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即生产的均衡点。

K A a

K1 EQ3 Q2

b Q1

O L1 BL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图中,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点E,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为OL1和资本投入量OK1。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为什么E点就是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呢?这需要分析代表既定成本的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之间的关系。先看等产量线Q3,Q3代表的产量高于Q2,但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表明Q3的产量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因为厂商利用既定成本只能购买位于AB线上或线内区域的要素组合。再看Q1。Q1与AB相交于a、b两点,但Q1所代表的产量是较低的。因为,此时厂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改变要素组和,就可提高产量。

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任何更高的产量在既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任何更低的产量都是低效率的。

再进一步具体分析等产量线Q与等成本线AB的两个交点a点和b点,若厂商开始在a点进行生产。如图,a点│等产量曲线斜率│>│等成本线斜率│,表示在a点上的两要素的MRTSLK>ω/γ,如在a点,MRTSLK=-d K/d L=4/1>1/1=ω/γ。此时,由不等式右边的1/1=ω/γ,可知,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减少一单位资本购买就可以增加一单位的劳动购买,而由不等式左边的MRTSLK=-d K/d L=4/1可知,在生产过程中,厂商在减

少1单位的资本投入量时,只需增加0.25单位的劳动投资量,就可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结果,厂商因为在生产中多得到0.75单位的劳动投入量而使总产量增加。所以,只需MRTSLK>ω/γ,厂商就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不断地用劳动去替代资本。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由a点不断向E点靠近。

若厂商开始时在b点进行生产,在b点,等产量线的斜率绝对值小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这表示在b点的两要素的MRTSLK<ω/γ。如,在b点MRTSLK=-d K/d L=1/4<1/1=ω/γ,与a点做法相反。厂商会在不改变成本总支出的情况下,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以少购买1单位劳动的成本支出去多购买1单位的资本(ω/γ=1)。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厂商在减少1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时,只需增加0.25单位的资本投入量,就可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因为MRTSLK=-d K/d L=1/4)所以,厂商因为在生产中多得到0.75单位的资本投入量而使总产量增加。所以,只要MRTSLK<ω/γ,厂商就会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不断地用资本去替代劳动。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会沿着等成本线AB由b点不断向E点靠近。

所以,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反映了两要素在生产中的替代率,要素的价格比例反映了两要素在购买中的替代率。所以,只要二者不等,厂商总可以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要素组合的重新选择,使总产量得到增加。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所以,在生产均衡点E:

MRTSLK=ω/γ(生产者均衡条件)

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这就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

3、区别: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

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者均衡点,这些生产者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K Q3 Q2 Q1 T3 L O 等斜线 S K N T2 O 扩展线 L

联系: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变,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的均衡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5、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图可知,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曲线先上升,在B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降,利用此图,可分析TPL、APL、MPL相互关系。它反映了短期生产的有关产量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Q C D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TPL B AB/

A/ C/ A// APL O L1L2 L3 L4 LMPL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第一:边际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边际产量的定义公式MPL=d TPL(L,K)/dL可知,过TPL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例如,图中,当劳动投入量为L1时,过TPL曲线上A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 MPL值,它等于A/L1的高度,(L1点的MPL值在MPL曲线上)。

因为每一个劳动投入量上的MPL值就是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所以在图中MPL

曲线和TPL曲线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在劳动投入量小于L4的区域,MPL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PL曲线是上升的,在劳动投入量大于L4的区域,MPL均为负值,则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PL曲线是下降的。当劳动投入量恰好为L4时,MPL为0,相应TPL曲线的斜率为0,即TPL曲线达极大值点。即曲线的零值点D/和TPL曲线的最大值点D是相互对应的。

MPL曲线和TPL曲线的对应关系: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是减少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

由于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产量MPL 曲线先上升在B/点达到最大值,再下降,所以,相应的TPL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B点达到拐点,然后再递减。即MPL曲线的最大值点B/和TPL曲线的拐点B是相对应的。

第二:平均产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平均产量的定义公式APL=TPL(L,K)/L 可知,连结TPL 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

如图,当劳动投入量为L1时,连结TPL曲线上A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OA的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