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2019学年一零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 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5. 下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 ②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 ③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 ④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6. 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A. 市易法 B. 均输法 C. 免役法 D. 青苗法

27. 宋朝时期,繁荣的社会经济生活丰富了诗歌创作。下列诗词中能折射出宋朝城市商品经济新发展的是

A. “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B.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C.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宣” D. “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

28.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庆历新政 D. 王安石变法

29. 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A. 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 接受挑战,科学理性 D. 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30. 元朝王桢的《农书》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书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占全书4/5的《农器图谱》部分,收录农业和手工业工具100多种,绘图306幅,下列各项中反映元朝新技术成就的是

A. 水排 B. 曲辕犁

C. 筒车

D. 木棉纺车

31.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受到威胁,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措施。下列措施与“分宰相军权”相关联的是

A. 汉设立中朝 B. 唐设节度使

C. 宋设枢密院 D. 元设中书省

33.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 顾恺之《洛神赋图》 C. 王祯《农书》

B.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D. 司马光《资治通鉴》

3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35.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36.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 宣政院 B. 中书省 C. 理藩院 D. 行中书省

37.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38.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39.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 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 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 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 元朝设中书省分割了丞相的行政权

40.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41. 古代政治部分(15分)

材料一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7分)

材料二 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

——《资治通鉴》

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

——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8分) 42. 古代经济部分(22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官营丝织业规模宏大,每年经费高达千万钱,官营丝织工场“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