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综高三模拟湖南省岳阳一中届高三第七次月考题——理综 下载本文

岳阳市一中2009届高三第七次考试

理科综合

时量:150分钟 分值:300分 命题人:吴亮初 何厚文 方检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N:14 K:39

O:16

Fe: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共有几项:①植物子房壁发育为果皮,其性状是由母本基因决定的,属于细胞质遗传②动物的性行为主要是由动物的性激素决定的 ③蜘蛛织网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串联而成的条件反射 ④临床上把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叫高血糖 ⑤乙烯能促进

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2.下列是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这属于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B.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细胞间信息传递最为活跃 C.效应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

D.过敏反应中的效应B细胞能产生组织胺发挥过强的免疫效应 3.下列对有关图1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酶 的催 化 活性

0 环境温度 图1 乙 甲 丙 丁

A.图1甲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

B.图1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C.图1丙表示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D.图1丁显示玉米种子萌发时根和茎出现的生长现象,说明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4.右图2甲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人体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2甲中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进行分裂时DNA 量变化如图2乙

图2 所示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③内的递质经④释放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5.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浒苔。 据图3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浜螺捕食浒苔,其它藻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B.浜螺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容易维持藻类的多样性 C.若潮间带没有浜螺,其藻类多样性会下降 D.浜螺的种群密度对藻类的多样性有调控作用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35.5 g超氧化钾 (KO2) 所含的阴离子中电子数为9NA B.标准状况下,11.2 L氯仿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1.5NA C.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工业上铜的电解精炼时每转移1 mol电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NA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100 mL 0.1 mol·L

-1

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 CH3COOH

C O23+2CH3COOH === CO2↑+2CH3COO+H2O B.4 mol·L

-1

的NaAlO2溶液和7 mol·L

-1

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4AlO2+7H+ +H2O === 3Al(OH)3↓+Al3+

C.向硫酸铝铵矾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

NH4++Al3++2SO42+2Ba2++5OH= AlO2+2BaSO4↓+NH3·H2O+2H2O 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HCHO+4[Ag (NH3)2]+4OH――→CO23+2NH4+4Ag↓+6NH3+2H2O

8.常温时,将a1mL,b1mol/L 的CH3COOH溶液加入到a2mL,b2mol/L 的NaOH溶液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1b1=a2b2,则混合溶液的pH>7

B.如果混合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C.如果a1=a2,且混合溶液的pH<7,则b1>b2

D.如果a1=a2,b1=b2,则混合液液中c(CH3COO)=c(Na+)

9.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加入9gA物质,充分搅

拌,还有1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

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g B.20g C.8g D.无法计算 F10.SF6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灭火。SF6的分子结构如图4

F所示,呈正八面体型。如果F元素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则SF6的不同分子种数为: SF A.8种 B.10种 C.12种 D.14种 F11.用Pt作电极,电解串联电路中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的200mL 0.3mol/L NaCl

F溶液和300mL 0.2 mol/L的AgNO3溶液,当产生0.56L(标准状况)C l2时停止

图4 电解,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混合液的pH为(设混合后总体积为500mL):

A.1.4 B. 5.6 C.7 D.12 12.下列图5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F图5

13.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少量明矾溶液加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KI溶液,再滴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到过量NaHSO3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少量Fe2(SO4)3稀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天然放射现象 B.?粒子散射实验 C.原子发光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 15.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 D、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16.如图6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的3个等势面,Uab=Ubc,一带电粒子从A点进入并穿过电场,其轨迹与等势面交点依次为A、B、C,若不计重力作用,则

A a A.微粒在B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一定垂直等势面,

且由b面指向c面; B b

B.a、b、c三个等势面的电势是φa > φb > φc;

C C.微粒在穿越电场过程中电势能一定减小; c D.微粒从A到B与从B到C,动量的变化量相等。

17.如图7画了一条正弦曲线,横轴单位是秒,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纵轴的单位是米,这条曲线可以看成是某单摆的振动图像,且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其摆长约为1m

图7 图6

B.若纵轴的单位是米,这条曲线可以看成是某弹簧振子的振动图像,当t=1s时位移为零

C.若纵轴的单位是伏特,这条曲线可以看成是某正弦交变电流的u一t图像,根据图

中的数据可以求出其电压的有效值为0.052V

D.若它表示某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所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的i—t图像,在t=2s时,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最小

18.如图8所示,竖直放置,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一静电计相连。现保持极板上的电荷量不变,分别进行了以下实验,关于实验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A板向B板缓慢靠近,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大 B.让A板向B板缓慢远离,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小

C.让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小 D.让一块与极板形状相同的电介质插入A、B极板之间,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变小

19.如图9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块用轻质弹簧连接在一起。第一次将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第二次将两物块放在与它们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的粗糙水平面上,用水平力2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m2m1F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2=2a1 B.a2>2a1 C.x1>2x2 D.x2=2x1

20.如图10所示,两平行细光束a、b从空气中垂直射入直角玻璃三棱镜的AB面,对应的折射光线为a?、b?,且a?、b?有发散的趋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束在棱镜中传播速度较大 B.若b光束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a光束也一 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在相同的条件下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束对应的干 涉条纹间的距离较大 D.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顶角A增大时,折 射光束b?先消失

21.等离子气流由左方连续以v0射入P1和P2两板间的匀强磁场中,ab直导线与P1、P2相连接,线圈A与直导线cd连接,线圈A内有随图11乙所示的变化磁场且磁场B的正方向规定为向左,如图11甲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d B/T B P1 2 图11 × v× × 0 ×A 0 - × × × × 1 2 3 4 t/s

-2 P2 b c 乙 d 甲

A.0~1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B.1~2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C.2~3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D.3~4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图8 8 图图9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