B.错误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 ) A.正确 B.错误

11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A.正确 B.错误

119.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小集团”等非正式群体起着消极作用,必须予以取缔。( )

A.正确 B.错误

120.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可以不知道国家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A.正确 B.错误

121.班级的独特教育功能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班级建设和管理实现的。( ) A.正确 B.错误

122.“保护学生安全”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 A.正确 B.错误

123.追求“教育公平”符合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总要求,体现了教育具有“民生性”( )的基本特征。 A.正确 B.错误

124.虽然社会主义教育有着统一的教育目的,但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上却是不同的。( ) A.正确 B.错误

125.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方式,构建学科与活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 A.正确 B.错误

12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 A.正确 B.错误

127.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 ) A.正确 B.错误

128.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已经被认知主义所超越,因此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

A.正确 B.错误

129.根据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学说,教学不仅要利用“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能创造“最近发展区”,进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 A.正确 B.错误

130.在教学中,复习的效果取决于复习的合理组织,不取决于复习的次数。( ) A.正确 B.错误

131.为找出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 A.正确 B.错误

132.观察力实质是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 A.正确 B.错误

133.广义的情绪并不包括情感,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 A.正确 B.错误

134.作为一种可贵的品质,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有无坚定的目的。( ) A.正确 B.错误

135.好奇心与兴趣的最大差别是好奇心没有确定方向,而且很容易满足。( ) A.正确 B.错误

136.高原现象是动作技能练习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以随着坚持练习而克服。( ) A.正确 B.错误

137.伴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晶体能力与流体能力“此消彼长”。( ) A.正确 B.错误

138.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学生的能力结构差异。( ) A.正确 B.错误

139.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证明: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因此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A.正确 B.错误

140.根据维特金的性格理论,属于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在思想观点和见解上与众不同。( )A.正确 B.错误

2013年丹东市教师招聘真题(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选D

【解析】世界上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选C

【解析】生物起源说强调把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教育相等同,心理起源说强调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两者共同违反了教育的社会性。 3.选A

【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教育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发挥特殊的功能。 4.选B

【解析】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5.选C

【解析】理解知识是中小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6.选A

【解析】首次提出义务教育在1985年的《决定》中,1986年《义务教育法》通过了实施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 7.选C

【解析】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体现了无教育的教学,和无教学的教育。也就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共同发展。 8.选D

【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9.选D

【解析】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为普遍性、免费性和强制性。 10.选B

【解析】多媒体课件就是用生动形象例子,体现直观性。 11.选A。

【解析】启发性教育教学原则首次(中国、世界上)是孔子倡导的,在西方是苏格拉底首次倡导的。 12.选C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和动力。 13.选C

【解析】“教学相长”出自于《学记》 14.选A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宗旨,制约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者权利。 15.选D

【解析】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16.选C

【解析】《教育法》规定 17.选择B

【解析】马卡连柯提出的集体和个人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平行教育思想 18.选C

【解析】“跳一跳、摘桃子”针对量力行为来,就是在可能实现的范围内。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说明的是学习者有两个学习水平,一是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学习者潜在的发展水平,两个水平之间存在最近发展区。 19.选B

【解析】考察不平衡性与阶段性的区分 20.选C

【解析】“狼孩”和“猪孩”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后来培养其语言能力不成功。 21.选C

【解析】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而人的全面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2.选C

【解析】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3.选D

【解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为方指导作用也是内在动力。 24.选A

【解析】《教育法》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 25.选D

【解析】按照课程内容属性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活动课程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 26.选C

【解析】学校的中心环节是教学 27.选B

【解析】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28.选D

【解析】“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让学生从一到多的这种学习过程,对教师来说就是运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29.选C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现今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效率高省成本是其独特的优势,但其缺点在于不利于因材施教。 30.选A

【解析】演示法通过形象生动的在前面示范,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31.选C

【解析】德育的基本途径为教育教学。

32.选D

【解析】“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反应了教师职业中的创造性。 33.选A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集中体现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最突出体现在关爱学生。 34.选C

【解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需要发挥教师饿主导作用,根本取决于教师因素 35.选B

【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在教育教学上是授受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6.选D

【解析】杜威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因此主张学生中心的代表人物为杜威。 37.选A

【解析】建构主义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 38.选B

【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少先队、共青团和学生会活动 39.选B

【解析】“研究型教师”关键词为研究,所以成为研究型教师最有效的途径为行动研究。 40.选A

【解析】教育的生产力属性 41.选C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心理现象,包括两大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42.选D

【解析】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43.选B

【解析】心理学研究中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其中注意很特殊原因在于它是伴随着心理活动中的各个部分。 44.选C

【解析】低级的心理现象为感觉 45.选B

【解析】自然状态或对隐蔽的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为观察法 46.选A

【解析】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为兴奋和抑制过程。 47.选A

【解析】超限抑制是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人在过度疲劳时的睡眠就是超限抑制的表现。 48.选C

【解析】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49.选B

【解析】自弹自唱是注意品质中的分配。 50.选A

【解析】方向错觉 51.选 52选B

【解析】感觉适应:视觉适应、嗅觉适应、听觉使用等。其中视觉适应 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由明到暗为暗适应,由暗到明为明适应。 53.选C 【解析】 54.选C

