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包含教材分析二次备课与反思 下载本文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 (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当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rì huáng hé ɡāoshān dà hǎi ( ) ( ) ( ) ( ) qiónɡrén má què lóu fánɡ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 ) 尽( ) 衣( ) 欢( ) 入( ) 近( ) 依( ) 欲( ) 三、填空:

1、《望庐山瀑布》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巧妙地运用( )的名字,将蒙蒙的( )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 )。整首诗采用( )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 ),表达了诗人( )。

2、《绝句》是( )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绘出诗人居住的( )附近明丽的景象。整首诗有( )有( )。有( )有( )。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望庐山瀑布

白日/依山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黄河/入海流。 遥看︱瀑布‖挂︱前川。 欲穷/千里目, 飞流︱直下‖三千︱尺, 更上/一层楼。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

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课文9 黄山奇石

课标、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读着课文我们仿佛置身于景色秀丽的黄山之中,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学生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己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黄山风景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黄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感知黄山石的“奇”,并体会作者生动的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读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一5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一5自然段。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学习作者生动的表达。 评价设计:

1、 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针对目标1的评价) 2、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针对目标2的评价)

3、进一步了解黄山,欣赏其他的“奇石”并练习说话 。(针对目标3的评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趣揭题

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每一寸土地上都孕育着不同的景色。在安徽,有一座山,以“奇”出名它的名字叫黄山。【课件出示黄山的图片】

二备: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四绝之一的“怪石”是大自然巧夺天工和人类奇思妙想的结晶,吸引着中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今天,让我们走进黄山,去看看那里的“奇石”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播放动画课文《黄山奇石》,听准字音。 2.自由练读,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3.小组讨论,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方法:

(1)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

(2)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3)学生交流: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4.汇报学习情况。

(1)请一、两组同学汇报生字学习情况,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横、撇、点、竖折。先写“巨”上面的横,然后写“巨”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巨”的竖折。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2)请一到两组同学汇报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课文大概,指生填空: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课文首先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又简单提及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种奇石。

5.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