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译: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2、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译:等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些主张退出的人。 3、可译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次。
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苏轼(石钟山记)) 译:在乱石中选择其中的一二处来敲打它们。 二、作副词
(一)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愿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 (二)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成功愚人的原因,大概就出自这个缘故吧? (三)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译:就凭你在世上的最后几年,剩下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动不了,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三、作连词
(一)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译: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呢? (二)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惠王》) 译;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 四、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译:在追求真理方面,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人不遗余力地区追求和探索。 五、“何其”译为“多么”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译: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颓啊!
“因”字的用法
1、“于是”、“就”
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刘向《荆轲刺秦王》) 译: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 2、“依照”、“根据”
例: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成语:因势利导) 译: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要顺着时势的发展趋势从有利的方面去引导它。 3、“依靠”、“凭借”
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丘明《左传》)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4、“趁着”、“趁机”
例: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译: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5、“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通过宾客的引导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 6、“因为”
例: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沈括《梦溪笔谈》)
译:因为要建造玉清宫,砍伐山中的树木获取建材,砍伐的面积人人都能看见。 7、“缘由”、“理由”
例: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译:到现在都没有再见面的理由。 8、“沿袭”
例: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译:沿袭前朝留下的政策。 9、“继续”
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
译:加上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还有继续守着的饥荒。
“乃”字的用法
一、作副词
(一)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可译为“才”、“就”、“于是” 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译: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译:问他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的存在。
(三)表示递进,可译为“甚至”、“乃至”、“而”、“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限制,可译为“只”
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译:项羽又带领士兵往东而去,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人了。 (四)在判断句中,其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译:我听说二世是小儿子,不应该立他,应立的皇帝是公子扶苏。 二、作代词
(一)作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要探索做它的意义,反而得不出来。 (二)做第二人称,常作定语,可译为“你的”;或作主语,可译为“你”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何”字的用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为“何”时要后置。 例: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译:刘豫州(刘备),想在想去哪儿呢?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例: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译: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的那些悲凉的哀鸣。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译:为什么不解除军队,面向北面向他投降呢?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译: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眼泪都沾湿了衣襟,是多么的悲哀啊!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译:刘兰芝的车跟在后面,隐隐的发出沉甸甸的声音。 (四)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译: 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着武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译:逃跑五十步的人笑话跑了一百步的人,他们之前有什么不同呢?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万一有朝一日您(赵太后)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