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载本文

第24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考点一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重要程度:★★★☆☆]

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2)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突变???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①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②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1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

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1.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B.食蚁兽的长舌是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C.鹿与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 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引起的,种群内本来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仅仅起到了选择的作用,A错误;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错误;春小麦和冬小麦是两个物种,春小麦不会由于连年冬种而成为冬小麦,D错误。C项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 2. 判断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 ( × ) ( √ ) ( × )

2

(3)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4)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个体数量下降而减小

(5)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 √ ) ( √ ) ( √ ) ( × )

(6)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7)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8)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3. 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

洒DDT农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 选择 定向 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解析 (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所以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2)由于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所以BC段曲线回升。该过程中农药起选择作用,具有定向性,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3)用农药防治害虫会使害虫种群抗药性增强,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4)C点害虫数量又开始大量减少,最可能是因为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3

图解法构建生物进化模型

考点二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重要程度:★★★☆☆]

1. 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 生物多样性

(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1. 物种形成三个环节的关系图

2.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过程

地理隔离

一个种群――→多个小种群出现生殖隔离变―→亚种―――――→新物种 3.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内容 标志 变化前后

多种因素

―――――――――――→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

物种形成 出现生殖隔离 属于不同物种 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