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种地质构造 - 图文 下载本文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1. 走滑断层产状一般近直立,断层面较平直,航卫影像上表现为明显的线性构造。 2.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为左行(旋)走滑断层和右行(旋)走滑断层

3. 大型走滑断裂是板块间相互运动的一种重要构造方式。往往形成大规模的走滑断层带,如中国东

部的郯庐断裂、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等。 4. 大型走滑断裂是陆内变形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节、 走滑断层的形成和组成

走滑断层带的派生构造及其取向(2)——里德尔(Riedel)剪裂模式:

走滑断层常伴生和派生一系列次一级构造,构成走滑断层系。伴随走滑断层的构造有: 1. 里德尔剪裂(R),同向走滑断裂,与主断层交角约15°; 2. 里德尔剪裂(R’),反向走滑断裂,与主断裂交角近75°;

3. 张断裂(T),与主干断裂交角近45°;

4. 压剪裂(P),逆冲-同向剪切断裂,与主干断层交角约-15°,与R断裂近对称; 5. 反向走滑断裂(X),与主干断层交角约-75°, 与R’断裂近对称; 6. 平行主干断层的同向走滑断层。

第三节、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构造

一、走滑断层的断弯区及叠接(桥)区-拉分盆地

拉分盆地:走滑体系中在拉伸性断弯区或叠接区形成的盆地。

几何特征:松弛断弯部位呈S形或Z形;拉张桥区呈菱形,为一般意义上的拉分盆地,其长边为走滑断层,短边为正断层限制。当菱形盆地两端的正断层原为同一断层时,盆地的长边等于走滑位移量。 地质特征:

1. 快速沉积,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迅速。 2. 地壳减薄,地热流值高,常有地震、火山活动。

3. 快速沉积埋藏提供良好生油层,走滑形成的雁列褶皱形成良好的储油构造。

4. 大型拉分盆地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发育,有的可以形成走滑刑的变质核杂岩。极度情况下形成短

的洋中脊,如东南亚的安达曼海。

37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二、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走滑断层系中一种特征性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故称为花状构造。根据结构和力学性质可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a) b)

正花状构造:挤压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压扭性应力状态下形成的构造。一条陡立走滑断层向上分叉撒开,以逆断层组成的背冲构造。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被切断的地层多成背形。

负花状构造:拉张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一条陡立走滑断层向上分叉撒开,形成由一套凹面向上的正断层构成似地堑式构造。地堑内地层平缓,浅部形成被正断层破坏的向斜。形状类似于酒杯状.

三、雁列式褶皱和断裂

雁列式褶皱和断裂:在走滑剪切作用派生的次级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雁列式排列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以短轴背斜为主,褶皱轴与主走滑断层成小角度相交,锐角指示对盘滑动方向。 断裂以张性断裂为主,锐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前述为隐伏断层,即基底走滑断层,盖层褶皱和破裂。

明断层时,产于断层一侧或二侧,或带内。褶皱向远离断层方向倾伏、消失。

四、牵引构造:断层走滑引起两侧地层、岩层和构造的弯曲。

五、走滑双重构造:两条平行走滑断层及其围限断块中与主断裂斜交的次级雁列走滑断层组成的断层构造。

六、大陆挤出(逃逸)构造:是Tapponnier 等人为解释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欧亚大陆变形提出的一

种假设模式。

七、陆块旋转构造:大陆发生大规模走滑时,陆壳会被破坏成若干断块,断块在边界断裂走滑作用下发生

相对旋转。

八、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板块边界的一种类型。也是使板块相互运动并使地球表面保

持球面的一种重要板块边界。 1 2 3 4 5 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走 滑 断 层 转 换 断 层 位于大陆板块内部,构成板内应变型式的一部分。 终止于分支断层或弯向一盘的断弯。 位移量变化,中段大,向终点方向递减至零。 位移量小于断层长度20%。 标志层间的距离不断加大。 分隔不同的板块,构成板块边界。 突然终止于特殊的伸展或缩短构造上。 位移沿断层全长相等。 位移量无限制。 错断的标志层之间的距离稳定不变。 38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第十三章:韧性剪切带

第一节、 剪切带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深度-温度、压力-岩石力学性质-构造层次随深度增加岩石由脆性经脆韧性过渡为韧性变形断层由脆性断层过渡为韧性剪切带、脆-韧性转换带。

剪切带:面状高剪切应变带。

根据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决定的岩石的变形机制,可分为:脆性剪切带(a)、脆韧性剪切带(b、c)和韧性剪切带(d)。

1. 脆性剪切带-断层:地壳浅部(BDT以上)低温条件下通过脆性变形形成不连续构造。

特征:具有明显不连续面,两盘位移明显但岩石几乎未变形,出现各种脆性断层构造岩(碎裂岩、角砾岩、断层泥和假熔岩等)。 2. 3.

