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浓度,所以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才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6.[2016全国卷Ⅱ,T3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示: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7 [结合情境和图像][2016全国卷Ⅲ,30,9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
素
与
胰
岛
素
含
量
的
比
值
,
其
原
因
是 。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
首先,明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前者可以使血糖浓度降低,后者可以使血糖
浓度升高,即饥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在进食后则相反。其次,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血糖浓度降低→脂肪酸分解增多→酮体增多。
(1)依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特点可知,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具有升高血糖功能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此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较高;进食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较低。(2)由题干信息可知,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由题图可知,饥饿时葡萄糖含量低,供能不足,机体可分解脂肪酸提供能量,并产生中间产物酮体,因此注射葡萄糖可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1)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考向再探 血糖调节在内环境稳态调节类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究其原因,一是血糖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同时还伴随反馈调节,设计考题时有很多挖掘点;二是糖类与体内能量供应密切相关,与其他专题之间的联系较多;三是能很好地将实验、曲线、图解等融进题中。
5.如图表示血浆胰岛素浓度对血糖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 )
A.血糖的消耗是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的结果 B.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曲线a表示血糖的消耗速率,曲线b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
D.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一段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命题角度7 结合实验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
8 [实验思路设计与分析][2019浙江4月,33,10分]欲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与用具:小鼠若干只,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要求与说明:血糖浓度的具体测定方法及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实验思路: ① ?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用柱形图表示至少3次的检测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正常人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其原因是 。
②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变化
-1
是 。此时,机体细胞一方面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另一方面 。
解答第(1)(2)小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并确定实验
的自变量(有无胰岛素),然后以对照思想设置实验步骤或思路,再组织语言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实验与探究能力。(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胰岛素,实验材料中有提供葡萄糖溶液,可将实验分两组,实验组用胰岛素处理,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实验组出现低血糖症状后还需给实验组注射葡萄糖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反向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具体实验思路见答案。(2)注射胰岛素组的实验结果是血糖浓度下降,接着注射葡萄糖,血糖浓度又会上升;注射生理盐水组血糖浓度变化不大。注意本题要求画柱形图,图中需有图注,横坐标需标注两次注射。(3)①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故在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②当机体血糖水平升高时会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以及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
(1)①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②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注射胰岛素,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③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后,A组注射葡萄糖溶液,B组注射生理盐水,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④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如图
(3)①胰岛素促进肾小管对过滤液中葡萄糖的吸收 ②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 抑制氨基酸等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6.[2020辽宁五校联考,7分]Ⅱ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为研究血浆中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据血浆中VD3含量的水平,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得出如下数据:
组别 血浆中VD3含量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30≤VD3<50
VD3<18.5 18.5≤VD3<30
(ng·mL)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12.4
(%)
(1)VD3是一种固醇类激素,其调节方式特点是 (写出两点即可)。
(2)一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进食一段时间后胰岛素的分泌量持续高于正常水平,原因是 。 (3)有些成年人体内的T 细胞会破坏胰岛B细胞从而患糖尿病,这种糖尿病也属于 (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
(4)据表分析,血浆中VD3含量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呈 (填“正相关”或“负相关”);研究表明,当胰岛B细胞内Ca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释放胰岛素。据此,可推测血浆中VD3能 ,从而促进胰岛素释放。
考法4 体温调节
命题角度8 结合实验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
9 [2017全国卷Ⅱ,30,9分]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汗液分泌会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 (3)
本
实
验
中
设
置
对
照
组
的
目
的
2+
-1
4.7 0.0
是 。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分解代谢会 。
情境信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息
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问题指体温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