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题 目:1960——1999年美国城镇工资与生产率和失业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学院:国际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
美国的失业率在1994年年底跌倒6%以下,当时有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美国的通货膨胀势必要升高,因为经济学界大多数认为美国的自然失业率大约为6%。此后,美国的失业率一路下降,在2000年4月下降至3.9%,创下了1960年以来在地记录,可是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仅未升高,反而一再下跌,并在1998年年初创下了196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对影响美国1960年以来失业率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美国的经济状况,通过对其研究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 模型的设定和解释变量的说明 1.1 模型的设定
影响工资的因素很多,本文将根据已有的经济理论结合美国的实际情况,选取生产率(Productivity, P)、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UR)两个影响因素来建立一个关于美国城镇工资(Wage, W)、的多元回归模型,即W=f(P,UR)。得到模型之后,观察复判定系数R2、F值、p值和D-W值,初步对模型的可用性进行判断,然后查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检测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严重性,用怀特(White)异方差检验方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的问题,再在观察D-W值的前提下,用LM检验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的问题。最后,根据以上检验得到的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消除或减弱在初次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最终的模型。
1.2 解释变量的说明
(1)生产率(Productivity, P)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资率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是主流宏观理论为了解释工资刚性而提出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是一种有关失业的劳动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员工的生产力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主要是指薪资报酬但亦能轻易地推广到非金钱报酬)呈正向关系,是为了解释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现象所发展出来的相关模型的通称。
(2)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UR)
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导致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不仅未升高,反而一再下跌,并在1998年年初创下了196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所以此处时的失业率便与工资有正相关的关系。 2实证分析及结果说明
2.1 实证分析
本文把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分析和模型修正。 2.1.1 初步分析
一、本文将选取1960年至1999年的数据来对影响美国失业率的因素来进行分析,下表是本文要在模型中用到的数据:
1960—1999年间美国工资、生产率与 失业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