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讲 世界地理 亚洲部分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1)简要分析甲国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甲国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3)乙国狭窄的国土上聚集着大小温泉两万余处,请说出其主要原因。 (4)图中丙国A、B、C、D四地中,地带性土壤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地。 题十五: 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题十六: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9

(1)、①地土地沙化的人为原因。 (2)、②地出现荒漠景观的自然原因。 (3)、图中①、②两地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题十七: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题十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题。 材料一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统计数据。

10

(1) 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利于( )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节约土地且接近消费市场 C增大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D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2) 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上升 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 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第3讲 世界地理总论--大洲气候特征

题一: (1)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2)C 位于大陆西侧,受海洋影响大 (3)东 日本 多优良港湾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 (4)D 温带季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解析:根据经纬度正确进行空间定位,是解答此题的前提。A地位于(40°N,80°E)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冬夏温差大。7月均温与1月均温相减,可知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C地C地位于东半球。B地位于日本境内,乙图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与D相符。

题二: B (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解析:拉萨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南,属季风气候区,受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格尔木则因位于内陆柴达木盆地,受不到夏季风影响,大陆性特征显著,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差大。 题三: (1)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2)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武夷山走向东北——西南)影响。受地形影响图中甲气温较低;受海陆位置影响丙气温较低。

(3)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夏秋多暴雨。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生、发展和变化;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2)、(3)两题首先读图进行空间定位,确定为武夷山地区,等温线分布受地形和海陆位置影响。南方低山丘陵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有关。 题四: (1)从东南边缘至西北内部的垂直地带性变化由繁到简;基带类型由东南边缘的森

11

林带变化到西北内陆的(高寒)荒漠带。

东南边缘山地与西北内部相比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水热较充足,山体相对高度高 ,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变化大 。

(2)西段湖水含盐量比东段大(东段湖水含盐量比西段小)。东段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狭窄的中段妨碍了东西部之间的湖水水体交换 。 (3)方式:公路运输。

特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 解析:(1)概括本区域从东南边缘至西北内部自然带垂直地带性变化的特点,根据河流走向和识记知识,可以判断西藏地势为东南低,西北内陆高,因此,垂直地带性变化会很大,而且及其复杂,依次应该是亚热带森林——草原——高寒荒漠——积雪冰川,影响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东南处为河谷,地势较低,越往西北地势越高,为高大山脉及高原。

(2)西侧盐度高,东侧低,原因是东侧有河流注入,其稀释作用,且中部狭窄不利于湖水交汇,故随着湖水蒸发,东西盐差越来越大。

(3)该地为高原山地,地貌复杂,经济欠发达,所以交通主要是公路。公路运输的优点是识记内容,灵活方便,适应复杂地质条件,造价低,运输成本较低。

题五: (1)北半球夏季(5—10月)为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季节。此时飓风频繁;西南季风盛行;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

(2)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重风暴潮灾害;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都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解析:该组题是以孟加拉湾沿岸的风暴潮为情景,考查南亚季风的活动规律、自然灾害的成因和自然灾害的防治等内容。第(1)题,风暴潮是海水水位上升的一种现象。它与向岸的西南季风和活跃在夏季的飓风呈正相关的关系。第(2)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除了自然灾害本身的强度之外,还与灾害发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有关。有些方面与危害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有的则呈现为负相关的关系。解答此题应结合孟加拉湾沿岸的实际地理状况,分别加以叙述。

题六: (1)该地区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地势自西向东降低,是我国典型的大斜坡,再加上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加剧,尤其是开垦耕地,获取薪柴,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植被环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题七: 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信息的能力,归纳、阐述观点的能力。河流水文特点的描述,要结合区域内气候、降水、地形、陆地形状等。航运价值的优劣取决于:气候----流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