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载本文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传递的“信息”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比,信息传递在方向上有何特点? (3)从图中看,信息传递的范围有哪些? 答案:(1)生物或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间进行,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考向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

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解析:选B。萤火虫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雄鸟的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植物根系产生的化合物属于化学信息。

2.(2018·山东德州模拟)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系 C.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采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

5

解析:选D。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A正确;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C正确;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D错误。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考向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 息传递的比较

3.某校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碳以CO2的形式沿着箭头所示渠道流动

B.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其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降低 D.蜗牛和乌鸫之间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解析:选C。碳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群落内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流动,A错误;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消费者的营养级别越高,损耗的能量就越多,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B错误;若乌鸫被驱出校园,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会变得简单,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会降低,C正确;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4.(2018·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

6

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特点 途径 地位 联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形成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1)作用结果: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2)示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如图所示: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往往是双向的 多种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4.类型 (1)抵抗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若超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

①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②规律:干扰程度不同,其恢复速度和时间也不一样。

③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一般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

7

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1)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热带雨林和草原相比,谁的y值更大? (2)x的含义是什么?与稳定性有何关系? (3)TS与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y值要小。

(2)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TS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5.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必修3 P110“与社会的联系”改编)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长期维持稳

定的生产的例子吗?

答案:如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

考向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

1.(2018·北京石景山检测)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