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全诗释意:在一条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小小的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相互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除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2、《冬阳. 童年.骆驼队》
复习重点:感受作者围绕骆驼队描写的几个场景,体会作者童年的乐趣。背诵课文,体会“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表达的特点,阅读《城南旧事》。 (1) 作者围绕“骆驼队”写了几个场景?
答:作者围绕骆驼队写了童年的四个场景:看骆驼咀嚼;谈骆驼挂铃铛;想为骆驼剪毛;问夏天骆驼去向。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2) 课文第15段“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句子表达方法上有什
么特点?(这样的写法啰嗦吗?有什么作用?)
答: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在,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3) 读课文第4段描写小英子看骆驼吃草的场景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骆驼和一个怎
样的小英子?
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安详稳重,慢条斯理的骆驼;我仿佛看见了充满好奇、天真可爱的小英子。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骆驼给小英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略:结合课文中具体的字词,展开想像谈印象。如大鼻孔冒着热气等) (5) 课文15、16段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中。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和无尽地回味。
3、《祖父的园子》
复习重点:用儿童化的语言去描写童年,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与段落。 A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4、《童年的发现》
复习重点: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课后第三题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发现。
(1) 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课文第1段和第2段概括介绍了我童年的发现。第3——13段具体写了我在九岁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最后写三四年后的一堂生物课上,这个发现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2)“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答: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即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这个发现是我自己独立思考发现的。
(2) 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收到驱逐和迫害的
危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赶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3) 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先概括说说你对他的印象,再具体说说理由。
答:我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求知若渴和拥有惊人想象力的孩子。(具体理由略:求知若渴可从3-12段中他主动询、追问老师并自己经常思考中抓字词谈理会;惊人想象力可从13段他的猜想中谈体会。)
- 5 -
- 6 -
(5)根据意思,写词语。
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随心所欲)
我翻过来翻过去,一次又一次(翻来覆去) 费劲了心思(绞尽脑汁) (6)作者:俄国 费奥多罗夫
(7)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8)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5、《儿童诗两首》复习重点:诵读儿童诗,学写儿童诗。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主题 “语言的艺术”
一、p62 词语盘点
复习技巧:听写 找出错字抄在“纠错本”上 每日反复听写错字(即使当天已掌握) 我写错的字:( ) 二、多音字
为(因为 为设果;为难) 应(应声答道;应该) 大(大夫 大丈夫) 复习技巧:分类组词,写几次。 三、日积月累 复习技巧:
(1)一般考试题型为“填空”,要能默写。文中四幅对联分别为哪种联也应理解记忆,如第一幅“回文联”是指顺读倒读都能行,第二幅“数字联”;第三幅“叠字联”指以重复的字组成对联,第四幅“顶针联”指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下联的第一个字。
(2)默写 易错句子抄录到“纠错本”中 每日听写错句。
日积月累:
回文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
龙隐岩中岩隐龙,山果花开花果山
数字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彩
叠字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顶针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四、填空 (1)应掌握范围
a、《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
b、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c、会背诵《杨氏之子》,能正确默写全文。 d、背诵p48页注释。 五、课内阅读题重点 1、《杨氏之子》
复习重点:通过反复吟诵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激发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抓住“未闻”体会杨氏之子回答的精妙所在。
(1)一字不落地解释全文意思。
答: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有个9岁的儿子,生性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他家拜见他的父亲,得知父亲不在家,于是叫了这个孩子出来。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小孩听了,立刻答道:“从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2)杨氏之子回答妙在哪里?
答: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更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语言机智幽默。 (3)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4)《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 7 -
- 8 -
2、《晏子使楚》
复习重点:抓住晏子的三次回答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初步了解事情发展顺序要按照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内容去表达。
(1) 《晏子使楚》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概括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按事情发展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晏子,接着写事情的经过:晏子三次巧妙的回击,再写事情的结果: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 第一个故事中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可是最后只能大开城门迎接他,这真可以用什么歇后语
来形容?
答: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 《晏子使楚》第二个故事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三个词分别代表三个成语,是什么?还有什么表示人多的词语?
答: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接踵。表示人多的成语还有:人满为患,人山人海
(4) “水土不同”指什么意思?实际上晏子的话中“水土不同”暗指什么?
答:“水土不同”是指淮南和淮北两个地方的水土、营养不一样,实际上晏子是在讽刺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5)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
楚王如何侮辱晏子 让晏子转矮洞 晏子的回答 访问狗国才走“狗洞” 我无能,所以我只有访问楚国这样下等国的资格 两国水土不同 妙在何处 以楚王之法反治楚王,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顺水推舟,照着楚王的逻辑,却有力的贬损了楚国 借南橘北枳这个故事,讽刺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 讽刺齐国人是盗贼 (6) 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答:晏子拥有崇高的爱国情怀,一身的凛然正气,高超的语言艺术。结合晏子的对话和表情找到对应的句子谈体会。如:“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故意笑了笑”等。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3、《半截蜡烛》 复习重点:通过与日常学的课文比较,发现剧本的形式特点,在借助提示语的作用下感受人物形象。 (1) 与平常的课文比较,剧本有哪些形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