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下载本文

微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解得,P=4/3,Q=Q=10. 价格弹性为:ed=dQP?dPQ??3?P2,同理,供给弹性为?Q5D

S

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es=4/5.

(3)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I=0.05N+0.15J,N=12,J=24.得:I=4.2(元)

因此汤姆每周用于三明治的总支出应增加1.2元(4.2-3)。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 第四章

9.(略)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右)(左)。2.(反)(反)(反)(右下)。3.(4/5)。4.(正常商品)(低档商品)。(正常商品)(低档商品)。5.(一般低档商品)(吉芬商品)。6.(增加);(增加)。7.(替代效应)(收入效应)8.(增加),(减少)。(大于)(增加)9.(反)(同)(小于)(反)(右下)。10.(增加)(减少)。(小于)(减少) 。 三、单项选择题

1.(C)。2.(C)。3.(C)。4. (C)。5.(A)。6.(A)7.(B)。8.(A)。9.(D)。10.(D)。11.(B)。12.(D)。13.(C)。14.(C)。15.(D)。16.(A)17.(B)。18.(B)。19.(D)20.(C)。 四、多项选择题

1.(AD)。2.(ABD)。3.(BD)。4.(BD)。5.(AB)。6. (ABCD)。7.(ACD)。8.(AC)。9.(ABCD)。10.(BD)。11.(CD)。12.(BD)。13.(BC)。 五、判断题

1.(?)2.(?)3.(?)4.(?)5.(?)6.(?)7.(?)8.(?)9. (?) 10.(?)11.(?)12.(?)13.(?)14.(?)15.(?)16.(?)17.(?) 六、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答: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什么叫无差异曲线?它有何特点?

答:(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

3.简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内容。

答: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4.水的用途比钻石广泛得多,为什么水的价格远远低于钻石? 答: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需求价格的大小是由边际效用而不是由总效用的大小决定的。虽然水给人带来的总效用大,但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小,人们只愿支付非常低的价格消费它;相反,钻石的用处虽远不如水大,但其数量少,边际效用大,因此,价格也就非常昂贵。 七、计算题

1. 2.5;2.X1=9;X2=12;U=3888.3.①.I=60元;②.P2=3;③.X2=20-2/3X1;④.-2/3;⑤.RCS12=2/3.

4.⑴.y=328/Py;⑵. ①.eyx=0;②.eI=1;⑶.①.u1=84.85a>u0=82a;②u2=84.85a>u0;③u3=80a

P,Y 根据收入I=XPX+YPY可得,270=2X+50×5,∴X=10. 该消费者消费10单位X和50单位Y.

6. 解:(1)设购买花生奶油N盎司,购买果冻J盎司,则 收入约束条件为:0.05N+0.10J=3 (1) 消费偏好条件为:

NJ?12, (2) 解 (1)(2) 式,得: N=12,J=24.

(2)同理, 如果果冻的价格上升到每盎司0.15元,则汤姆每周购买花生奶油和果冻分别为60/7盎司和120/7盎司.

(3) 要弥补果冻涨价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要恢复到原来的消费水平N=12,J=24.设此时需要收入I元,则

第 17 页 共 20 页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2.(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3.(递减)。4.(追求最大的利润)。5.(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6.(Ⅰ)(Ⅲ)(Ⅱ)。7.(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8. (10:1)。 三、单项选择题

1.(B)。2.(C)。3.(B)。4.(B)。5.(B)。6.(D)。7.(B)。8.(C )。9.(A)。10.(C)。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ACD)。3.(ABD)。4.(ABCD)。5.(ABCD)。6.(BD) 五、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六、简答题

1.答: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地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它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征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答:(1)对于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情况,其最优生产投入量应在第二阶段内,即在该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下降且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因为,在第一阶段,平均产量递增,若继续增加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将不会停留在该阶段;在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若减少该要素的投入量,总产量会相应增加,因而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停留在该阶段。至于生产者究竟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为最佳,则取决于该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与其花费的成本的比较。若它带

微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来的边际收益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成本,则它的最佳投入数量就达到了,否则需要增加或减少投入量。

(2)对于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取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和各要素的价格,当RTS=ω/r时,要素的投入比例为最佳。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上,则是二者相切之处决定最佳比例。如此确定的比例有无数个,表现为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有无数个切点,这些切点构成生产的扩展线。那么,理性的生产者应选择扩展线的哪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的规模收益情况。

生产规模的确定需由收益情况来定。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增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继续扩大,增加使用各要素的数量;如果规模收益呈递减趋势,则生产规模应缩小,直到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关于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具体关系,则涉及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视不同的市场形态而不同。但生产者选择最优规模时,其基本原则是MR=MC。

