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综合测试卷1-6 下载本文

疫力受到损伤时,出现异常增殖,侵袭力、致病力大为增强,导致人体致病甚至死亡。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5.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疟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杀伤及抑制体内的疟原虫而减轻致病,并对疟原虫再感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保持低水平的疟原虫血症,无疟原虫时免疫力即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二、填空题

1.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试验

2.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病、锥虫病

3.毛蚴、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毛蚴、一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4~8

个卵细胞、一折叠幼虫、囊蚴、囊蚴、尾蚴、囊蚴、丝状蚴、感染性虫卵 4.牛、羊、狗、猫

5.圆球形、有顶突、有两圈小钩、略呈方形、无顶突、无小钩 6.虫株毒力、 宿主生理、免疫状态、 肠道共生菌群 7.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 8.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包囊

9.环小纤细、双核型、多虫寄生、边缘型 10.肝细胞、红细胞、裂体

11.淋巴系统、血液、晚上10时至次晨2时 12.四核包囊、滋养体、前鞭毛体、子孢子 13.配子体、现症病人、带虫者

14.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 15.丝状蚴、感染性虫卵、囊尾蚴、虫卵 16.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三、是非题

1.否 2.否 3.是 4.是 5.是 6.否 7.否 8.否 9.是 10.否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D 3.A 4.A 5.C 6.C 7.B 8.D 9.E 10.C 11.B 12.E 13.E 14.E 15.D 16.B 17.E 18.D 19.B 20.A 22.E 24.B 25.E 26.C 27.C 28.E 29.C 30.C

31.C 32.D 33.D 34.A 35.C 36.C 37.C 38.A 39.C 40.C (二)B型题

1.B 2.B 3.D 4.C 5.D 6.E 7.A 8.C 9.B 10.A (三)C型题

1.A 2.C 3.B 4.D 5.C 6.A 7.C 8.C (四)X型题

1.BC 2.ACD 3.ABCDE 4.AE 5.BDE 6.AC 7.BCE 8.AB 9.ACE 10.AD

11.ABE 12.ABCDE 13.ABCDE 14.AE 15.BCDE 16.DE 五、简答题

1.因为患者体内有绦虫时,可自体感染,如:①患者体内有链状带绦虫成虫寄生。当患者消化功能紊乱时,出现胃肠逆蠕动,将脱落的孕节或虫卵反入胃内,在消化液作用下六钩蚴孵出,随血流可至全身各组织,引起自体内感染囊虫;②猪带绦虫患者排出的虫卵可经肛-手-

17

口途径,或经污染的食物或水而自身感染。所以患者体内有囊虫时,首先要查清是否患有绦虫病,如有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应先驱绦、后灭囊,以免发生自体感染。 2.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

(1)夺取营养:如寄生于肠内的蛔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等,通过大量消耗宿主摄入的营养物质,并防碍宿主对营养的吸收而致营养不良。

(2)机械损伤:如胆道蛔虫症造成胆管破裂大出血以及棘球蚴、猪囊尾蚴在脑等各组织、器官的占位性病灶等。

(3)毒性作用:如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阿米巴穿孔素和其他化学酶类物质消化溶解宿主组织造成液化坏死等。

(4)免疫作用:主要以异体抗原的形式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引发超敏反应,如日本血吸虫形成的虫卵肉芽肿、棘球蚴破裂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以及疟原虫引起的病理免疫性溶血等。 六、论述题

1.疟疾发作的机理和周期性:

(1)发作原因 红细胞内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红细胞碎片和变性的血红蛋白等一起进入血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被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节的紊乱而发热。

(2)退热原因 体温升高数小时后,血液中致病物质已被吞噬、降解,内源性热原质不再产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的因素消失了,于是体温调节逐渐恢复正常,机体通过大量出汗,使体温迅速下降,恢复正常。

(3)发作的周期性原因 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被寄生的红细胞,裂殖子逸出,侵入新的红细胞,继续在红细胞内发育,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的裂体增殖过程,再胀破红细胞,又再度引起发作,以后每完成一次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过程,就发作一次,如此循环,形成典型的发作周期性。

疟原虫发作周期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所需要的时间一致。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分别为48h、36~48h、72h,故分别为48h、36~48h、72h发作一次。

2.(1)杜氏利什曼原虫感染人体的过程: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为白蛉,当感染有前鞭毛体的雌性白蛉叮健康人吸血时,前鞭毛体随白蛉的唾液注入人体内,一部分前鞭毛体被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破坏,一部分进入巨噬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虫体在此形成无鞭毛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数量大量增加,导致巨噬细胞破裂,释放出的无鞭毛体又可侵入附近新的巨噬细胞。并可随巨噬细胞到达全身,特别是在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富含巨噬细胞的组织、器官。杜氏利什曼原虫造成人体全血细胞减少和肝、脾、淋巴结肿大。

(2)黑热病患者贫血的机理:

1)脾脏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大量被破坏,血液内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

2)骨髓有巨噬细胞浸润,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 3)免疫溶血 ①患者的红细胞表面附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抗原。 ②虫体代谢产物中有l~2种抗原与人的红细胞抗原相同。杜氏利什曼原虫诱导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红细胞结合,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红细胞。 (3)黑热病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18

1)穿刺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淋巴结穿刺。将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临床上常用骨髓穿刺,其中髂骨穿刺简便、安全,检出率较高,为80%~90%。淋巴结穿刺的检出率略低。脾穿刺涂片检出率最高,可达90.6%~99.7%,但风险较大,少用。