【解析】知觉特性中的理解性的定义 55.选A

【解析】整体性,不涉及对文字意义的理解 56.选B

【解析】知觉特性中的选择性是在突出一部分内容以一些内容为背景 57.选B

【解析】按时间长短,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8.选D

【解析】动作记忆 59.选A

【解析】定势的概念 60.选D

【解析】开卷考试属于再认,不需要回忆 61.选A

【解析】豁然开朗的现象被称为灵感 62.选D

【解析】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63.选B

【解析】作家构思小说的人物是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形象的过程为创造想象 64.选D

【解析】对比联想:就是从反面联想,比如,警--匪,生--死;接近联想:就是从空间位置联想,比如,说到中国,就想到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相似联想:就是提取二者的相似程度,比如,说到苹果,就想到橘子,葡萄,等,因为它们都有相似之处-- 水果;因果联想:就是找出二者的因果联系,比如感冒了,就想到可能是衣服穿少了,天气变冷了,等等; 65.选C

【解析】考察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区别 66.选B

【解析】“人云亦云“即没有自己的观点,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思维的深刻性 66. C

【解析】思维品质的批判性、灵活性的区别,

67.选A

【解析】定势的定义 68.选C

【解析】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心境、激情、应激 69.选B

【解析】同68题解析 70.选C

【解析】“一题多解”体现思维种类中的由一到多的过程为发散思维。 71.选D

【解析】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环节或关键环节为执行决定。 72.选D

【解析】“艺高人胆大”的涵义为本领大的人做事情时都有很大的勇气,因为有本领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符合动机理论的自我效能感。 73.选B

【解析】初中生在青春期时强烈的需要别人的认可,需要中突显归属和爱的需要。 74.选B

【解析】题目不同,答案一致,因此题目做错属于负迁移 75.选D

【解析】对话语言属于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 76.选A

【解析】流体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77.选D

【解析】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 78.选D

【解析】粘液质的人突出特点为成熟稳重。 79.选A

【解析】人格也称为个性,其核心的部分为性格。 80.选C

【解析】测验法属于测量智力最普遍的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30题,没题1分,共30分) 81.选ABC

【解析】素质教育必须承担与完成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创新素质四项任务 82.选AB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包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83.选ABC

【解析】教师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 84.选ACD

【解析】 2011年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的基本理念育人为本、实践取向

、终身学习 85.选BCD

【解析】考察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86.选BCD

【解析】考察赫尔巴特的三中心理论教材、教师、课堂 87.选ABD

【解析】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88.选 【解析】 89.选ABC

【解析】考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五个缺失性需要 90.选ABCD

【解析】教育目的的四个功能 91.选BCD

【解析】学业评价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是新课改的评价方式不属于学业评价的分类 92.选ABCD

【解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93.选AC

【解析】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成分 94.选

【解析】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速度和结构 95.选ABC

【解析】人身权:人身自由权、身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 96.选ABD 【解析】 97.选BC

【解析】条件反射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与语言文字有关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98.选ABCD 【解析】错觉 99.选ACD

【解析】知觉的四个特性中,恒常性包括大小、颜色、明亮度、形状恒常 100.选ABCD

【解析】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 101.选ABD

【解析】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102.选ABCD

【解析】 想象的形成方式有(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103.选C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方式:定势与功能固着 104.选ABD

【解析】情绪分为激情、应激、心境。情感分为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105.选CD

【解析】维纳归因中,内部可控的只有努力,排除AB;选择CD 106.选ACD

【解析】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地过程。(2)语言是指某语言集团所共有的抽象的语言材料和规划;言语指个体根据其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产生和理解言语的行为。(3)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别性和多变性。(4)语言是交际和思想的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107.选ACD 【解析】 108.选ABD

【解析】吉尔福特三维:内容、操作和产品,构成150因素 109.选CD

【解析】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决定成就和智力水平

110.选BD

【解析】愚蠢和聪明属于对智力的描述,性格属于非智力因素 三、判断题 111. 选A

【解析】《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 112.选A

【解析】教师职业是专业人员 113.选A 【解析】略 114.选B

【解析】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彼此相互联系。 115.选B

【解析】德育是知情意行相统一原则,知是主体。行为关键。德育活动是多种开端,不必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 116.选B

【解析】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117.选A 【解析】略 118.选A

【解析】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9.选B

【解析】“小集团“虽然为非正式群体,但起的作用不能极端的说成为消极的作用。 120.选B

【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老师需要知道国家的教育目的。 121.选A 【解析】 122.选A

【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增“保护学生安全” 123.选A

【解析】有效建设班集体能够突出教育的独特功能 124.选A

【解析】教育目的统一,但培养目标具有差异性。 125.选A 【解析】 126.选A

【解析】心理学的基础定义 127.选B

【解析】心理过程不包括行为过程。 128.选B

【解析】此题干说法太绝对

129.选A

【解析】有关于维果茨基的观点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30.选B

【解析】影响遗忘的因素有材料和学习者有关,其中与学习者学习的程度有关。因此本题干所说的不取决于复习的次数是不科学的。 131.选A

【解析】解决问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 132.选A 【解析】 133.选B

【解析】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 134.选B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与与生理因素相关,部分属于不可控的内部因素 135.选A 【解析】 136.选A

【解析】高原现象是 137.选B

【解析】晶体能力会随着年龄“此消彼长“而流体智力却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138.选A

【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

139.选A

【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要及时复习。 140.选B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在思想观点和见解上与他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