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 - 图文 下载本文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课题 教 学 目 标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数 1课时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分析、讲授、建模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一、复习提问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哪些方法?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算术法:(328-64)÷44=264÷44=6(辆)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师生328人,可得。 44x+64=328 (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可能利用逆运算求解,教师加以肯定,同时指出本章里我们将要学习解方程的另一种方法。)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1

教 学 过 程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1(45+x) (2) 3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这个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样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学的方法启发了我们,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将x=1,2,3,4,??代人方程(2)的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个数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边=13+3=16,右边=(45+3)=×48=16, 因为左边=右边,所以x=3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这种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这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据此检验一下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 问: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同样,用检验的方法也很难得到方程的解,因为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数,该从何试起?如何试验根本无法人手,又该怎么办? 这正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2.补充练习:检验下列各括号内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 (x=3,x=-4) (2)2y(y-1)=3 (y=-1,y= 2) (3)5(x-1)(x-2)=0 (x=0,x=1,x=2)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练习教科书第3页,习题6.1第1、3题。 设计 教学 反思

2

课题 教 学 目 标 6.2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 知识与技能 教学时数 1课时 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将简单的方程变形以求出未知数的值。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方程的两种变形。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观察、思考分析、讲授、建模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仪器设备 一、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列出的方程有的我们不会解,我们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成x=a形式,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将方程变形。 二、新授 让我们先做个实验,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码。 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将它放在天干的左盘内,在右盘内放上砝码,当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时,显然两边的质量相等。 如果我们在两盘内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仍然平衡,天平两边盘内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个方程,课本第4页上的图,你能从天平上砝码的变化联想到方程的变形吗? 让同学们观察图6.2.1的左边的天平;天平的左盘内有一个大砝码和2个小砝码,右盘上有5个小砝码,天平平衡,表示左右两盘的质量相等。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砝码的质量,1表示小砝码的质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两盘内物体的质量关系。 问:图6.2.1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它所表示的方程如何由方程x+2=5变形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方程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 问:若把方程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方程的解有没有变?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呢? 让同学们看图6.2.2。左天平两盘内的砝码的质量关系可用方程表示为3x=2x+2,右边的天平内的砝码是怎样由左边天平变化而来的? 把天平两边都拿去2个大砝码,相当于把方程3x=2x+2两边都减去2x,得到的方程的解变化了吗?如果把方程两边都加上2x呢? 由图6.2.1和6.2.2可归结为; 方程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让学生观察(3),由学生自己得出方程的第二个变形。 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通过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求得方程的解。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13+x=教 学 过 程 1(45+x) (2) 33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解:(1) 两边都加上5,得x=7+5 即 x=12 (2) 两边都减去3x,得x=3x-4-3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这些方程的变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就是说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注意:“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变号后移项。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32x=1 3 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 练习: 课本第7页练习1、2、3。 练习中的第3题,即第2页中的方程①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他们说出每一步变形的根据,由他们自己得出采用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方程的不同解法中所经历的转化思想,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感觉。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天平实验,得出方程的两种变形: 1.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2.把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零)的同一个数,方程的解不变。第①种变形又叫移项,移项别忘了要先变号,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 练习教科书第9习题6.2.1第1、2、3。 设计 教学 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