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和答案 下载本文

【解答】解: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根据图示可知,甲一定是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而乙可能是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也可能是形成放大的实像,因此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

将其中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一定是凸透镜,并且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此时的物距为40cm时,即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故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一定;可能;等大。

17.(2分)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变发生变化。A点与水面相距3c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0.06 m;若水位下降,则光斑B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

【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c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cm+3cm=6cm=0.06m; (2)若水位下降,移动到E点,则光斑B向右移动,如下图所示:。

第21页(共32页)

故答案为:0.06;右。

18.(2分)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

【解答】解: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不会;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19.(3分)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 晶体 (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 液 态,此过程中物质 吸收 (吸收/不吸收)热量。

【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CD段该物质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态;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晶体;液;吸收。

第22页(共32页)

20.(2分)火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红外线 。一列火车14:10从上海发车,15:40到达南京,若南京至上海路程约为300km,则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200 km/h。

【解答】解:(1)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 (2)南京至上海所用的时间:t=15:40﹣14:10=1h30min=1.5h;南京至上海路程s=300km; 平均速度v==

=200km/h。

故答案为:红外线;200。

21.(3分)如图是甲、乙两车一起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同向行驶的照片。则 甲 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在40s内的平均速度v甲 = v乙,两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相差 5 s。

【解答】解:(1)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变,说明甲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2)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3)因为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t=

=

=30m/s,甲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是

=25s,乙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30s,故时间差为30s﹣

25s=5s。

故答案为:甲;=;5。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50分)

22.(6分)在图中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第23页(共32页)

【解答】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3.如图所示,请画出通过凹透镜的两条折射光线。

【解答】解:

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4.按要求作图

如图所示,潜水员眼睛在水下A点处,B点有条小鱼,C点有只小鸟,D点是潜水员观察到小鸟像的位置,请画出潜水员观察鱼、鸟的光路图。

【解答】解: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人在水中A处看到B处的鱼的光路,可连接AB,光线方向从B指向A,光线BA即为潜水员观察鱼的光路图;

由题可知,C处是小鸟,D是人看到小鸟的像;光的折射成像时,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像点,连接AD与水面交于点O(即为入射点),过O点作出法线,连接CO、OA即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24页(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