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译:我与其他四人打着火把走进山洞。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例:作《师说》以贻之。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钱,可译为:“因为”。 例:古人??以求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古人??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远而广泛。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译: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三、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译: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
例: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的《庖丁解牛》) 译:所以十九年了,我的刀的刀刃还好像是刚在磨石上磨过一样。
“于”字的用法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到”、“从”。 例:能谤讥于市朝。(刘向《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能够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2、引进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与”。 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客人赞我美,是有事情要求我。
3、引进比较对象,可译为“比”。“于”前往往是形容词。 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1)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往往跟在动词后,译为“被”。 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被赵王所关照宠幸。 (2)与“见”、“受”合在一起表被动,构成一种固定形式。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庄子?秋水》) 译:我永远会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耻笑。(成语:贻笑大方)
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受??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
译:我不能用全吴国的土地被人控制。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不后置,一般可译为“对于”。 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译: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尽力。 二、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
例: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 译:黄河以南发生荒灾,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 三、有时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突然触发。
四、复音虚词“于是”,与现代汉语中“于是”用法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现代汉语也是这样。 例:于是秦王不怿(yì),为一击缻(fǒu)。(《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击了一下缻。
(二)放在谓语之间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关于“在这”、“从这”。
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崤(xiáo)之战》)
译:于是就穿黑色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就以黑衣服为丧服。 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个职业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个工作上。
“为”字的用法
一、作动词
(一)译为“做”、“干”
例: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现在我老了,不能再做什么了。 (二)引申为“治理”、“管理” 例:为政以德。(《论语》) 译: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三)译为“成为”、“变成”
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两人终于和好,成为了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四)译为“担任”
例: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译:陈胜吴广都按照征发的次序被编在队伍中,担任屯长。 (五)译为“作为”、“当作”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贾谊《过秦论》) 译:然后凭借着华山当作城墙,就这黄河作为护城河。 (六)译为“是”、“算是”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译: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七)译为“以为”、“认为”
例:窃为大王不敢也!(《鸿门宴》) 译:我私下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 (八)译为“有”
例: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崤之战》)
译: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他的军队,难道心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 二、作介词 (一)表示被动语气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译:本人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译为“替”、“给”
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译:谁替大王定下这条计策的呢? (三)译为“对”、“向”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不值得对别人说。
三、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反语等语气,可译为“呢”。 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放为?(《离骚》,成语:怀瑾握瑜) 译: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 四、“为”通“伪”,可译为“伪装”、“假装”。 例:夫子为夷闻也者而过之。(《礼记?檀弓下》) 译:夫子假装听不见,走了过去。
“其”字的用法
一、作代词
(一)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可译为“我”、“我的”或“你”、“你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译: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享尽游玩的乐趣。 (二)作第三人称代词
1、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例: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秦王害怕他弄坏了和氏璧。 (三)作指示代词
1、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些”、“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