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领域:
1、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何特点?成人在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上应注意什么?
(1)幼儿的社会性主要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发展起来的。
(2)成人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2、《指南》中社会领域包括哪两条大目标?大目标又包括了哪些子目标?
(一)人际交往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友好的与同伴相处?
(1)结合具体的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比如:引导幼儿扮演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当发生矛盾时,知道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的方式解决;幼儿园为幼儿提供集体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合作中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做到关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
科学领域
1、说说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探究、数学认知的基本含义?(P110)
答:儿童对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并形成解释的过程可以称之为儿童的“科学探究”,儿童基于对自然环境中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形成的对其逻辑关系的理解可以称之为“数学认知”。
2、科学探究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什么?(P111) 答:(一)科学探究:(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七个环节?(P116)
答: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基本环节。
4、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内容?(P118) 答: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常见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幼儿科学活动会发生在哪些区域?(P123)
答:幼儿科学活动发生比较多的区域是专门的科学发现区、自然角和种植园,也发生在一些相关的区域,如美工区、沙水区和建构区等。 6、数学认知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什么?(P111) 答:(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7、儿童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手段来表征对数的理解?(P138)
答:手势动作、实物、绘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征对数的理解。 8、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的内涵有哪些?(P145)
答: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其他的形状、空间、分类、排序、模式等数学内容,还可以注意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广泛兴趣、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表征能力、数学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9、目前常用的学习故事(即过程性评价)一般包括哪三个部分?(P146) 答:目前常用的学习故事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观察(发生了什么——儿童实际行为和情境描述) (2)评价(学习什么——解读、评价儿童的学习行为) (3)下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
在学习故事的三个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难点,因为要准确解读和评价儿童的发展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
10、从哪三个方面创设情境来进行数学的情境性学习?(P149) 答: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创设情境:
(1)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 (2)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3)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
11、论述:“野外”考察活动的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哪些关键提问?( P125) 活动前的预想与讨活动中的关键提问 活动后的整理、分析与归纳 论 活动会发现什么? 你找到的东西是什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怎么分类?为什么这么想(依么?(识别物品) (分类活动) 据)? 你在哪儿找到的?为什么这样分?你是怎么想需要带哪些物品和它原来可能在什么的?(关注分类标准) 工具? 地方? 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新发现?和怎样保存和带回你(关注物品的来源你原来想的一样吗?为什么? 采集到的的“宝及其与周围环境的贝”? 关系)
艺术领域
1、什么是艺术活动?其本体价值是什么?(P152、154)
答: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
审美价值是艺术活动的本体价值,艺术的其他价值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而发挥作用。
2、幼儿审美感受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P156-157) 答:儿童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将没有生命,没有意识的东西视为有生命、有意识、有情感的存在,表现出“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的特点。
幼儿的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
3、什么是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有何特点?(P157)
答: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艺术表现与创造的特点:(1)自发性——生来具有艺术潜能。
(2)稚拙感——表现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
位。
(3)超常规、独特,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有时不按照预想和计划来进行,而是根据构思不断调整,打破成人创作的条条框框。
4、如何对幼儿创作过程、创作结果进行评价?(P164)
答:在创作过程的评价上,可从幼儿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探索与操作,以及艺术活动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艺术创作结果的评价上,重点放在作品或表演上是否有对其个人来说
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是否有童心童趣,而不是“像不像”。
5、幼儿艺术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哪两个领域?具体以哪两方面为发展目标?(P155)
答:(一)幼儿审美感受:(1)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现性。 (2)欣赏主体在欣赏过程中达到一种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一
种审美愉悦。
(二)幼儿艺术表现与创造:(1)可视、可听的实在表现与创造。 (2)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
6、《指南》艺术领域有哪四条目标?其中三条都用了“喜欢”,强调了什么?(P165)
答:(一)感受与欣赏:(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其中三条都用了“喜欢”,强调了幼儿园艺术教育重在艺术兴趣的培养,而各年龄所列的典型表现,正是我们用以观察幼儿是否具有艺术兴趣的一些表现特征。一旦在教学和评价过程中强调了“技能”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就已经丧失了。
7、《指南》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模仿学习,鼓励怎样的模仿学习?(P173)
答:《指南》鼓励的是幼儿感受和体验基础上的自发模仿,这种模仿是个性化的,而用范画来让所有幼儿进行相同的临摹,这种被动式的模仿对幼儿的自我表现意义不大。
8、如何理解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和又不能干预太多?(P176)
答:反对千篇一律的训练,那是在倡导个性化表现,并没有否认集体活动,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多给幼儿个别化的自由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在集体活动中鼓励个性化的表现。不做过多干预,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适当的指导,即“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也就是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 9、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核心要点是什么?(P175) 答:(1)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 (2)在审美体验中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不要将成人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 (3)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10、论述: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从哪些方面入手?(P176)
答:(1)创设活动区环境,包括美工区、表演区等,投放丰富的材料和道具,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只需“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艺术活动可以和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可以让幼儿在科学探索、故事欣赏、社会活动、自然远足等其他领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手段将所感知的对象和体验自由地表现出来。
(3)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进行模仿,如美术活动中的写生,即让幼儿画一样东西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而是把这样东西放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画。 (4)组织幼儿体验各种艺术形式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幼儿容易理解的图画、照片、图书,组织观赏画展和表演等,让幼儿自由模仿。
(5)对幼儿自发表现的作品要进行陈列和展示,展示前要让幼儿解释自己的
作品,陈列时把幼儿对作品的说明一同呈现,尽量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做选择性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