脆韧性剪切带:地壳中浅部(BDT)形成的,变形性质由脆性向韧性转换的过渡性剪切带。 特征是既有脆性变形不连续面,又有连续的韧性变形。

韧性剪切带:地壳深部(BDT以下)高温条件下,岩石在韧性状态下发生连续永久性变形形成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岩石不出现破裂面,两盘位移完全由岩石韧性变形来完成。带内变形状态从一壁到另一壁是连续过渡变化的。韧性剪切带具有“错而还连”的特点。

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简单几何关系

1. 简单剪切模式

??tg?tg2??2/?ctg???ctg???

2. 一般剪切模式

39

构造地质复习资料 44整理版 第三节、韧性剪切带的识别 一、 带状分布 二、带内发育糜棱岩

糜棱岩:韧性剪切带中通过晶体塑性变形形成的容纳大应变的构造岩。 一)糜棱岩主要特征:

1. 空间上呈带状分布,面、线理发育。

2. 矿物发生塑性变形,特别是矿物的动态重结晶及其细粒化作用明显。手标本上:石英被塑性拉长

形成石英条带,

长石等因旋转形成不对称旋转碎斑系。

不对称旋转碎斑系:韧性剪切作用下形成的,由较粗大的原矿物变形残斑(核)和重结晶新生细粒矿物尾部形成的不对称构造。

3. 显微镜下矿物表现各种塑性变形:定向拉长和定向生长;刚性矿物的旋转变形;动态重结晶作用

最为明显。

石英条带:完全重结晶+定向拉长; 长石核幔构造;云母鱼构造。

核幔构造:重结晶作用下形成的由变形母晶残斑核和围绕残斑的重结晶细粒幔形成的一种构造 4. 宏观和显微上,均形成性质统一的不对称构造,这种不对称构造指示了糜棱岩变形时的剪切运动

指向,它们指示了统一的沿线理的剪切。 二)糜棱岩的分类: ? 糜棱岩的组成可分为:

(1)重结晶产生的新生细粒化颗粒形成的基质;

(2)未重结晶的原矿物残余(母晶残斑),如核幔构造的核。 ? 根据母晶残余量,糜棱岩进一步分为:

(1)初糜棱岩(残斑含量:50-90%)又可称为糜棱岩化岩石;

(2)糜棱岩(50-10%); (3)超糜棱岩(0-10%)。

如果糜棱岩形成后再经历热事件发生静态重结晶,原来的塑性变形特征被抹掉,动态重结晶产

生的细粒化现象因颗粒再次增大而消失,这种糜棱岩称为变余糜棱岩,该糜棱岩具有糜棱岩的宏观特征,如透入性面理线理和不对称构造,微观(显微镜)已不具有塑性变形特征。

如果糜棱岩化过程发生在高温情况下,矿物基本全部重结晶并形成粗大颗粒,微观分不出基质

与残斑,则称为变晶糜棱岩。该糜棱岩具有糜棱岩的宏观特征,微观上矿物定向排列,但没有象核幔构造等动态重结晶细粒化现象,颗粒较均匀,无基质与残斑之分。 三、统一运动指向的不对称构造

四、连续变形高应变带:与两盘相比具有明显强烈的应变,但不出现构造不连续面。如有横过剪切带的标

志层,其为连续变形体而不破裂。如果韧性变形叠加了明显的同期不连续面,则是韧脆性断层。 五、出现A型褶皱和鞘褶皱

鞘褶皱:韧性剪切带中形成的一种非圆筒状A型褶皱。为一种外形似刀鞘的特殊A型褶皱。 特征:立体为刀鞘状;截面为不同的圈闭形态;线理与枢纽平行。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