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参考案例一 下载本文

出,不得不负债经营。到了嘉庆年间,这已经成了各地的普遍现象,几乎每省每县都出现了财政亏空。为了维持政府运转,为了给官员开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有的甚至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

从嘉庆七年到嘉庆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人事调整。全国的省部级高官都被轮换了个遍。大大小小的贪官,又查出了几十个,可是腐败的势头仍然没有丝毫减弱。各地基层政府的财政亏空,仍然越来越多。

很显然,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乾隆皇帝生前就曾经多次哀叹:“外省总督和巡抚们一见我惩治腐败,当时也未尝不稍稍警惕一下。但是,事过则忘。这种锢习相沿成风,身陷法网而不知后悔,真是没有办法”。到了嘉庆时期,官员的腐败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耐心极好的皇帝也渐渐陷入焦躁,上谕中开始出现连篇累牍的斥责、抱怨甚至痛骂。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已经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骂不怕,打不醒。嘉庆帝自认为对腐败已经采取了非常凌厉的手段和措施,但毕竟“死猪不怕开水烫”,由于官僚体系层层减震,到了基层,反腐败措施已无任何威力。嘉庆帝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混沌,重拳打上去都如同打在了棉花团上。 洪亮吉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他认为嘉庆“新政”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手段过于“仁柔”;二是思路过于狭窄。他说,皇帝惩贪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查处的都是撞到枪口上的倒霉蛋。另外,皇帝惩贪号称“不为已甚”、“适可而止”,对许多官员的处罚不过是止于降级调用,异地做官,这就更降低了震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皇帝并没有以这个运动为契机,建立起能够主动查出贪官的监察体制。由于监督体系实际上已经失灵,国法对贪官们已经没有任何约束作用:“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守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对此,洪亮吉提出了两大对策,一是加大惩贪力度,乱世需用重典,在人心懈怠之至极的情况下,必须痛下

杀手,将现有行政官员大部分淘汰,大批起用新人进入官场;二是在重新设计监督体系以及人口、财政等问题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他打了一个比方,大清王朝如同一所建了百年的老房子,虽然当初建造时高大美观,但经过百年风雨侵蚀已千疮百孔,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已经不能阻止它倒塌的趋势。因此,只有彻底拆掉重建,至少是对主要构件进行更换,才能使它重新焕发青春。洪亮吉的上书虽然提出了好的建议,但因为触犯清朝祖制,动摇清王朝利益,嘉庆皇帝不仅没有采纳,反而因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怎么祈雨就是不下雨,嘉庆帝最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为此,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开放言路,赦免谏官被认为是嘉庆新政中的精彩篇章。

4.嘉庆反腐败的得与失。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对此,嘉庆帝一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老臣,另一方面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时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他还“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陆续惩治了和珅、和珅党羽以及其他许多贪官,例如漕运总督富纲、直隶司书王丽南、巡漕御史英纶、安徽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等。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嘉庆十三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嘉庆帝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他还多次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嘉庆时期皇族堕落严重,他们受朝廷包养而不思进取,犯法后还不受司法制裁。嘉庆帝不仅严惩皇族的不法行为,还亲作《宗室训》用于教育皇族。

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被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等所束缚,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在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庆帝的个人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的打击不够有

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

(二)问题

1.和珅作为贪官,为什么能在乾隆朝长期为官?又为什么会在“嘉庆新政”中被杀?试述封建社会我国监察体制存在的弊端。

2.嘉庆帝在亲政后所烧的“反腐败”之火,为什么不能彻底清除腐败,反而出现了官员的“前腐后继”和变本加厉式的腐败?

3.谈谈嘉庆反腐败对我国现时反腐倡廉工作的启示。

郑州市人大否决政府专项工作报告

【听取专项工作报告】

(一)案情

多年以来,河南郑州市不少贫困农民、市民向人大代表刘慕华反映,当前药费、检查费太贵,老百姓看不起病,出现了不得不“小病扛、大病弃”的现象。刘慕华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无力完全负担医院的经费,导致大部分医院为获取经费来源,发放医务人员工资,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收费项目,追求利润,追大求新,最终使老百姓的医疗费负担过重,看不起病。

为使公立医院将主要精力从关注钱转变到关注病人上,在2006年郑州市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刘慕华联合11位代表提出了《关于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议案稿,建议政府将公益性医院的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像对待教师那样确保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所收费用由当地财政统一管理,并选择三五家医院作为试点,探索这种管理模式。同时,加快农村合作医疗改革步伐,制定出具体改革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的监督,公开药价,切实解决好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议案稿受到大会主席团的重视,被立为正式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 2006年10月24日,在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郑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作了《〈关于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代表议案办理情况的汇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高度重视,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建设,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市民提供低廉的医疗服务;四是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五是建立城区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在对《报告》进行的分组讨论中,有代表认为,《报告》比较笼统、原则,对存在问题分析不够透彻,改进措施不够具体,例如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迟迟不能搬迁等问题,只字未提。最后,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报告进行表决,结果19人投了赞成票、6人投了反对票、11人弃权,赞成票未超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报告未获通过。

对此情况,郑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06年11月1日召开了由卫生、财政、发改委、劳动保障、民政、残联和红十字会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就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剖析,制定改进措施,拿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初步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府将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使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更加突出。近期将制定和发布《郑州市城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郑州市城区居民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郑州市城区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全市250万城区居民和80万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之中。

——将市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航海路,补充市内南部地区医疗机构的不足;将市第七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经济技术开放区,解决市内东部地区医疗机构缺乏问题;从2007年起,市政府决定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计划3万至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获得医疗服务。

——推行新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模式,积极整顿药品流通领域秩序,重点解决好医疗机构按时回款及药品价格管理问题,加大治理商业贿赂,有效削减药价,使惠民措施落实到位。

——在全市医院推行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避免重复检查;严格落实一日清单制和价格公示制,遏制医疗乱收费问题;推行单病种最高限价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近期再增加几家低保定点医院,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