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电学实验专题13.9电学创新实验 下载本文

专题13.9 电学创新实验

1.(10分)(2018广东湛江调研)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0(约为5Ω)和旧电池(电动势约为3V)。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3V,内阻均约为3kΩ) B.电流表A(量程300mA,内阻为5Ω) C.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20 D.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1)为了尽量准确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设计了一个电路,如图所示为其对应的实物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2)为测量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读数是 V.

(3)根据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分别用E、r、R0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定值电阻值,则U1与U2的函数关系式为 。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直流电压表V1、V2的多组数据U1、U2,描出U1——U2图象如图丁所示,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与横轴的截距为b, 则电源的电动势E= ,内阻r= (用k、b、R0表示) 。 【参考答案】2(9分) (1) 如右图。(2分)

(2)2.24~2.26(2分) (3)U1=

r?R0ER0U2- (2分) rrRbk(2分) 0(2分) k?1k?1【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电阻测量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实验、实物电路连线、电压表读数、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3)对图乙所示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2+Ir,I=

U2?U1r?R0ER0,两式联立解得:U1=U2- 。R0rrU1——U2图象的斜率k=

距b=

r?R0Rr?R0ER0,解得电池内阻r=0;由U2- =0得U1——U2图象在横轴的截rk?1rrER0bk,解得:电池电动势E=。 r?R0k?12.(2016全国理综III丙卷)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2)AC

考点:考查了研究安培力实验

3.(2017南昌三模)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外电路的电阻有关。图1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和保护蓄电池,给蓄电池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们一起看作电源E(图中虚线框内部分)。 (1)在图2中,按图1画出连线,把所示的器件连接成实验电路。(电压表内阻约为3k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

(2)实验中,多次调节电阻R,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单位:V)和I(单位:A)。根据测量数据,通过电脑描绘出UI图,拟合图线,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U=4-5I,则电源E输出最大功率的最大值是 ,对应的外电阻的阻值是 。 【参考答案】(1)如图所示。(3分)

(2)0.8W(3分) 5Ω(3分).

4.(2017太原二模)容量和内阻是电池的两个重要参数,电池的容量就是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通常以安培小时(A·h)或毫安小时(mA·h)做单位。某实验小组为粗略测量手机电池在25℃下充满电时的内阻和容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控制电池温度为25℃;

②正常使用手机至自动关机,取出电池,用数字电压表 (视为理想电压表)测出电池电压U0=2.75V; ③将电池装入手机,用充电器对手机充电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