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组教材 公开课教案 下载本文

第四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 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2、《古诗三首》..................................................2课时 13、《少年中国说》................................................2课时 14.《圆明园的毁灭》..............................................2课时 习作.............................................................1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12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设计说明: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以爱国为主题。《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情感。古诗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感染。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情”为切入点,侧重从查找搜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另外注重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多种方法探究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寓意。 4、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古诗的意思。

2、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幅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播放《清明上河图》的电子动态图】在2010年中国世博会时,它被人们用现代科技手法制成了巨幅电子动画图陈列在中国馆内。

同学们,欣赏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你可以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吗? 预设:车水马龙、繁荣昌盛、富足安康、国泰民安。

同学们,这个繁荣昌盛的城市便是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100多年间,人们都过着太平、富足、安康的日子。但这一切从金兵破城而入的那天起,就不复存在了。靖康二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中原的半壁江山被金人占领。这段历史也被宋人称之为“靖康之耻”。

公元1210年,已是85岁高龄的诗人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不瞑目,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现在,让我们先走进《古诗三首》中的《示儿》,看看他的遗言。【课件出示课题和诗题】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怀”,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深沉情感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深入了解《示儿》和《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

二、学习《示儿》 1、解读课题,初读感知。

同学们,请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停顿。 同学们,谁来读读古诗?注意读好停顿。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祭 乃】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祭:左上有两点,右上是横撇,不是两小撇。书写时上面部件要盖住下面的“示”。 乃:笔顺为横折折折钩、撇。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祭、乃”,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请再试着读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同学们,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2、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同学们,请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独立读古诗,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字词及古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 (2)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 ①看注释。 ②查工具书。 ③联系上下文。 ④联系生活经验。

(3)全班交流,解决不懂的问题,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补充。】 3、集体交流,明晰诗意。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的意思;“九州同”指全国统一。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定”指平定,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4)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指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的意思;“乃翁”指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同学们,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谁来说说? 预设: 【课件出示:

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咬文嚼字,体会情感。

同学们,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是哪个字?(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吗?

小结:

同学们,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怀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意在发挥群体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诗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通过集体交流,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抓住“悲”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透过文本和诗人进行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情抒发出来,从而在情感上和诗人共鸣。

三、学习《题临安邸》

同学们,读罢《示儿》,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课件出示:陆游的愿望实现了吗?】

同学们,陆游这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他的愿望能实现吗?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同学们,你们知道《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