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 (2)(1) 下载本文

生物间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二者关系 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 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4.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易错警示 与物种形成有关的2个“不一定”

(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1. 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答案 C

解析 蜥蜴产生不同性状,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不同的性状中有利的保存而不利的被淘汰,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A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种群即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B正确;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环境内的生物进化方向可能有差异,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也就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故C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

5

因库,该小岛上全部的蜥蜴新种即为一个种群,故D正确。

2.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

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地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 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答案 AB

解析 种群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和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对。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所以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了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之间由于地理隔离的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错。虽然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所以D错。

对物种和进化的判断技巧

(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考点三 聚焦种群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题型[重要程度:★★☆☆☆]

题型一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探例1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

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

6

中m的基因频率约为 A.43% C.52% 答案 C

( )

B.48% D.57%

解析 随机交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所以计算出22 000只果蝇中m的基因频率就是20 000×30%×2+20 000×55%

F1中m的基因频率,即≈52%。

22 000×2题型二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探例2 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

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A.30%,21% C.70%,21%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A配子的基因频率=55%+30%×1/2=70%,a配子的基因频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的频率比例为AA∶Aa∶aa=49%∶42%∶9%,统计得到A基因的频率为49%+42%×1/2=70%,故D项正确。

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比较

定义 基因频率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基因型频率 指群体中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 )

B.30%,42% D.70%,42%

外延 计算 公式 2. 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数×2+杂合子个数)÷(总个数×2) 3. 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7

题型三 利用遗传平衡公式,求基因型频率

探例3 下表中D和d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双选)( )

年份 基因D 的频率 基因d 的频率 1900 0.99 1910 0.81 1920 0.64 1930 0.49 1940 0.36 1950 0.25 1960 0.16 1970 0.10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 C.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D的频率为0 D.隐性性状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 答案 AD

解析 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由遗传平衡定律公式计算,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2×0.10×0.90=18%,A正确;1930年隐性个体的比例为0.51×0.51=26%,显性个体的比例则为1-26%=74%,B错误;从表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看出,1970年后D的频率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变为0,C错误;d的基因频率上升,表明隐性性状更能适应该地区变化的环境,D正确。

题型四 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基因频率计算

探例4 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X-42.32%、XX-7.36%、

XX-0.32%、XY-46%、XY-4%,则该校学生中X和X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

bb

B

b

B

b

BB

Bb

A.6%、8% B.92%、8%

D.8%、92%

C.78%、92% 答案 B

解析 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计算,只计数等位基因所存在的染色体,即男性只统计一个基因,女性中统计两个基因,所以该校学生中X的基因频率为7.36%+0.32%×2+4%B

×100%=8%,则X的基因频率为92%。

42.32%×2+7.36%×2+0.32%×2+46%+4%题型五 随机交配与自交条件下的基因频率计算

探例5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

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依次是

(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b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