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信息组织概述
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与获取的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技术与方法,对信息进
行揭示与序化的过程。核心内容是对信息的描述、揭示与序化。
知识分类:包括学科分类和事物分类,能将客观世界千差万别的事物以及各种学
科根据当代科学认识的最新成就构成一个严密的、有科学认识意义的体系。
类目: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特征的事物的集合,在文献分类法中称为类目,
是构成分类法的基本单元,其中表示类目的名称叫做类名,类目的代号称为分类号。
文献分类标准:又称文献分类根据,是指划分某类文献所依据的某种属性特征。
一般文献分类均以文献的学科属性为主要标准,而以文献的其他属性为辅助标准。这些属性包括文献类型、载体形态、时代、地狱或使用对象等。选用何种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标准的应用次序直接影响分类体系的结构与分类表的质量。
文献分类: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文献分类法),根据文献的内容属性和其他特
征,对文献分门别类的、系统地组织与揭示的方法。
列举信息组织的常用法方法:
1.分类组织法:是根据某一特定的分类体系和逻辑结构组织信息的方法。其原理
是按照一定的知识概念体系的梳妆等级结构或分面结构组织信息,从而使信息按学科、专业或组面等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信息的逻辑分类整序体系。
2.主题组织法:直接以表示文献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
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
3.集成组织法:将多种信息组织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如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方法。
简述分类法的主要类型 1.体系分类法
是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的标志系统,主要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的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内容及外表特征的概念进行逻辑分类和系统排列,并赋予类号的方式建立起来概念,是一种将类目层层划分、等级分明的标记系统。
2.组配分类法
主要依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原理,将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照一定的组配规则,通过各个分面类目之间组配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法。《冒号分类法》、《布里斯书目分类法》是典型代表。 3.体系-组配分类法
是介于体系分类法与组配分类法之间的一种分类法。基本上是体系分类法
1
大量采用分面组配方法的结果,具有直观性较强、较强的文献主题概念的组配功能,如果《国际十进分类法》。 简述确定分类标准及其运用次序的依据
1.符合读者的检索要求与检索特点。不仅要适应不同职业、文化层次的用户的检
索需求与特点,还要按照用户而不同需求集中有关文献。检索需求的不同为我们确定分类标准及运用次序提供了参考依据。 2.按照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依据。
3.基本遵守概念的划分规则,但有时可不受其限制。划分后子项外延之和等于其
母项;划分后子项必须是相互排斥的;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划分必须逐级进行。当需要突出某类文献时,也可以不严格遵守“换分必须逐级进行的规则”。
简述主题法的含义及其特征
主题法是一种直接用规范化语词作为概念标识、按子顺序列组织、并用参照系统等方法间接显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揭示文献主题内容的方法。有标题法、叙词法、关键词法三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是:
1.用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经过规范化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直观性强; 2.用字顺序列作检索标识,易于使用;
3.按文献主题集中文献,特性检索功能强,适合于从事物出发按专题进行特定文献的检索;
4.通过参照系统揭示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5.由于主题法是按文献的主题集中文献,对于文献的学科专业属性和范畴的揭示不如分类法,系统性较差。
依据构成原理划分,主题法有哪些类型?
