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实际中,中央银行大都或多或少持有一些资本,作为运作中风险承担的最后防线 。

第五章

1、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

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和支付保证,是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

⑵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贷款,是其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2、贷款业务的内容 ⑴对金融机构的放款

①对金融机构放款是中央银行放款中最主要的种类之一

②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放款(A对存款货币银行的放款 B对特定存款机构的放款 C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 )

③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的用途 A流动性贷款,包括用于解决各个存款货币银行票据和联行汇差清算临时头寸不足的短期贷款,以及用于解决农民从事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农村消费等的农村信用(联)社支农贷款。

B专项政策性贷款,包括粮棉油受过与储备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资产收购贷款(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商业银行专项政策性贷款(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

C金融稳定贷款,包括仅用于兑付破产金融机构存款人、债权人本息的紧急贷款,及地方政府为治理农村信用社向中央政府申请的专项借款。随着金融经济中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这部分放贷的占比将会上升。

D 1999年开始,为有效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贷款服务,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在再贷款品种中增加了“支农再贷款”项目。支农再贷款专门以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发放对象,通过向农村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壮大其经济实力,进而改善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不足的局面。

⑵对政府的放贷(A直接放款 B间接放款——购买政府证券 ) ⑶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 A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 B对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 3、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

⑴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三大基本工具之一 。 ⑵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影响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体系内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变化平缓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的目标。

4、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交易对象

⑴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国库券以及其他流动性很高的有价证券。

⑵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 5、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交易品种 ⑴回购交易 ①正回购:是中央银行向交易对手卖出有价证券收回市场流动性,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②逆回购:是中央银行向交易对手购买有价证券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交易对手的交易行为。 ⑵现券交易

1现券买断:现券买断为央行直接从交易对手处买入有价证券,一次性投放基础货币; ○

2现券卖断:现券卖断为央行直接从交易对手处卖出持有有价证券、一次性回笼基础货币。○

第六章

1、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包括清算机构、支付(清算)系统、支付结算制度和同业间清算安排 2、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1)定义: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顺利完成,以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2)主要内容: ★组织票据交换

★提供异地跨行清算服务

★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 ★提供证券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

3、支付(清算)系统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⑴按所有者/运行者划分:①由中央银行所有并运行 ②由私营清算机构所有并运行

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有并运行的系统内支付系统

⑵按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划分

①大额支付系统

②小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 ⑶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

①境内支付系统 ②国际性支付系统

1同城支付清算和结算的高度与安全性 优点:○

2支付清算系统的综合性及较高的自动化 ○

缺点:支付清算系统存在着系统相对独立分散,功能分割等明显缺陷。

第七章

1、国库制度 (1)定义:国库制度系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 (2)两种基本的国库制度: 1独立国库制度:○指国家特设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职能机构,专门办理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保管、出纳工作。——少数国家采用 2委托国库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多数国家采用

2、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重要意义:

⑴中央银行经理国家金库符合对国家财富运用、保管及监督的特殊需要。

⑵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便利于国家预算收入的及时入库和预算支出的按时拨付。 ⑶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及相互监督,有利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⑷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助于扩大中央银行资金来源,对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加

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具有直接影响。

⑸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第九章

1、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1)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均衡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这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供求来实现的

(2)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下面四个方面: 1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

2总需求决定总供给。 ○

3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

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

2、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⑴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 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货币供给决定公式的分析来说明。 ▲Ms = m·B

其中:Ms为货币供给量;m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由通货C和存款准备金R这两部分

C 构成,即B=C+R;货币供给量是由通货C和全

?1MSC?D 部存款货币D这两部分构成,即: m???DBC?RC?R

DD? 式中:C/D为通货──存款比率;

R/D为准备──存款比率。

? 总体来看,通货──存款比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但也受中央银行政策

调整的影响。

? 准备──存款比率的大小特别是超额准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

但中央银行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力。

基础货币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运用政策工具直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因此,货币供给虽然不完全是外生的,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基本上是可控的。 ★如果对上面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作更细致的划分,其基本结论仍是如此。

⑵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①货币政策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通过AD-AS(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进行分析。如图9-2所示:

从AD-AS模型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使经济的均衡点从原有的均衡点向新的均衡点移动来实现的。 ②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具有扩张或紧缩经济的作用,适当的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抑制经济的剧烈波动。

但是,由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影响和货币政策使用时机、力度等掌握难度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不当也可能加剧经济的剧烈波动。 ③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适当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金融稳定,而不适当的货币政策将导致金融动荡。

3、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等也可以充当中介指标。 4、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如再作细分,还可以有法定储备、超额储备及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这些变量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反应较为灵敏,是政策工具操作直接引起变动的指标,也是在中央银行体系内首先变动的指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内容

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与客观条件 (一)主要标准 1. 相关性 2. 可测性 3. 可控性 4. 抗干扰性 (二)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二、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分析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一定条件下,贷款量和汇率亦可作为中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