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多巴新城水系景观综合治理(湟水河示范段)工程可行性研究 下载本文

图 3- 1 湟水河现状照片

3.5.2 气象

多巴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属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海拔高、气压低、

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气候冷凉,春迟秋

早,夏短冬长等特征。据湟中县气象站资料,多巴镇地区年平均气温 2.6-5.3℃,全年无

霜期 140-150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 527.6mm,每小时最大暴雨量 47.7mm,多年平均蒸

发量为 900-1300mm,多年平均湿度为 61﹪。年均日照时数 2588.3 小时,日照百分率达

59﹪,最大冻土深度为 1.30m。年主导风向为东西风,日平均风速 3m/s(图 2-1、图 2-2)。

图 3- 2 湟中县气象站降水量与蒸发量月评价变化曲线

3.5.3 地质构造与地震

本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北部为达坂山,南部为拉脊山(总体走向北西西—南东东,属祁连山南部分支山脉)。在大地构造单元上隶属祁连加里东褶皱系(Ⅰ)~中祁

连中间隆起带(Ⅰ2)。

西宁盆地基底形成于前震旦的剧烈构造运动期。燕山运动以来,随着青藏高原整体

隆起,盆地轮廓逐渐形成。自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继续上升和西宁盆地的相对沉降,

- 39 -

盆地沉积了厚层的红色岩系。喜马拉雅山运动中使盆地层系普遍发生褶皱,下更新以来

广泛遭受剥蚀,随着间歇性抬开作用,则形成了当今的河谷深切的地貌景观。

3.5.4 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局 2001 年 2 月 2 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见图 3-2、图 3-3),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相应的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图 3- 3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图 3- 4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3.5.5 区域构造稳定性

- 40 -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T 5335- 2006),区域构造

稳定性评价应根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活断层的发育程度、地震活动性、

区域重磁异常因素等综合分析确定。工程场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基本

烈度为Ⅶ度,场址区 5km 以内无活断层,区域性重磁异常不明显,参考《水力发电工程

地质手册》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表(四分法),区域构造稳定性属较好区(见表 3-1,区

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表)。

参量 稳定性好 表 3- 1 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表 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稳定性较好 0.09≤a<0.19 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 a(g) 地震基本烈度 a<0.09 0.19≤a<0.38 a≥0.38g ≥Ⅸ 5km 以内有长度大于 ≤Ⅳ Ⅶ 活断层 近场区 25km 5km 内无活断层 无活断层 Ⅷ 5km 以内有长度小于 地震及震级 M 10km 活断层,震级<5 10km 活断层,震级≥5 级的发震构造 级的发震构造 有 6≤M<6.75 级地震 无 M<4.75 级 有 4.75≤M<6 的地 有多次 M≥6.75 级地震 活动或不多于 1 次 M≥ 地震活动 震活动 活动 7 级强度 无 不明显 区域性重磁异常

较明显 明显 3.5.6 物理地质现象

物理地质现象是地球内外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与地形、气象、地质构造及地层

岩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堤线范围内地形平缓,河道切割浅而宽,河道两侧为村民居住区及耕种区,地层主

要为第四系全新统黄土状土、砾石层,砾石层厚度 20~25m。根据地质调查,工程区范

围及附近无冲沟发育,无泥石流、滑坡、崩塌及卸荷作用等物理地质现象。 3.5.7 水文地质条件 3.5.7.1 自然地理概况

多巴镇是湟中县 18 个乡镇之一,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北部 25km,东距省会西宁市 25km。镇域东西长约 25km,南北宽约 6km,总面积 148.76k ㎡。多巴镇 区所在地是青 海省著名的高原小镇。多巴藏语意为“三岔路口”,历代为军事要地,是通往青南地区 和西藏地区的咽喉地带,是牧区、农业区的交汇处,历史上曾出现过大量的货栈、当铺

和车马店等服务设施。随着青藏铁路、109 国道(西宁~西藏公路)、宁湟公路的贯通,

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现已成为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和湟中县一个主要

的贸易、服务中心城镇。

多巴新城水系综合治理----湟水河示范段项目,位于湟中县多巴镇,湟水河属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