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3《听泉》教学资料 长春版(通用) 下载本文

者我可以举出东山魁夷。”为此,我曾多方向出版社呼吁出版东山魁夷的散文。唐月梅翻译过川端的《我在美丽的日本》,介绍了川端之美,现在,她又译出东山的《美的情愫》,介绍了东山之美。对我这样一个眷恋美的人来说,这是太大的幸福了。当然美是不能据为己有的,我必须把这种美推荐给广大读者。

我常常想: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是在永远不停地探索着:探索人生的无穷的奥秘,探索自然的无穷的奥秘。而两种奥秘的汇合点是艺术家的心灵,只有通过心灵的净化,而后通过心灵的映现,就是人类的辉煌的创造。因此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必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心灵闪光。比如川端和东山不但是密友,而且是探索美的跋涉之途的旅伴。

不过,在我细心味嚼之下,我觉得东山的美与川端的美是不同的,他们都探索到美,但又有每人不同的美的风度,如果说川端的美是清淡纯真,那么东山的美是深沉宁静。我想不能不说这和东山亲密地、入神地接触大海与高山有关系吧!东山在唐招提寺隔扇壁画《山云》《涛声》说是受了鉴真的人格的昭示,那么,又何尝不是东山的心灵的反响呢!我希望读者好好读一读这部散文集,它们不但表述了美的共性,也表述了美的特性,东山这里的一些散文可说是打开美的穹门的钥匙。东山说:“……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阐明人的心灵……”

“……我确信倘使没有人的感动为基础,就不可能看到风景是美的……风景是心境……河川、大海一样,可以说这个国家的风景象征着这个国家国民的心……”“……从此以后,在我所邂逅的风景中,我仿佛听见同我的心相连的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的搏动……”

为什么从东山的画到东山的文都有一颗温暖的诗心,不就因为他的作品都有他的心籁的呼吸吗?

(刘白羽《东山魁夷的宇宙》,唐月梅译《美的情愫》,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3.赏析

自省的生活——《听泉》赏析 佚 名

人类的确需要自省的生活。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在东山魁夷写来就是“听泉”。一种枯燥的道德课程,被画家用精美的文字绘制下来:一群鸟儿,不停地飞翔,它们被清澈叮咚的泉流吸引,停下来倾听,然后就知道了飞去的方向。一幅美丽清新的鸟儿听泉图,原来是劝勉人们自省的道德课。我们再联系开头对鸟儿生存状况的揭示:壮阔;有时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我们就会想到战争和暴力不断的人类社会,的确需要深刻地反省自己。这种以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和画家清新自然的写实风格融为一体,使文章形成了冲淡、自然、含蓄的审美特点。作者是一个画家,他的艺术品格通过文字传达得惟妙惟肖,真正达到了“诗为心声、画为心境”的审美境界,其文字魅力跃然纸上。

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而川端康成自己对东山魁夷的文字也有很高的评价:“正如他的绘画一样,他的散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有对美的热烈的呼唤。东山先生说过,旅行、绘画和写散文,是他一生的三大要素。”

文章从鸟儿倾听泉水的声音中看到了生命的真谛。当我们细读东山魁夷的散文时,的确感受到了一种唯美的艺术境界的吸引。与其他作家的散文最大区别是,东山的散文是与其画作融为一体的。他用极其简洁而又澄净的文字,记录了他对自然的沉思、人生的感悟。可以说,日本风景画是他的眼睛,他把最美的自然之躯完美地勾勒了出来;而散文则是他的心声,把最恬静、最诗情的心境传来。透过东山先生的散文,一个纯粹的艺术家的胸襟和才华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展示出来。

文章的另一方面是画与理的交融。通过如诗如画的描摹,读者的感情已经在文气的导引下荡漾了,这个时候,作者只要轻轻一点,读者的感情牵引着理智,就会走进文气斐然的哲思场。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就是如东山先生的文章那样在静静的对鸟儿的描摹中悄悄触动你的心灵,并慢慢从一己的人生体验中荡漾开去,牵引出你对人生之路的无限感悟。

东山散文的文字魅力就在于:在平淡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炽热的生命激情。作者的精神苦恼、生命困惑、自然感悟都是在极俭省的点睛之笔中尽显出才思的风流。作者自己就有这样的自白:“也许越深刻地探求人的行为之善恶、剧烈和苦恼,

就越发不得不采取纯洁而优雅的姿态。”他从绘画中走出来,精神得以升华,艺术愈显圆熟,终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人生哲学及美学精神贯穿了东山魁夷的整个人生和创作之中,使其绘画及文字的魅力经世相传,直向永恒。

教学建议

1.本文在诗情画意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写读书笔记,一方面写下自己最初的感受,一方面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更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经过思考而又不理解的问题,准备与老师、同学交流。

2.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作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所写的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兼有哲理。因此,可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东山魁夷,然后,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3.由学生谈自己初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是喜欢的语句,也可以是不懂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看法,教师作为讨论中的一员,谈出自己的见解,并补充学生未触及的问题。

4.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弄清楚两个关键点:鸟群和心泉的象征意义。这两个关键点解决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教学设计

东山魁夷先生曾说:旅行、绘画、写散文是他一生的三大要素。东山先生的绘画是他人生旅途的真实写照;而东山先生的散文是他艺术探索过程的心灵实录。他的诗文将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在解读《听泉》这篇散文时,可以先从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入手,由画境引入到文境中。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在诗情画意中蕴含着的深刻哲理,体会鸟群与心泉的象征意义,进而领略到:“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得真实。”“美,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