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习题册
第一讲财政导论 一、名词解释
1、财政(“国家分配论”观点):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外部效应:
当生产或使用某种产品时,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本身付出一定成本或享受一定好处外,也对其他人产生额外的成本或效益,但生产者或消费者并未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
3、公共产品:
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二、填空题
1、“国家分配论”认为: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公共财政论”认为财政即公共财政是指公共部门的(公共经济)行为。 3、通过财政分配满足的需要,其性质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4、公共财政学的理论认为,(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5、公共产品应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6、税收属于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7、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被归结为追求(效率)与(公平)。
1 / 53
三、单项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 )。 A 国家B 政府C 政党D 民众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C )。
A 国民生产总值B 商品价值C 一部分社会产品D 社会总产值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D )。
A 增加就业B 调节社会收入C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D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 D )以下可视为物价稳定。 A 0B 1%C 3%D 5% 四、多项选择题
1、属于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是(A B E )。
A 卫生保健B 生态环境保护C 医疗事业D 邮政电信E 公安司法 2、经济稳定的含义包括(C E )。1A充分就业B 通货紧缩C 物价稳定D 经济滞胀E 经济增长
3、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有(B D E )。
A “相机抉择”B投资性支出C “自动稳定器”D财政收入E转移性支出 五、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1、经济稳定是指在经济适度增长中的稳定。(√) 2、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就业。(×) 3、公共产品一般都是无形产品。(×)
2 / 53
4、财政收支活动既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又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六、简答题
1、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思路。 答:
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思路是: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被归结为效率与公平,而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过程中,若由社会自发去实现,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即存在着市场失灵。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为公众服务的部门,也就是政府,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宏观角度出发,去主动地干预,引导企业和个人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从而产生了公共财政的职能。
2、市场失灵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
(1)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2)外部效应(或称外部性) (3)规模效益
(4)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失衡 (5)人们的主观性 (6)收入分配
3、财政的职能有哪些?每种职能由哪些手段实现? 1投资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3 / 53
3财政收入 答:
(1)资源配置职能实现手段:○1税收○ 2转移性支出○ 3投资性支出
(2)收入分配职能实现手段:○1“相机抉择”○ 2“自动稳定器”
(3)经济稳定职能实现手段:○3税收和财政投资○ 4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 七、论述题 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题要点: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是指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
实现手段: (1)投资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3)财政收入2 2、收入分配职能
4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