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中物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5.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1、3除外)超重状态

a F ? 图9

m

◆6.碰撞模型:

两个相当重要典型的物理模型,后面的动量守恒中专题讲解

◆7.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8.人船模型:

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在此方向遵从①动量守恒方程:mv=MV;ms=MS ;②位移关系方程 s+S=d

?s=

Md M/m=Lm/LM m?M载人气球原静止于高h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 m S S O R M 20m

◆9.弹簧振子模型:F=-Kx (X、F、a、v、A、T、f、EK、EP等量的变化规律)水平型或竖直型 ◆10.单摆模型:T=2?l/g (类单摆)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11.波动模型: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 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⑥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T=?f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Δt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12.图象模形:识图方法: 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F 明确:点、线、面积、斜率、截距、交点的含义 中学物理中重要的图象

⑴运动学中的s-t图、v-t图、振动图象x-t图以及波动图象y-x图等。

⑵电学中的电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等势面分布图、交流电图象、电磁振荡i-t图等。 ⑶实验中的图象: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要用到a-F图象、F-1/m图象;用“伏安法 ”测电阻0 t t或s 时要画I-U图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要画U-I图;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要画的图等。

⑷在各类习题中出现的图象:如力学中的F-t图、电磁振荡中的q-t图、电学中的P-R图、电磁感应中的Φ-t图、E-t图等。 ●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种情况

(1)“对象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 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点电荷、轻绳或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 (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

(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

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审视物理情景 构建物理模型 转化为数学问题 还原为物理结论 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

对象模型(质点、轻杆、轻绳、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电表、

物理模型 理想变压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点光源、光线、原子模型等)

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

动、简谐波、弹性碰撞、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物理解题方法: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图像法等.

● 知识分类举要

力的瞬时性(产生a)F=ma、?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牛顿第二定律

1.力的三种效应:时间积累效应(冲量)I=Ft、?动量发生变化?动量定理

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动能发生变化?动能定理

2.动量观点:动量(状态量):p=mv=

2mEK 冲量(过程量):I = F t

动量定理: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公式: F合t = mv一mv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

I=F合t=F1t1+F2t2+---=?p=P末-P初=mv末-mv初

动量守恒定律:内容、守恒条件、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p?p';?p?0;?p1?-?p2

内容: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如果不受外力,或它们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研究对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 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理想化条件)

②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③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④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⑤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合外力为零,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

即:原来连在一起的系统匀速或静止(受合外力为零),分开后整体在某阶段受合外力仍为零,可用动量守恒。 例:火车在某一恒定牵引力作用下拖着拖车匀速前进,拖车在脱勾后至停止运动前的过程中(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短时间的作用,也适用于长时间的作用。

不同的表达式及含义(各种表达式的中文含义):

P=P′ 或 P1+P2=P1′+P2′ 或 m1V1+m2V2=m1V1′+m2V2′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ΔP=0

(系统总动量变化为0)

(两物体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ΔP=-ΔP'

如果相互作用的系统由两个物体构成,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表达式为 m1v1+m2v2=m1v1?m2v2; 0=m1v1+m2v2 m1v1+m2v2=(m1+m2)v共

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动量(-P),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即:P+(-P)=0 注意理解四性: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相对性 系统性:研究对象是某个系统、研究的是某个过程 矢量性:对一维情况,先选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速度取正,反之取负, .

再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引入正负号转化为代数运算。不注意正方向的设定,往往得出.

错误结果。一旦方向搞错,问题不得其解

''相对性:所有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

同时性:v1、v2是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解题步骤:选对象,划过程,受力分析.所选对象和过程符合什么规律?用何种形式列方程(先要规定正方向)求解并讨论结果。

动量定理说的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跟总冲量的矢量相等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存在内部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在作用前后或作用过程中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和保持不变的关系。

◆7.碰撞模型和◆8子弹打击木块模型专题:

碰撞特点①动量守恒 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应同时满足: ?mv?mv?mv??mv?(1)''2mE?2mE?2mE?2mE112211221k2K1K2K? ?122'2'211?21?2 p122ppp?m1v1?m2v2?m1v1?m2v2(2)?2?1?2222?22m12m22m12m21212??(m1?m2)v1?2m2v2?v1?m1?m2? ??v??(m2?m1)v2?2m1v12?m1?m2?''当m2v2?0时v1'v?2?(m1?m2)v1m1?m22m1 v1m1?m2 (这个结论最好背下来,以后经常要用到。) 讨论:①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时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②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③原来以动量(P)运动的物体,若其获得等大反向的动量时,是导致物体静止或反向运动的临界条件。 ◆“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规律:即m2v2=0 ; 解得:v1'=12=0 代入(1)、(2)式 m2v22m1?m22m1v1(主动球速度下限) v2'=v1(被碰球速度上限) m1?m2m1?m2 讨论(1): 当m1>m2时,v1'>0,v2'>0 v1′与v1方向一致;当m1>>m2时,v1'≈v1,v2'≈2v1 (高射炮打蚊子) 当m1=m2时,v1'=0,v2'=v1 即m1与m2交换速度 当m10 v2′与v1同向;当m1<>m2时,v2'≈2v1 B.初动量p1一定,由p2'=m2v2'=2m1m2v12m1v1?m1m1?m2m2?1,可见,当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