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 常景玲 生物制药总结 下载本文

3,生长与生产非偶联型

后菌体禁止期,产物大量生成。

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诱导型基因工程菌生产。 菌种选育及保藏 菌种的选育

1,自然选育:菌种—单孢子—平板分离—单菌落测活—优良菌种。 2,诱变育种:出发菌种—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板—单菌落初筛—高产菌株—复筛—稳定

性特性—放大中试—投入生产

3,杂交育种:

(1)体细胞重组育种(放线菌,半知菌纲的真菌):两条菌丝—相互结合—异核体—二倍体—重

组单倍体

(2)结合育种(细菌,放线菌)

保藏方法:低温斜面保藏,石蜡封存,沙土管保藏,冷冻干燥保藏,

液氮保藏等液氮保藏:将保存菌种用保护剂制成菌悬液密封于安培瓶内,经控制速度冻

结后,储藏在-196~-150℃ 的液态氮超低温冰箱中。

过程:将菌种悬浮液或琼脂培养片无菌地装入安培管后,用火焰将安培管上部溶封,浸

入水中检查有无漏洞,然后将已封口的安培管置冻结器内,在控制冻结速度为每分钟下降1℃ 的条件下,使样品冻结到-35℃ 。再用干冰和乙二醇冷冻剂冻至-78℃ 后,立即移到液态氮冰箱中保存。

依据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

一,孢子培养基:基质浓度较低,无机盐浓度适量,以利于孢子形成,营养不宜太丰富,否则不利

于产生孢子。

二,种子培养基:用速效性,容易被利用的碳氮源和无机盐等物质,氮浓度不宜高。

三,发酵培养基:营养物质浓度和粘度适中,组成上完整,不同菌种和不同产物对培养基的要求差

异很大,组成和配方需要优化。

种子培养基要与发酵培养基相适应,主要成分接近,不能差异太大。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物理参数:温度,罐压,空气流量,搅拌功率,粘度,密度,装液量,浊度,泡沫,补料流加速度。 生物,化学参数:菌体浓度,菌体RNA,DNA,ATP,ADP, AMP等含量,,溶解氧浓度,呼吸商RQ,

酸碱度,基质浓度,效价或产物浓度,前体或中间体浓度

影响温度的因素:

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显热

一般抗生素发酵过程的最大发酵热为(3000~7000)X 4019kJ/(m3.h)

发酵对空气的要求: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供应,通入空气,连续一定流量的压缩无菌空气。 空气流量:一般0.1~2.0m3/min,压强:0.2~0.4Mpa.

空气质量:相对湿度小于70%,比培养基温度高10~30℃ ;洁净度100级或失败率0.1%。 名词解释: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被直接结合到目标产物分子中,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的变化。

杂菌:除生产菌以外的任何微生物。 污染:感染杂菌的培养或发酵体系。

消毒:杀灭清除病原微生物,达到无害化程度,杀灭率99.9%以上。

杀菌:杀灭或清除一切微生物,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杀灭率99.9999%以上。 灭菌:杀灭或清除一切微生物,达到无活微生物存在的过程,杀灭率99.999999%以上。

培养基分类: 按发酵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培养基可分为:斜面培养基、平板培养基、种子扩大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补料培养基。

培养基设计的一般原则 1,生物学原则:根据不同微生物营养和反应需求设计。 营养物质组成:较丰富,浓度适当。

成分之间比例恰当:C/N比适宜,有机和无机氮搭配合理。 原料之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适宜的pH和渗透压。

2,工艺原则:不影响通气搅拌,分离精制和废物处理,过程容易控制。 3,低成本原则:原料来源方便,质量稳定,质优价廉。

4,高效经济原则:满足菌体生长和合成产物的需求,最高得率,最小副产物。 培养基设计基本思路:

1、起始培养基:根据他人的经验和使用 2、单因素培养基:确定最适宜的营养成分

3、多因素培养基:各成分之间最佳配比和浓度优化

4、中视和放大试验:经过摇瓶、小型发酵罐到中试,最后放大到生产量。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产量、纯度、成本后,确定一个适宜的生产配方。 种子培养基的特点:

1、营养成分易于被菌体吸收利用,同时比较丰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含量稍高 2、营养成分是易于吸收的碳源和氮源。

3、应考虑下一步的发酵过程,缩短发酵的延滞期。 发酵培养基的特点: 1、除了具有菌体生长所必须的元素和化合物,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 2、一般属于半合成培养基,氮源和碳源是天然原料。 影响培养基的因素: 1、原材料质量的影响 2、水质的影响 3、灭菌操作的影响 4、其他因素的影响 分批灭菌的灭菌过程: 1、加热升温

2、维持灭菌温度(15-30min,121℃) 3、冷却降温

注:每阶段对灭菌的贡献取决于时间长短。 分批灭菌的操作过程:

1、蒸汽预热:冷却管、夹套通入蒸汽。

2、入罐升温:取样管、放样管、空气管、通入空气

维持保温:120℃,罐压0.1MPa,排气。调节近汽和排气量,维持30min。

冷却降温:依次关闭排气、进汽阀。罐压低于空气压力后,通入无菌空气,夹套通入冷却水降温 连续灭菌的各部件作用:

