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地质学 掌握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起伏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组成、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一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日月引力、地球重力能等。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面貌的作用。 按力的作用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搬运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地质应力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的类型有拖拽搬运、悬浮搬运、溶解搬运。
4、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受到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或生物作用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的类型有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二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壳或地幔中进行故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1、岩浆岩作用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岩石的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2、变质岩作用 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称为变质作用。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 一掌握矿物
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物理性质有 ①颜色与条痕 ②透明度与光泽 ③硬度 ④解理与断口 ⑤密度 ⑥弹性、挠性、延展性等。
3、矿物的分类 成因分类法根据形成矿物的主要地质作用进行分类。 地球化学分类法根据矿物组成中的主要化学元素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法根据矿物晶体类型进行分类。 一般将矿物分为①自然矿物 ②硫化及其类似矿物 ③卤化矿物 ④氧化及氢氧化矿物 ⑤含氧类矿物。
二掌握岩石 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分别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产物。
1、岩浆岩及分类 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作用是指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造成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或是在地下深处冷凝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岩浆岩分类通常是从岩浆的成分和冷凝固结成岩环境两方面考虑。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岩SiO2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冷凝环境分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2、变质岩及分类 原先生成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称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 ①区域变质岩类 ②热接触变质岩类 ③接触交代变质岩类 ④动力变质岩类 ⑤气液变质岩类 ⑥冲击变质岩类。
3、沉积岩及分类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被分成碎屑岩和生物化学岩进一步划分成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蒸发岩。 三、地层学
一地层 1、掌握地层定义 地层是指地壳表层的层状岩石是在某一地质年代因沉积作用以及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地层总称。
2、熟悉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 按岩石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按区域年代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单位有界、系、统、阶 二地质年代
1、掌握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2、熟悉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①寒武纪 ②奥陶纪 ③志留纪 ④泥盆纪 ⑤石炭纪 ⑥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四、构造地质 一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
1、掌握产状的定义及描述要素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他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2、掌握地层的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错叠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①整合接触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 ③角度不整合接触 ④侵入接触 ⑤断层接触 二褶皱
1、掌握褶皱的定义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2、掌握褶皱的要素 褶皱的要素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
3、掌握褶皱的基本形态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岩层向上弯曲。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 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岩层向下弯曲。向斜核部岩层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
4、熟悉研究褶皱的意义 许多矿产在成因、产状、空间分布上都与褶皱有密切关系褶皱还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因此研究褶皱的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特点及形成方式和时代对揭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规律和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三断裂构造
1、掌握断裂构造及断层定义 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2、掌握断层的几何三要素 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 断层面断层面是指相邻两岩块断开或沿其滑动的破裂面它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倾角决定。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或其它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 断层盘断层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3、掌握断层的基本类型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①正断层 ②逆断层 ③平移断层 按断层组合类型分类①阶梯状断层 ②地堑与地垒 ③叠瓦构造 按断层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类①走向断层 ②倾向断层 ③斜向断层 ④顺层断层
4、了解同沉积断层及其特点 同沉积断层称为生长断层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控制盆地不断沉降、沉积盆地外侧不断隆起的断层。 同沉积断层特点 ① 式正断层上陡下缓 ② 上盘下降地层明显增厚 ③ 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愈老断距愈大 ④ 上盘常出现反牵引现象。
5、熟悉研究断层的方法和意义 ①区域性断层不仅控制和影响区域地质构造的结构和发展还控制和影响区域成矿作用并以此为背景形成区域成矿带。 ②某些中小型断层决定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对石油、天燃气、地下水的分布、储藏和搬运都有重要影响。 ③活动性断层更直接影响水工建筑和地震活动。 四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岩石圈板块像木头漂浮在水面一样在软流圈上漂移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海洋岩石圈通过洋中脊扩张不断增长老的岩石圈则又通过俯冲带被削减并返回到软流圈中通过俯冲带的岛弧和大陆边缘火山作用产生新的地壳在弧后产生弧后引张和弧后盆地火山作用这种运动是通过软流圈的浅地幔对流所驱动。 我过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亚欧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
第二部分 矿床学
一、掌握有关矿床学的基本概念 1矿床和矿产 矿床
矿床是指在地壳中有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的有用矿物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