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及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强烈的共鸣,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2)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你们:对敌人正面的揭露,显示出演讲者的毫无畏惧。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情绪。我们:表现出讲演者被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鼓舞人们团结斗争。

(3)结合背景资料,光明和黑暗指的是什么?

答:光明指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社会,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社会

(4)这里的情感发生什么变化你能体会到吗?

答:从悲愤到痛斥,再到人民必胜的决心,最后不怕牺牲的精神。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作者简介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丁肇中先生的报告中的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2段落划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3—11段):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11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5

第三部分(第12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3 课题回顾:

探究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①丁教授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②丁教授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探究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探究3: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有三点: ①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②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③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3 写作特色:

6

(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明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从传统教育里引出“格物致知”,阐述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

(2).解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 (1)引用论证: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2)举例论证: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验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道理论证:第12段记述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从理论上

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4)对比论证: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

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1背景知识介绍。

7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演讲稿的部分内容。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每一次重大的抉择都预示着一个人未来要走的路,面对抉择时,要有智慧和勇气。本文作者王选的每次抉择,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2 作者介绍。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他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又被誉为“当代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20××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演讲的话题: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一生中的重要的抉择。

第二部分(第2-7段):分析论述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自己的作用,早出成果。

第三部分(第8段):总结全文,将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公式送给青年学生,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4这篇演讲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展开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大力扶植年轻人。因为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作者面对的是北大的学生们。演讲的目的是鼓励最富创造力的年轻人努力奋斗,早出成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