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早期实证主义
孔德
一、生平著作
法国思想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人道教创始人 革命方式 宗教 目的 圣西门 孔德 重视精神、道德、制度 创立人道教 强调暴力革命,推翻人 革命建设,改良王制度 宗教神秘主义 再建社会的基础 实业制度,强调经济 建立人民幸福的小康社会 二、实证的要素:
1、实证知识必须是 真是的而不是幻想的; 2、实证知识必须是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实证知识必须是 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4、实证知识必须是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5、实证知识必须是 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6、实证知识必须是 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7、实证知识必须是 有感情的。
三、思想发展三阶段(人类智力发展规律) 1、基本内容;
⑴神学阶段(虚构) 封建神学统治人类思想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 (A拜物教B多神论 C一神论)
⑵形而上学阶段(批判) 改头换面的神学阶段,用抽象的概念代替神 ⑶科学阶段(实证) 实证主义思想统治人类 最高阶段 2、孔德认为这是一条普遍规律,无论个人、各门学科、人类社会 各门学科:古代科学知识受神学统治。 3、分析和评价:
①孔德把人类思想的发展同科学、同政治制度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正确的; ②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采取了历史的态度,肯定了它们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③把思想本身当作社会发展的原因,陷入了唯心主义;
④过于简单,没有看到人类认识及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第五章 实用主义
第一节
一、实用主义
1、强调哲学要立足于生活,把确认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作为主要手段,把获取实际效果作为最高目的。
2、Pragmatism的含义:实践主义、语用主义、实用主义、实效主义。
5
二、历史发展
1、萌芽时期;2、形成时期;3、发展时期。 三、实用主义在中国
1、解放前的旧中国:宣传与论战
宣传:胡适全面通俗传播;蒋梦麟传播伦理思想;陶行知传播教育思想。 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2、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彻底的批判与否定。 3、80年代至今 重新认识与误解 四、中国的实用主义
邓小平的“猫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反唯成分主义,反空谈政治。
第三节 詹姆士(第二节皮尔士不考,故略) 一、生平著作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奠基人。 二、彻底的经验主义—本体论 1、基本内容: ⑴彻底的
⑵中立的→ 智者 状态、意识、角色 所知的物 客观内容、物质角色 ⑶多元的 2、特点:
①把纯粹经验说成是一种原始的、非理性的东西; ②纯粹经验有流动性、变化性;
③对经验主义的解释具有意志主义的色彩。 三、真理观
1、真理是人们的一些观念或信念,是人的思想认识; 2、真理是与实在相符合的观念; 3、观念的真理性在于其证实过程; 4、真理是有利于人们生活的行动工具。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真理即效用 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5、真理是多元的、相对的。
第四节 杜威 实践的探索理论 1、“刺激—反应”是杜威关于实践的基本含义; 2、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冒险;
3、杜威把实践探索分为五个阶段,又称思维五步法。 ①感到疑难的存在;
②确定疑难之所在和一般性质; ③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办法;
④通过推理看哪种方法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⑤进一步观察或实验引导出可信或不可信的结论。
6
第六章 弗洛伊德主义
第一节 概论
一、弗洛伊德主义的形成
1、最初只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和技术----自由联想法; 2、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 3、弗洛伊德主义
二、弗洛伊德主义的历史演变 1、古典弗洛伊德主义
⑴产生和创立时期 1895—1911
⑵修正和分化时期 1911----20世纪30年代 2、新弗洛伊德主义
三、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特征
1、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和社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2、特别突出了“无意识”在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格外关注“性”的问题。
四、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自己找吧。
第二节 弗洛伊德 一、无意识理论 (一)三个系统
1、意识系统①清晰的思想;②面向外部世界;③意识的地位和作用;
意识是人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意识不是心理的实质,只是心理的一个属性。2、前意识 3、无意识
定义:没有被我们的意识所意识到的意识
①掐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服从快乐原则; ②在正常情况下人们意识不到也体验不到; ③它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特点:原始性、主动性。
弗洛伊德抬高无意识,贬低意识,认为无意识在先,意识在后; 无意识是因,意识是果; 无意识为主,意识为次。 (二)分析与评价:
1、在精神病分析与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哲学研究的新视角; 3、过分夸大了无意识的作用。 二、泛性欲主义 (一)性
1、19世纪90年代 与生殖活动有关的性欲 2、20世纪初 快感 3、爱欲
7
(二)力比多对人格影响的五个阶段
1、口唇阶段 0—1岁 接受、咬嚼、吐弃、闭合、咬住不放 2、肛门阶段 1—3岁
3、男性器官崇拜阶段 3—5岁 恋母嫉父 俄狄甫斯情节;恋父嫉母 伊莱克戳情节。 4、性潜伏阶段 7—12岁 5、青春期 12—18岁 (三)评价: 1、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对冲击西欧禁欲主义道德观,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起了某些积极作用; 2、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预见了性荷尔蒙这种物质的存在; 3、过分夸大了性的作用。 三、人格结构理论
(一)本我 相当于无意识的别名,遵循快乐原则;
(二)自我 相当于人类的意识性,代表理性和常识,奉行现实原则;
(三)超我 在父母、教室和文化影响下,儿童逐渐形成一种伦理道德感、法律观、宗教
信仰和民族感情等。具体来说,超我表现为人的良心和理想,遵循至善原则。
四、两种本能理论
(一)本能的来源:身体内部的需要和冲动。 (二)本能的最终目标:解决身体需要问题。 特点:保守、回归、重复
(三)本能的种类:自卫本能、生殖本能、死的本能。 (四)本能释放和转移的途径:
1、移位:从一个对象向另一个对象能量转移的过程; 2、升华:替代对象比原来对象高的文化目标; 3、精神病爆发方式; 4、梦。
①关于梦的解释:A把梦看作神谕;B把梦看作托兆;
C把梦看作灵感的来源;D把梦看作精神作用。 ②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A梦是愿望的满足或达成;
B梦所满足的愿望最根本的是性; C梦的工作是指梦的加工,伪装工作。 5、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