3.答:规模收益变动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同时增加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得产量增加超过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产量的增加会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产量的绝对减少。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规模扩大使得产量的增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规模收益递增,即产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投入增加的比率;规模收益不变,即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投入增加的比率;规模收益递减,即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投入增加的比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厂商的生产由内在经济逐渐转向内在不经济。在规模扩大的初期,厂商可以购置到大型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是小规模生产所无法解决的。随着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在内部进一步实行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率。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发挥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并且大规模的生产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大厂商在购买生产要素方面往往具有某些优惠条件,从而减少成本支出。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收益的增加量会超过投入的增加量,从而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但是,厂商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管理机构越来越大,信息不畅,从而出现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此外,一方面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得信息处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可能抵消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只有提高价格才能购买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时,厂商的成本势必增加。这些因素最终会导致生产出现规模收益递减。

当然,在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阶段会出现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这一阶段的长短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不同。 七、计算题

1.解:AP2

L=-L+24L+240, (APL)′=0时,APL最大。即-2L+24=0,L=12。MPL=-3L2+48L+240=0时,L1=20,L2=-4(舍) ∴在第Ⅰ阶段,L<12;在第Ⅱ阶段,12≤L≤20;在第Ⅲ阶段,L>20。

2.解: 3L+6K=160 MPLPL3MP?KP?,

K6解方程组得,L=154/27,K=643/27。

3.解:

2?11MPL3K3LMP?3Kw2122?2??K3?3Lr3LK1 ∴K=L

① C=wL+rK=3L=3000 ∴L=K=1000 Q=1000

21② Q?L3K3?800,L=K=800 C=wL+rK=2400

4.解:K=2,L=22。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显成本)(隐成本)。2.(显)(隐)。3.(总收益)(总成本)

第 18 页 共 20 页

(企业利润)。

4.(不变)(可变)。5.(递减)(递增)(极小值)。5.(先降后升的U型)。

6.(边际报酬递减规律)。7.(下凹);(下凸)。8.(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9.(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10.(外在经济)(外在不经济)。 三、单项选择题

1.(B)2.(B)3.(C)。4. (C )。5.(C)。6.(B)。7.(A)。8.(C) 9.(B)。10.(C)。11.(D)。 四、多项选择题

1.(ABD)。2.(ACD)。3. (ABCD)。4.(BCD)。5.(ABCD)。6.(BCD)。7.(AB)。8.(AC)。9.(BD)。10.(ABD)。11.(ABD)。 五、判断题

1.(?)2.(?)3.(?)4.(?)5.(?)6. (?)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六、简答题

1.答:他的选择无道理。

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必须重视隐性成本的计算。所谓阴性

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必须按照它可能的最好用途来计算。本题中,如果企业将自己的利润不投入到自己的企业,而贷给其他人或企业经营,届时,他有可能得到10%或超过10%的利息收入,这样,他用本企业的利润作为投资来扩大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利息)比向银行贷款支付的成本(利息)还多,因此说,他的选择无道理。 2.(略) 3.(略)

4.答: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在短期,不管固定成本有多高,只要销售收入能补偿可变成本,厂商总可以营业。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就不存在固定成本高不高的问题了,因此,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高固定成本不能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七、计算题1、(略);2、AVCmin=6;3、(略);4、(略)。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略)

微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二、填空题

1.(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2.(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或行业内厂商数量的调整),(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4.(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5.(MR=MC)。6.(4)。7.(等于)。 三、单项选择题

1.(B)。2.(B)。3.(C)。4.(C)。5.(A)。6.(C)。7.(B)。8.(D)。9.(A)10.(A)。 11.(B)。12.(B)。13.(C)。14.(B)。15.(A)。 四、多项选择题

1.(BCD)。2.(ABCD)。3.(ABD)。4.(ABCD)。5.(BCD)。6.(BC)。7.(AD)。 五、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 六、简答题

1. 答:(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3)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 (4)市场中的每一个卖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略)。 3.(略)。 4.(略)。 七、计算题

1. (1)P=5;Q=4000; (2).P=9;Q=8200;(3).市场需求增加,长期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上升。

2. (1)。P=6;Q=3900; (2).是,n=78; (3).P=6;Q=5600; (4).是,112个;(5).成本不变行业。(6).34个。

3.解:P=AR=MR,∴AR=10美元,Q=TR÷AR=5000÷10=500;FC=(AC-AVC)·Q=(8-5)×500=1500。 4.①.P=125;②.n=60;③.n=58。

5.①.QS

=500P-500; ②.P=5; ③.Q=1800,P=5.5。 6. ①.进口为4000。②.n=100家

7.增长率为5.26%。

8. ①.P=3.5;N=565; ②.P=4;N=700。

9. 解:P=MR=MC,当P=13时,MC=13,Q=3; P=14时,MC=14,Q=4;P=15时,MC=15,Q=5;P=16时,MC=16,Q=6;P=17时,MC=17,Q=7。