2)动物接种和体外培养法 如果虫体数量少,涂片不易发现时,可将穿刺物接种于动物(如地鼠等)腹腔,1~2月后取动物肝、脾作印片、切片或涂片查无鞭毛体;或将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在25℃温箱培养一周后查前鞭毛体,这些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3)皮肤活组织检查:对疑似皮肤型黑热病的患者可从结节处刮取少许组织液,涂片、染色,检查无鞭毛体。

3. (1)综合上述资料判断,此案例为发生旋毛虫病爆发流行的可能性最大。应进一步作相关免疫学检查,如环蚴沉淀试验(CLP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等,也可同时进行肌肉活组织压片法检查(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

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但轻度感染或病程早期(感染后10天内)均不易检获虫体。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查,以资佐证。为提高检出率,也可采用人工胃液消化分离法将肌肉消化后,取沉渣或经过离心后检查有无幼虫。

标准诊断:1)临床病史: 有食入过生肉或未熟肉的病史,症状体征符合旋毛虫病表现(发热、肌痛、颜面部及全身水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2)EOS绝对值或分类计数百分比高于正常;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及环蚴沉淀试验等免疫试验阳性。

有第一项标准及二、三项中之一者即判为旋毛虫病。

(2)其生活史特点:在寄生人体的线虫中,旋毛虫的发育过程具有其特殊性。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内: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则寄生在横纹肌细胞内。在旋毛虫发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完成生活史则必须要更换宿主。宿主为人以及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均同时可作为其终宿主和中间宿主,这些哺乳动物亦为其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可将其对人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 1)侵入期(肠型期,1周): 脱囊的幼虫和成虫侵入肠粘膜,引起炎症、充血、水肿甚至溃疡。持续约1周。

2)幼虫移行期(急性期,2~6周): 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而导致严重的危害:①幼虫在血管内移行引起血管炎,这是由于幼虫的机械刺激及分泌物毒性作用引起所经过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病人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眼睑及面部浮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②幼虫移行至全身肌肉,引起肌炎和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甚至肌细胞坏死崩解。病人突出而多发的症状为全身肌肉疼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明显。部分病人可出现咀嚼、吞咽或发声障碍。③幼虫移行到肺,损伤肺毛细血管,产生局灶或广泛性肺出血、肺水肿。④幼虫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可导致心衰,为旋毛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急性期病变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国内为3%左右。

3)囊包形成期(恢复期,4~6周) 虫体周围形成梭形囊包,由于幼虫的刺激,导致宿主肌组织由损伤到修复形成玻璃样变的结果。轻症患者全身症状日渐减轻消退,但肌痛可持续数月之久。严重患者出现恶病质、水肿、虚脱、毒血症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

(3)预防:不吃生的或未熟透的猪肉及野生动物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卫生教育,改变不良的食肉方式;认真执行肉类检疫制度,未经宰后检疫的猪肉不准上市;遵守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发现感染有旋毛虫病的肉要坚决焚毁;扑杀鼠类、野犬等保虫宿主等,是防止人群感染的重要措施。

治疗患者:丙硫咪唑是目前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不仅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及抑制雌虫产蚴的作用,而且能杀死肌肉中的幼虫,并兼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如在感染后第1

19

周内即用药,尚有防止或减轻症状的作用,治愈率可达100%。此外,甲苯咪唑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严重者,除给予支持治疗外,同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作辅助治疗。

综合测试卷三

一、名词解释 1.幼虫移行症 2.保虫宿主 3.疟疾复发 二、填空题

1.主动经皮肤侵入人体的寄生虫虫有 、 、 等,它们的

感染阶段分别是 、 、 。

2.取皮下组织活检时,可诊断 、 、 等虫的感染。

3.能引起人体脑部损害的蠕虫有 、 、 、

、 等。

4.肠外阿米巴病的部位,按常见顺序为 、 和 。

5.被间日疟原虫红内期的 、 、 时期寄生的红细胞变化是 、 、 。

6.疟疾患者在外周血液初次出现疟原虫后,间日疟原虫约需 天,恶性疟原虫

患者约需 天,才有成熟的配子体使按蚊感染。

7.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 、 、 、 ;疟原

虫红内期形态有四个阶段 、 、 、 。 8.寄生虫病流行与分布常具有 、 和 等特点。

9.引起稻田性皮炎的病原体是 和 两类非人体血吸虫尾蚴,其中间宿

主为 。

10.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 ;第二中间宿主为 和

11.人误食猪带绦虫卵可感染 ;而若生食或半生食“米猪肉”可感染 。 12.在我国,人体棘球蚴病主要分布于 、 的广大的草原牧区。 13.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腹侧前缘有 ;美洲钩虫口囊的腹侧前缘有 。

14.蛔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常可引起 、 等主要并发症。 15. 、 等吸虫可寄生于脑,引起脑部的损害。 16.对急性阿米巴痢疾常用粪便 法进行病原学诊断;对带虫者则采用 法进行病原检查。前者检出 ;后者发现 则可确诊。

17.阴道毛滴虫在生活史中只有 时期,既是 又是 ,病原

学检查用 法检查阴道分泌物。

18.我国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 、 ;它们引起的疾病称 ;此

病多流行于 季节;发病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 、 和 三个连续临床阶段。 三、是非题(请在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填“是”,错误的题后括号内填“否”)

1.人感染蛔虫是由于吃了污染蔬菜、水果等食物的受精蛔虫卵所致。( ) 2.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狗、狼、狐狸等食肉动物的肌肉和肝、肺脏内。( ) 3.晚期血吸虫病的病原学检查通常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自然沉淀法查虫卵。( ) 4.雌性蛲虫在宿主的肛周产卵,因而蛲虫诊断时常用肛门拭子法查虫卵。( )

5.疑感染恶性疟原虫但在发作时又不能采血作涂片检查,发作间歇时应考虑作骨髓涂片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