1.标题法。标题表是一部标题词典,他将概念用规范化的自然语言构成先组标
题作为文献主题的标识,以字顺进行排列,并对标题建立词间关系的参照系统,是最早的一种主题语言。
2.叙词法。又称主题词法,是一种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以概念组配为基础、
经过严格的词汇控制而发展起来的知识语义网,一方面通过词间关系建立特定的概念,另一方面通过范畴表、词族索引为每一个概念在知识语义体系中定位。
3.关键词法。从文献题名、摘要或正文中,由人工或自动抽出能够表达文献主题,
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词语作为主题标志,并按字顺组织成索引,提供检索途径的方法。同时为适应检所编制自动化的需求而产生生的一种主题语言,直接诶用自然语言中未加控制或制作少量控制的语词表达主题概念。
二、体系分类法
启用交替类目的方法是:
若交替类目与使用类目为同一事物,启用的具体方法为:去掉交替类目的交
2
替符号,删除该类下的注释“宜入XXX”。将原使用类目加上“()”,并在该类下加“如XXX”的注释。
如果原使用类目下有细目,则要通过仿分形式将其移至启用的交替类目中。 多重列类法
指在建立类目体系时,对某个类目同时采用几种分类标准,分别建立几组平行子目的方法。其类目所体现的内容是相互交叉的。 标记制度的基本类型: (一)层累标记制
又称等级标记值,是一种类号位数与类目等级相适应的标记制度。一般用一个或两个数字或一个字母标记一个大类,再加一位数字或字母标记二级类目,如此层层累加,以表示类目的层层划分。其优点是:分类号能够体现类目的等级关系,表达性强,便于扩大与缩小检索范围。缺点是:类目越细,类号越长,影响号码的简短性,当同位类超过10个时,在采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下,难以按等级编号。中图法、DDC(杜威十进分类法) (二)顺序标记制
不按类目等级、只按类目的先后次序分配号码的标记制度。只能反映类目的先后次序,不显示类表的结构特点,从类号上无法判断类目之间的存在关系。其优点是:配号方法简便,类号比较简短,容纳性强。缺点是类号不能体现类目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达性与助记性差。 (三)混和标记制
将层累制与顺序制结合的标记制度,其基本形式为:顺序--层累制和层累--顺序制。科图法
(四)分面标记制
又称分段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将类号分成若干段,每一段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CC
几种特殊的标记方法
双位制。又称百位法,用不带0的双位数字表示各个同位类,共容纳81个同位
类,增强了类列的容纳性。
借号法。是采用层累标记制时,为增强类列的容纳性而借用下级类类号、上级类
类号或同级类类号的一种方法。
八分法:又称“扩九法”,是为了适应类列不断扩充而采用的一种编号方法。 空号法。为了适应新类目的增加而采用的一种预留一定数量空号码的编号方法 对应编号法:对具有相同区分标准的类目,使其相应部分的号码趋于一致,以增
强标记符号易记性的一种编号方法。
字母标记法。在数字号码后面面增加字母或文字,以实现类列无限容纳性 复分表含义:
3
又称附表,辅助表,是文献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从主表中抽出来并配以特定号码,单独编列成表,供主表有关类目做进一步复分用的类目表。 复分表类型: 1.通用复分表。 2.专类复分表。 3.类目仿分:
邻近类目仿分:
仿一般性问题或一般著作分。 仿全部类表分。
4.主类号组配:组配号一般用“:”前后分类号的次序可以调换,即轮排。
《中图法》复分组号加“0”的规则:a、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具有概括性地区的类目,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时,组号须在主类号后加“0”再复分;b、社会科学各类中的各级上位类,如再依其他标准细分时,组号须在主类号后加“0”再复分,凡上下位类采用的是非层累制编号法,则无需加“0”;c、在社会科学各类中,凡属越级仿分的,应在复分号码前加“0”;d、仿“一般性问题分”(但以下两种情形不加“0”。第一,如果是“一般性问题”仿“一般性问题”分,实际就是临近类目仿分,不加“0”;第二,类目表中有关类目仿“一般性问题”所属子目分时,不加“0”,直接将仿分号码加在有关类目之后。)
三、 组配分类法
CC类表结构的五种基本范畴: 本体(personality)[P],逗号 物质(matter)[M];分号
能量( energy)[E] :冒号
空间( space) [S] . 句点 时间( time) [T] 倒逗号
分面公式:即分面的组配次序与标记符号,亦即组面公式。依据具体性递减的原则确定次序。
组配分类法的标记制度
分面标记制:又称分段标记制或多维标记制,是用分面符号把类号分成若干段,
是每一段的号码代表主题的一个方面,以显示类目组配结构的一种标记制度
回溯标记制:又称回归标记制,是通过直接将分类表的类号与位于其前的组面的
类号组合,以表达一个复杂概念的一种标记制度
叙词法
叙词法:是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经过严格的词汇控制、以概念组配为基础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类型。叙词法的基本原理是概念组配。
概念组配:是建立在概念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概念的分析与综合为手段,以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