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安阳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下载本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 A.过几天是家父八十大寿,请你到时赏光。 ..B.久仰大名,今日见到您真是三生有幸啊! ..C.我因事不能参加您的生日会,还望见谅! ..D.遇到困难请尽管提问,我们将不吝赐教。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有能项是( )

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 ,专心未必就能夺得冠军,还要看天分和机缘,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 站在最后一名,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无知的人 很多 A.结果 虽然 率先 B.后果 即使 领先 C.结果 即使 领先 D.后果 虽然 率先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动机 麻木不人 冷冷清清 B.殖民 满腔热沉 毫不利己 C.佩服 见异思迁 精益求精 D.及端 自私自利 一事当先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上有所好, 。 ② ,非志无以成学。

③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 (《春》) ④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马说》)

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

”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 ” 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添上了一星鲜红的暖色。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 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 :古代有笛曲《梅花落》 ,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 1)本诗第2句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2)赏析诗歌第3、4句。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男子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王昌龄的关心而写的。 四、综合性学习 8.修改下列病句。

(1)本文的人物心理刻画很有特色,不仅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甚至和当时的情境非常吻合。 (_________________)

(2)过于冗长繁琐、拖拖拉拉的心理描写,非但达不到真切感人的目的,反而会令人生厌。 (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 (_________) (4)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章讲的是学习态度,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B.第④章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C.第⑥章讲的是人总要有点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要不断地追求,即使生活清苦也自得其乐。 D.第?章讲的是坚定的志向对人的重要性。

4)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 10.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撰(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①式谓元伯曰:_________ .②至其日:__________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3)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短文。(共11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 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2分) 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分)

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的感悟?(2分)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济南的冬天》

1)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并说说它的特点。

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或者是在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3)“最妙是下点小雪呀。”请归纳一下文中描述了几方面的妙处。 4)这一段话的中心句子是哪句?用横线画出来。

5)给划线句作点评: 6)用//给本段划分层次。 七、作文

13.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下必甚焉 ②非学无以广才

③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才美不外见

⑤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三、诗歌鉴赏

7.1)“西望长安不见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皇帝所在的皇宫,这句是说对自己这个贬谪之人来说,长安已在迢迢万里之外,是那么遥远。望而不见,心情一定是惆怅凄凉的,表达了作者难以忘怀国家大事,对朝廷、帝都充满了眷恋之情。

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写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这里作者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所以作者仿佛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在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吻合作者此刻的心情,从而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3)B

四、综合性学习

8. 将“甚至”改为“而且”。 “冗长繁琐”和“拖拖拉拉”语义重复,删掉其一。 五、文言文阅读 9.1)(1)

(2)

(3)

(4)

2)(1)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A

4)“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10.1)①对……说;告诉 ②到

2)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