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指导 - 图文 下载本文

数据,曲线不封闭。

(六)图名确定

1、剖面涉及到地质测量、岩石测量两项内容的统一为: ×××矿区(异常区)YP×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 2、剖面涉及到地质测量、土壤测量两项内容的统一为: ×××矿区(异常区)TP×地质—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3、剖面涉及到地质、物探、化探(岩石、土壤)三项内容的统 一为:

×××矿区(异常区)ZP×地物化综合剖面图

4、单一工作方法手段的剖面就以某一方法手段为主统一图名

地质测量: ×××矿区(异常区)DP×地质剖面图 土壤测量: ×××矿区(异常区)TP×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图 岩石测量: ×××矿区(异常区)YP×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图等 5、剖面代号统一为:

地质剖面—DP 土壤剖面(包括地质—土壤剖面)—TP 岩石剖面(包括地质—岩石剖面)—YP 地物化综合剖面—ZP

第三部分 地质草测

地质草测工作一般在矿产预查、普查及矿床详查期间进行,按工作阶段、工作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比例尺大小及精度亦不同。目前常用的有1∶5万路线地质调查、1∶1万地质草测、1∶2千地质草测等三种。

一、 1∶5万路线地质调查

1∶5万路线地质调查一般是在预查区内或普查区外围配合1∶5万化探工作进行,工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调查路线实地了解异常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石、构造等)及其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并对物化探异常、遥感找矿信息、已知矿(化)点等进行初步的踏勘性了解,结合地物化遥等综合资料圈定进一步工作的靶区。工作方法及要求如下:

1、工作方法: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大致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典型路线,调查路线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即要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分别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精心布置。一般应优先布置在1:5万物化探异常区、矿(化)点集中区。以穿越路线为主并辅以必要的追索路线,必要时可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办法调查。露头不好的地区要针对性布置稀疏路线,并结合露头的追索观察。路线间距应视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以解决主要地质问题为前提。切忌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或简单化。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路线间距、布置原则等要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经审查后严格执行。

2、精度要求:调查路线及其附近凡是直径大于100米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米、长度大于250米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米的断层、褶皱构造均应标定在路线剖面及地质草图中。对于小于上述规模,但具有

重要意义的地质体、控矿层、含矿层、找矿标志以及其他特殊地质现象,可用相应的符号、花纹夸大或归并表示。各类地质点定点误差部的大于100米。

3、观察记录:路线调查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样品,并绘制路线信手剖面图;对地质构造复杂地段、重要地质体要布置专题路线进行重点观察,要有连续的路线剖面图及必要的素描图与照相。每条路线均要有路线地质小结。

调查中着重对矿化线索的观察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的收集,取全取准各种数据。

4、资料整理:调查结束后要结合实测的及收集的资料,编制工作区1∶5万路线地质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地质矿产草图及1∶5万路线地质工作专项总结,作为野外地质工作总结的必要内容。

二、1∶1万地质草测

该项工作一般在异常查证区、矿产普查区及详查区外围进行,目的在于查明测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研究测区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等,寻找地表矿化线索或矿(化)体,以期发现矿体和扩大找矿远景。工作范围应包括有矿(化)点、物化探异常及找矿有利的地段。具体工作方法及要求如下:

1、1∶1万地质草测是研究勘查区地质的主要手段,其调查内容除了解或查明工作区地质构造环境外,工作重点内容应包括:

地层:应划分地层层序、岩相组合、岩性分带,确定含矿层位;对沉积矿产应研究含矿层的岩性组合、物质组成、沉积环境以及与成矿关系等。

构造:应对控制或破坏矿床的主要构造进行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先后次序及分布规律等。

岩浆岩:对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应了解或查明其岩类、岩相、岩性、演化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

变质岩: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应了解或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影响因素、相带分布特点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围岩蚀变:应了解或研究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填图之前必须对测区进行全面踏勘,大致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必要时要测制穿越测区的地质剖面,以便确定填图单元,正确选择填图路线,增强认识的统一性。剖面比例尺一般1:1000—1:2000。

3、填图工作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辅进行填图。观察路线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于主要岩层走向,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标志层及其它找矿标志等必须沿走向追索。填图一般采用200×l00米(线距×点距) 的基本网度或用主干剖面与辅助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地质点要求每个平方千米大于50个,底图采用1∶5万或1∶10万地形图放大成1∶1万地形图以半仪器法或以地形地物、工程等标志定点。

4、地质观察路线、地质点应布置在最有地质意义的地方,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复,并在实地显示观察点位置标志,标注点号。地质观察点的代号为大写字母D,地质观察点按其性质、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地(岩)层分界点、矿层(体)、构造、岩性观察点等。不同目的的点,其观察和记录内容应有所侧重,避免泛泛的描述。主干路线要有信手剖面,重要地质现象要有素描图或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