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四 第35讲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含解析) 下载本文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D项错误。

答案:A

2.(2019·海南卷)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解析:本题以宪法修正案切入,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A项错误;1787宪法赋予国会立法权,B项错误;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C项错误。

答案:D

3.(2018·海南卷)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解析:本题以党争切入,考查美国共和制的发展,凸显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知,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无法说明总统的权力受到限制,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阶级立场相同,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C项错误。

答案:D

4.(2017·浙江卷)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解析:本题以制宪会议切入,考查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凸显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可知,联邦政府与各州存在权限之争,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错误。

答案:D

5.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解析:本题以国会建设方案切入,考查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凸显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材料,国会建设的最终方案充分照顾考虑了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利益,协调了大州和

小州的矛盾,说明政治具有妥协性,故C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选举问题,也没有涉及国会的地位问题及国会和其他部门的分权,A、B、D三项错误。

答案:C

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本题以选举人口计算切入,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凸显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说明1787年宪法没有赋予黑人同白人同等的权利,存在种族歧视,这违反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