10.解:P=MR=SMC,当P=18元时,SMC=18,Q=7000,SAC=14,AVC=10, π=P·Q-SAC·Q=18×7000-14×7000=28000(元) R=π+FC=28000+(14-10)×7000=56000(元)

同理,P=13时,π=0,R=30000;P=9时,π=-25000,R=15000;P=5时,π=-48000,R=0。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1.(4.8)。 2.(垄断)、(寡头)(垄断竞争)。 3.(同)(反)。 4.(生产集团)。5.(下)(上)(供求相等)(大于)。 6.(实际产量)(理想产量)。 7.(纯粹寡头)差别寡头)。 8.(价格等

于长期边际成本)。 三、单项选择题

1.(A)2.(C)。3.(C)4. (C)。 5.(B) 6.(B)。7.(B)。8.(A)。 四、多项选择题

1.(ACD)。2.(BCD)。3.(CD)。4.(BC) 5.(BD)。 6.(ABD)。 五、判断题

1.(?)2.(?)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 六、简答题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答:因为,只要MR>SMC,垄断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就会大于所付出的成本增量。这时,厂商增加产量是有

第 19 页 共 20 页

利的。随着产量的增加,如图所示,MR会下降,而SMC会上升,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逐渐缩小,最后达到MR=SMC的均衡点,厂商也由此得到了增加产量的全部好处。而MR

②因为厂商认为,价格下降时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降价不能带来好处。而提价时需求又富有弹性,因此提价也不能带来好处。只有在A点对应的价格水平下,厂商的收益最大。

③因为此时厂商所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如图),因此价格具有刚性,所以,成本变化,厂商不愿意改变商品的价格。 七、计算题 1.P=85;Q=20。

2.①.Q=47;P=53。②.Q=46.7;P=48.45。 3. Q=10,P=130,π=590。 4.A=900;Q=15;P=175。 八、论述题。 (图略)

说明:见上图,厂商最初处于A点,为取得利润

最大化,依据MR1=MC,该垄断竞争厂商决定将生产由A点沿着d1需求曲线调整到B点,即将价格降低为P1,产量增加至Q1。由于生产集团中每个厂商都将价格降至P1,使整个市场价格降至P1时,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只是Q2,而不是Q1。相应的,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都由d1沿着D曲线移至d2的位置。所以,首次降价的结果是使代表性厂商的经营位置由A沿D移至C点。 在C点,厂商没有取得利润最大化。为取得利润最大化,依据MR2=MC,厂商又会再一次降价。与第一次完全相同,厂商会沿着D曲线由C运动到G点。以此类 推,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再次降价,直至达到厂商所追求的MR=MC的均衡条件为止。见下图,厂商连续降价的结果,将使得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H上的产量和价格,恰好是MR=MC时均衡点决定的产量Q0和价格P0。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为:MR=SMC。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略) 二、填空题

微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 (土地)、(资本)、(劳动) (企业家才能)。 2.(共同性)。3.(要素的边际产品函数) (产品价格)。 4.(右上方)。5.(左下方)。 6.(高于)(低于)(完全重合)。 7.(VMP=W或MP?P=W)。 三、单项选择题 1.(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D)。 4.(ABCD) 五、判断题

1.(?)2.(?)3.(?)4.(?)5.(?)6.(?) 六、计算题 1.L=60。 2.L=8。

3.①.MP8

2

L=100; MPK=25; ②.w=100; ③.L=6.25×10/w或w=25000L-1/2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略) 二、填空题

1.(人类或劳动者)。2.(地租)(利息)(工资)。3.(不平等面积)(完全不平等面积) (贫富差距)。4.(8)。 5.(生产者)(消费者)。 6.(要素供给)(保留自用)。 7.(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8.(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消费者效用函数)的特点。 9.(闲暇)(劳动供给)。 10.(向后弯曲)。 11.(闲暇)(闲暇)。 12.(下降) (上升)(向后弯曲)。 13.(土地只有一种用途)。 14.(地租)。15.(上升)(下降)。 16.(土地的稀少)。 17.(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 18.(土地产品价格的上升)(产品价格)。19.(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 20.(固定总成本)。 21.(越大)。 22.(要素收入)。 23.(利率)。 24.(资本服务的年收入与资本价值之比)。 25.(资本服务的收入)。26.(储蓄)。 27.(储蓄)(负储蓄)。28.(增加),(右上方)(向后弯曲)。29.(收入)(收入最低的)(人口累计百分比)(收入累计百分比)。 三、单项选择题

1.(A)。2.(BD)。3.(B)。4.(A)。5.(B)。6.(C)。7.(A)。 8.(A)。9.(C) 10.(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 3.(ACDABC)。4.(AC) 五、判断题

1.(?)2.(?)3.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六、简答题

1.答: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它有如下特点: (1)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2)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3)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

2.为什么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略)

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