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优势的格尔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研究 下载本文

态来源\两个方向不断发展、完善比较优势理论,修正原模型中的种种假定、引入新的经济影响因素以贴近现实,加强了其对现实的解释力,最终形成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11]。如、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和新兴古典学派的内生分工贸易理论等都丰富和完善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12]。

1958 年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尔希曼(Hirschman)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区域非平稳增长的“核心区与边缘区”理论,强调优先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和行业,以带动整个经济的起飞。

2 格尔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1 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分类

2.1.1 自然资源的定义

关于自然资源的界定,在经济学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通常仅仅指能源、矿产等可开采可移动的自然资源;广义的自然资源实际上等同于经济学中“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它包括狭义的土地(即经济活动用地)以及蕴藏于其下或其上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或管制标准可以看成是一种“资源”) (罗浩, 2007) 。但也人有将自然资源界定为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资源。一般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森林、水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藏等(胡援成等,2007) 。还有人将自然资源界定为“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天然禀赋”(饶文军, 2007) 。

2.1.2 自然资源的分类

根据资源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使用后短期内能够再生的资源,如森林、水、动物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哪些一经使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恢复的资源,如矿藏等。按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2 格尔木地区的区位与自然状况

2.2.1格尔木地区的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政策、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理论对区位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成本最低的选择,包括格尔木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格尔木所在的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已发现矿产86种,产地1050处,

辅修经济学

5 青海大学辅修经济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资源评价的格尔木地区优势产业研究

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占青海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其中,格尔木市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的90.89%。其中的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优势。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资源来源,格尔木发展工业就可以大大减少原料的运输成本了。而格尔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地缘上风十分突出,具有特殊的交通关键和独特的战略地位。它位于青躲高原腹地,是“四省通衡”之地,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关键,青(海)(西)躲、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格尔木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十字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06年七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格尔木地区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

2.2.2 格尔木地区的自然状况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东经94.89度,北纬36.42度,隶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管辖。格尔木市全部辖区面积为123463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由两块互不相连的地域组成。一块是是唐古拉山地区,位于市区南部。另一块市区所在的主体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东西长约450公里,南北宽约225公里,西与新疆相邻,南与玉树藏族自治州相邻。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格尔木全市人口20.57万,城市人口占90%以上,平均年龄32岁左右,现有汉、蒙古、藏、回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3%

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貌复杂,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该市雄居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世界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盆地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沼泽众多,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

格尔木市格尔木市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主体部分干旱少雨,日照强烈,蒸发量大,气压低,多大风,霜冻、沙暴、冰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雨量在23.6─68.0毫米之间,年均蒸发量为2386─2927.7毫米。唐古拉山部分,由于喜玛拉雅山的影响,阻挡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进入高原,使该区气候寒冷。年仅冬、夏两季,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均气温-4.4℃,年降雨量282.3毫米,年蒸发量1646.1毫米。

2.3 格尔木地区资源现状概述

格尔木是一座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区域内广泛分布着天然气、铁、铅、锌、钴、锑、铜等共计55种矿产资源,占青海省125种的44%;查明有一定资源量的矿种25种,有1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在总价值超过了16万亿

6 辅修经济学

元,占青海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0.8%,人均占有潜在价值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市北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矿床,已探明钾盐总储量为3.48亿吨,镁盐总储量31.6亿吨,钠盐总储量33.1亿吨,总价值超过12万亿元。涩北天然气储量1575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3000亿立方米,是我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详情如表2—1所示。

表2—1 格尔木地区资源情况

矿 种 项 目 钾盐 镁盐 盐湖 锂盐 铁矿 天然气 石油 煤矿 3 3 7 2 18 4 8 4 34800万吨 316452万吨 5000亿吨 1400万吨 15643万吨 1575亿立方米 4600万吨 4920万吨 76030.6万吨 354370万吨 7000亿吨 1822.06万吨 24560.4万吨 3000亿立方米 10000万吨 563171.6万吨 45.8% 89.3% 71.4% 76.8% 63.7% 52.5% 46.0% 0.875% 矿 区 数 格 尔 木 的 总 储 量 青 海 省的 总 储 量 格尔木储量占青海省储 的比例 数据来源:《青海省2009年统计年鉴》和《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4 格尔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9年,即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格尔木地区经济社会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18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3%。人均生产总值75365元,比上年增长15.8%。虽然两者的增速较往年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总体稳定。

表2-2 2003—2009年格尔木市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比上年增长 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元) 比上年增长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39563 567251 733938 901989 1369971 1618983 16.1% 16.1% 19.4% 20.1% 21.6% 19.3% 22677 28315 36636 43505 65072 75365 21.1% 23.0% 29.4% 18.7% 49.6% 15.8% 数据来源:格尔木市统计信息网 (2003年—2009年)

辅修经济学

7 青海大学辅修经济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资源评价的格尔木地区优势产业研究

图2—1 2005—2009年格尔木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由表2—2及图2—1可以看出,格尔木地区近六年来发展迅猛,2009年格尔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185.41%和166.17%,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每年都保持在16%以上,保持了非常高的经济增长速度。2005—2008年地区GDP增速逐渐加快,2009年时增长速度略有回落,分析原因应为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表2—3 2003-2009年格尔木市三次产业构成

年份 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万元) 比值(%)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645 6098 6757 8423 9133 10398

1.29 1.08 0.93 0.93 0.67 0.64

产值(万元) 比值(%) 286920 396291 538671 670122 1085946 1251316

65.27 69.86 73.39 74.3 79.27 77.29

产值(万元) 比值(%) 146998 164862 188510 223444 274892 357269

33.44 29.06 25.68 24.77 20.06 22.07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4—2009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总量都是增加的,总体发展情况良好。第一产业产值由2004年的5645万增加到2009年的10394万,增长了1.842倍:第二产业产值由2004年的28692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251316万元,增加了4.361倍;第三产业产值则由2004年的146998万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57269万元,增长了2.430倍。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速快于第一产业,即第二产业的增速最快,而第一产业增速则最慢。

8 辅修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