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doc 下载本文

华罗庚实验学校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赵 奇 志

任教学科: 小学品德

申报日期: 2010年9月

拟结题时间: 2012年12月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工作单位 赵奇志 性别 专业技术职称 女 民族 汉 研究专长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 姓名 张春明 王国强 吕国美 虞彩琴 庄织云 专业技术职称 小高 小高 中高 中高 小高 工作单位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华罗庚实验学校 研究 专长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负责日常性的实施 负责具体实践研究 负责具体实践研究 负责具体实践研究 负责具体实践研究 0519_ 82885678 213200 出生 年月 1964年 8月 教学研究 小高 最后学位 大学本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程序,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1、问题提出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与活动是人类本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和活动开始。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其次,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儿童只有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再由直接经验和体验改变自身认知状态。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 《品德与生活(社会)》相比于传统《思品》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虽然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多年,但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仍存在实施不到位的情况,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品德教学功能性认识不足,缺乏对课程的构成因素的理解与重组技能,缺乏开发课程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主题的确定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是多种方式的,但是必须是来自儿童实际生活的,必须是有实际意义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觉得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是对新课程下品德教学规律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2、理论依据 指导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理论依据是:

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境、协作、资源。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初步形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活动研究的方式。主要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入手,进行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内容的探索。 2、研究内容 (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目标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活动要清晰,落脚点很明确。 (2)小学品德学科教学内容有效性的研究。既充分利用教材又突破教材的束缚,研究学生生活、学校生活、周围生活、社会环境和品德与生活(社会)大背景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4)小学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教学评价研究。评价的目标变单一的结论性目标为过程性、体验性、发展性与结论性的综合目标。评价的形式为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评价的成员变单一的教师为教师、家长、同学全面的组成。评价的方法是平时考查与期终考核相结合,以书面形式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5)小学品德学科有效性的教学中教师地位作用和要求的研究。变教师的主讲者为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品德与生活(社会)生活、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法律知识,以便很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社会)知识。 3、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