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不在眼前的,乃是回忆,此为虚;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
D. “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
8. 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9. 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B 8. (1)说明本文要写的主体是苏州。
(2)“想起”意味着本文可以自由驱遣文字,既可以写景状物,又可以写人叙事或抒情议论,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用“想起”使虚实结合成为了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9. 作用:(1)承上启下;(2)突出苏州的特点。
理解:(1)景的恢弘大气为锋利,梦幻迷离风姿绰约,月满西楼,景色赋予的点点愁为柔软;(2)唐伯虎的潇洒为锋利,哀怜为柔软;(3)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为锋利,冰肌玉骨、寿年不终为柔软;(4)秋香与唐伯虎爱情的“情动千年”为锋利,“深情一顾”为柔软;(5)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南征北战,成就了《孙子兵法》,此为锋利,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与他的爱人一起静静的长眠,此为柔软。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有误;这个推断过于绝对,且文章的主体是写苏州,写唐伯虎的两面性是为了体现苏州的特点。A项,侧重考查开头的作用;C项,侧重考查文章的表达技巧“虚实结合”;D项,侧重考查文章语言的内涵。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想起苏州”是文章的标题,故本题的设题指向标题。标题的作用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交代写作对象和指向写作内容,“想起苏州”,“苏州”是本文的写作主体,标题交代了写作的主体;奠定情感基调,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想起”流露出作者对苏州的怀念;串连情节结构,预示情感发展变化;成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使用的技巧,“想起苏州”,“想”说明文中有虚的部分,故本文的主要技巧是虚实结合。本题难度较大,如能从题干中明确设题的方向,即可明确答题的思路。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和句子的含义。对于第一个问题,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思考,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结构上,要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的题干已经给出了暗示,“单
独成段”,文中单独成段的句子在结构上往往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故可以从这个方面答题。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柔软”“锋利”,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如上文第二段“唐伯虎的潇洒”“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鹜,只在山林”“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他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牧歌中静静地长眠”,无论是唐伯虎、林黛玉、孙武,还是唐伯虎与秋香、孙武与爱人,他们的身上既有“锋利”的成分,也有“柔软”的表现。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
(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单独成段”是一个暗示,因为单独成段的句子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也不例外,“柔软”和“锋利”是苏州的两个特点,而为了体现这两个特点,文中举出了唐伯虎、林黛玉、孙武等例子,他们的身上既有锋利的特点,也有柔软的痕迹,结合文本的内容来答题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义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注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