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 铁路岩土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
本附录仅列出常用的分类标准,其它分类标准见《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A.0.1 土的分类及名称
1 土的颗粒分组应符合表A.0.1—1的规定。
表A.0.1—1 土的颗粒分组
颗粒名称 漂石(浑圆或圆棱)或块石(尖棱)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粗 中 细 粒径d(mm) d>800 400<d≤800 200<d≤400 60<d≤200 40<d≤60 20<d≤40 10<d≤20 5<d≤10 2<d≤5 0.5<d≤2 0.25<d≤0.5 0.075<d≤0.25 0.005≤d≤0.075 d<0.005 卵石(浑圆或圆棱)或碎石(尖棱) 圆砾(浑圆或圆棱)或角砾(尖棱) 砂 粒 粉 粒 黏 粒 2 碎石类土根据土颗粒的形状和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A.0.1—2的规定。 表A.0.1—2 碎石类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漂石土 块石土 卵石土 碎石土 圆砾土 角砾土 颗粒形状 浑圆或圆棱状 尖棱状为主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尖棱状为主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尖棱状为主 土的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砂类土根据土的颗粒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A.0.1—3的规定。
表A.0.1—3 砂类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砾 砂 粗 砂 中 砂 细 砂 粉 砂 土的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 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重量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5 黏性土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按表A.0.1—4划分。
表A.0.1—4 黏性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粉质黏土 黏 土 塑性指数Ip 10<Ip≤17 Ip>17 注:Ip=WL-Wp WL-液限 Wp-塑限
6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当主要含有
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黏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黏土角砾土、微含碎石黏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黏土角砾土、含碎石黏土等。
A.0.2 土的密实程度
1 碎石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结构特征、地貌、天然坡形态、开挖及钻探情况,按表A.0.2—1确定。
表A.0.2—1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结 构 特 征 天然坡和开挖情况 钻探情况 钻进困难。钻探时,钻 具跳动剧烈,孔壁较稳 定 骨架颗粒交错紧贴,连 天然陡坡稳定,坎下堆积物较 续接触,孔隙填满、密 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 实 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 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骨架颗粒排列疏密不匀, 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坎下堆积 部分颗粒不接触,孔隙 物较多。天然坡大于粗颗粒的 填满,但不密实 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 块现象。充填物为砂类土时, 坑壁取出大颗粒处,不易保持 凹面形状 密实 钻进较难。钻探时,钻 具跳动不剧烈,孔壁有 坍塌现象 中密 稍密 多数骨架颗粒不接触, 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 钻进较难。钻探时,钻 孔隙基本填满,但较 粗颗粒的安息角。镐较易挖掘。 具有跳动,孔壁较易坍 松散 坑壁易掉块,从坑壁取出大颗 塌 粒后易塌落 骨架颗粒间有较大孔隙, 锹可以挖掘。天然坡多为主要 充填物少,且松散 颗粒的安息角。坑壁易坍塌 钻进较容易。钻进中孔 壁易坍塌 松散 2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相对密度、标准贯入锤击数,按表A.0.2—2确定。
表A.0.2—2 砂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标准贯入锤击数N N>30 15<N≤30 10<N≤15 N≤10 相对密度Dr Dr≥0.67 0.4<Dr≤0.67 0.33≤Dr≤0.4 Dr<0.33 注: Dr =
emax?eemax?emin
式中:emax―最大孔隙比;emin―最小孔隙比;
―天然孔隙比
3 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应根据孔隙比按表A.0.2—3确定。
表A.0.2—3 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密实 中密 稍密 孔隙比e值 e<0.75 0.75≤e≤0.9 e>0.9 4 黏性土的压缩性应根据压缩系数,按表A.0.2—4确定。
表A.0.2—4 黏性土压塑性的划分
压缩性分级 低压缩性 中压缩性 高压缩性 压缩系数 a0.1~0.2 (MPa-1) a0.1~0.2<0.1 0.1≤a0.1~0.2<0.5 a0.1~0.2≥0.5 注:a0.1~0.2为0.1~0.2MPa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
A.0.3 土的潮湿程度
1 碎石类土、砂类土的潮湿程度应根据饱和度,按表A.0.3—1确定。
表A.0.3—1 碎石类土和砂类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分 级 稍 湿 潮 湿 饱 和 饱和度 Sr (%) Sr≤50 50<Sr≤80 Sr>80
注:Sr =
VwVv?100%
式中:Vw -水所占的体积 VV-孔隙(包括水及气体)部分的体积 2 粉土潮湿程度应根据天然含水率,按表
A.0.3—2确定。
表A.0.3—2 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分 级 稍 湿 潮 湿 饱 和 天 然 含 水 率 w (%) w<20 20≤w≤30 w>30 3 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按表A.0.3—3确定。 表A.0.3—3 黏性土塑性状态的划分
塑 性 状 态 坚 硬 硬 塑 软 塑 液性指数IL IL≤0 0<IL≤0.5 0.5<IL≤1 I L>1 流 塑
注:IL=
w?wpIp
式中: w—天然含水率 wp—塑限含水率 Ip—塑性指数
A.0.4 岩石的分类
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应符合表A.0.4—1的规定。
表A.0.4—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名 称 定 性 鉴 定 锤击声清脆,锤击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 代 表 性 岩 石 未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灰岩、硅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等 弱风化的极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 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的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千枚岩、云母片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泥灰岩、页岩、凝灰岩等 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强风化的硬岩;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 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极硬岩 硬质岩 硬 岩 锤击声较清脆,锤击有轻微的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的吸水反应 锤击声不清脆,锤击不回弹,较易击碎,吸水明显,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 较软岩 软质岩 软 岩 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极软岩 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较深的凹痕,手可掰开,浸水后可捏成团或捻碎 2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划分,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指标,并符合表A.0.4—2的规定。
表A.0.4—2 Rc与定性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
Rc(MPa) 坚硬程度 Rc>60 极硬岩 60≥Rc>30 硬 岩 30≥Rc>15 较软岩 15≥Rc>5 软岩 Rc≤5 极软岩 3 岩石的软化性按软化系数分类,应符合表A.0.4—3的规定。
表A.0.4—3 岩石软化性分类
名 称 软化系数kr 不易软化的 kr>0.75 易软化的 kr≤0.75 注:软化系数kr为同一岩体中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风干状态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4 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分级,应符合表A.0.4—4的规定。
表A.0.4—4 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分级
分级 指标和特征 项目 软化性 耐冻性 岩浆岩的结构 造岩矿物 胶结物 耐风化时间 以石英为主 硅质的 暴露一、二年尚不易风化 不易风化的 易风化的 不易软化的 耐冻的 细粒的 长石、辉石、角闪石较多 钙质的 易软化的 不耐冻的 粗粒的 黄铁矿、橄榄石、黑云母含量较多 泥质的 暴露后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 A.0.5 岩体的分类 1 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应符合表A.0.5—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