预热罐:定容和预加热,70-90℃。

加热罐:培养基与蒸汽相混合,快速升到130-140℃ 维持器:维持灭菌时间5-7min

冷却器:培养基经过冷却水骤冷却,40-50℃输入灭菌的发酵罐中

分批灭菌操作特点: 不需要其他的附属设备,操作简便, 手动。 分批灭菌操作缺点:

加热和冷却时间较长,营养成分损失较多,罐利用率低,适合小批量生产规模。 连续灭菌的特点: 1、高温快速灭菌工艺,营养成分破坏的少 2、热能利用合理,易于自动化控制

3、不适合粘度大或固形物含量高的培养基灭菌 4、增加了连续灭菌设备及操作环节,增加染菌几率 5、对罐压要求高,一般为0.45-0.8MPa 空气灭菌工艺流程: 空气→粗过滤(采风口)→压缩机→储罐(空气预处理)→冷却器→旋风分离器→丝网分离器(X2)→加热器(出去空气中的水和油)→过滤器(空气过滤)[即真正的除菌] 储罐的作用: 1、维持压力 2、降温 3、储存空气 除水除油的设备: 1、旋风分离器 2、丝网分离器 3、换热器 空气流量:0.1-2.0(空气和营养液的比例)

空气质量:相对湿度70%、比培养基温度高10-30℃、洁净度100级或损失率10 1.种子制备 种子的逐级扩大培养过程,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1)孢子制备

(2)生产种子制备:以罐体积的10%放大投放 (3)发酵类型 (4)接种方式

种子活化:将保存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恢复其故有生物特性。 放线菌孢子: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

霉菌孢子:大米、小米、玉米、麸皮等天然农产品做培养基。 细菌:采用碳源有限而氮源丰富的配方。 发酵的类型 一级发酵:将孢子或菌丝直接接入发酵罐。

二级发酵:经过一级种子罐,再到发酵罐。如谷氨酸的生产。 三级发酵:青霉素的生产。 四级发酵:链霉素的生产。

单种法:一只种子罐接种一只发酵罐。 双种法:两只种子罐接种一只发酵罐。

倒种法:从发酵罐中取出一定量发酵液,接种到另一个发酵罐中。 2培养技术 高密度培养:菌体浓度(干重)至少达到50g/L的一种理想培养。发酵工艺目标和方向。 优点:缩小发酵体积,增加表达量,成本低。 3、发酵培养的操作方式 1分批式操作 2流加式操作 3半连续式操作 4连续式操作 5灌流式操作

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水平取决与:生产菌种的性能与合适的环境条件,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关键在于对过程的检测。

1、生物学参数 临界菌体浓度控制 临界菌体浓度:摄氧速率与氧传递速率平衡时的菌体浓度。菌体遗传特性与发酵罐氧传质特

性的综合反映。

控制的策略:中间补料,控制co2和O2量 2 物理参数:温度.压力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

发酵温度:发酵中的所维持温度再生长和生产的最适温度范围内。 测定:热电阻等热的条件下测定,温度计上读出; (1)发酵热的构成与计算发酵热=产生热-蒸发热 (2)温度的选择原则

选择最适温度并严格控制;不同菌种,不同温度。 两段变温发酵培养: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菌体生长温度,生产阶段采用最适产物生产温度。 后期降温控制:避免产物降解。

(3)温度的控制方式:降温冷却、冷却水、冷却盐水循环式冷却。 压力的检测与控制 罐压的影响:维持正压,防止污染;co2和O2的溶解度,不同生物对压力耐受不同。 控制:进出口阀门,进入或排出气体或空气流量

维持工艺所需压力:0.02-0.05MPa,灭菌时压力0.1MPa。 3化学参数 1基质浓度的检测与控制:发酵液中糖、氮、磷等发酵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2 pH的检测与控制:用电极控制

3溶氧的控制: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呼吸或产物合成的最低溶氧浓度 影响供氧的因素(1)氧推动力(2)体积传递系数 泡沫形成原因如何处理 泡沫形成的原因:菌体生长差、代谢速度慢、接种物嫩或种子未及时移种而过老蛋白质类胶体物

质多,培养基灭菌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葡萄糖受到破坏产生的氨基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也会使泡沫大量产生。 处理的方法:

--机械消泡:机械强烈震动或压力变化使泡沫破碎。

1罐内消沫桨转动打破泡沫 2泡沫引出罐外

--化学消泡:原理,加入了消泡剂,降低了泡沫的液沫强度和表面黏度而破裂。 5 发酵终点的判断 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生产能力的时间。 判断的原则: (1)经济原则:在最大生产率时,终止发酵,发酵总生产周期最短。

(2)产品质量原则:发酵时间短,营养物质有残留,补料或消泡剂残留,以允许的残量为标准;

发酵时间长,菌体自溶,改变发酵液性质,增加分离纯化难度,对抗生素,放罐前16小时停止补料和消沫。 发酵污染的检测与控制

染菌的原因:种子污染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空气带菌 设备及其附件渗漏 另外有20~30%的不明原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