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本文

课时检测 古文化常识题

题组一 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 “《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 “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 “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C.卷轴,指裱好有轴可卷舒的书籍或字画等。现在书籍都装订成册,卷轴专指字画。 D.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后泛指外族首领。《塞下曲》有“单于夜遁逃”。 解析:选C “卷轴专指字画”错误,卷轴专指有轴的字画。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官名,汉代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

B.质剂,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购买马牛;短券叫剂,购买兵器珍异。

C.改元,君主改用新年号纪年,年号以一为元,故称。年号有一帝一元和多元的情况。 D.“课”是古代的一种赋税,“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缴纳的粮食。

解析:选D “盐课”指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

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设置多位大学士来共同行使宰相权,按照皇帝意旨批办各项事务等。

B.太仓,古代政府贮藏粮食的地方,一般指京师储粮的大仓;也是一种官职名称,职掌仓廪出纳工作。

C.书院,旧时在郡县设置的教学读书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是我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

D.录囚,皇帝和各级官吏巡视监狱,审录在押犯情况,防止冤狱和淹狱,监督监狱管理的司法制度。

解析:选C “在郡县设置”错误,“书院”指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与书院所在的地方没有关系。

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畋,也称“游田”,即游逸田猎,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

B.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开始设置,明、清时改从进士中选拔。 C.蒙冲,古代战船名,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有弩窗、矛穴。 D.缌麻,古代丧服的名称,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 解析:选A “专指皇上游山玩水的情况”错误,不是专指。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至宋废止。 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解析:选C 宗庙非指一般大臣祭祀祖宗的庙宇。

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开中,明代政府为了鼓励商人输送米粮等物资至边塞而给予食盐运销权的一种制度。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解析:选C “流民”没有“无所事事”的意思,“流民”的具体意思是“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10.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币,旧指外族每年向本朝输纳的钱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B.贡,进贡,献东西给上级,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奉献礼品。 C.北院,辽是契丹贵族建立的政权,下设两套官僚机构,即北院和南院。 D.行马,又叫“枑”,是古时官府门前所设阻挡人马通行的木架子等障碍物。 解析:选A “外族每年向本朝输纳的钱物”错误,应是“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1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熙,年号,即帝王纪元立的名号,有些皇帝会因祥瑞或重大事故等立号改元。 B.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但主要是指率军的皇帝的驻地办事处。 C.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

D.太师,官名,西周置,是辅弼国君的大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 解析:选B 主要是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1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唱,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义冢,亦作“义地”“义园”,指为他人无偿提供的坟地,与现在的“公墓”类似。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称颂、悼念等。 解析:选B 酬唱,只用诗词,没有其他文学作品。

1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B.九锡,古代天子赏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通“赐”。 C.“爵”即“爵位”,指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爵位有公、卿、侯、伯、子、男等。

D.太庙,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太庙夏时称世室,殷商称重屋,周称明堂。

解析:选C 中国古代的爵位中没有“卿”。

1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技,又叫方伎,指医病、占卜、星相之类的技术,也指医药之书。 B.齐鲁,原为国家概念,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来变为地域概念。

C.使持节,官职名,古代使臣奉命出行要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D.藜藿,两种野菜的名称,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自谦的说法。 解析:选D “古人一般把自家比较好的饭菜说成藜藿,自谦的说法”错误,“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秘书郎,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专为皇帝制诰,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四部书,中国古代书籍的四大类,隋唐后指经、史、子、集,后用以泛指群书。 C.初元,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D.正言,职官名,唐朝有左右拾遗,宋初改为左右正言,掌对皇帝规谏讽喻。 解析:选A “专为皇帝制诰”错误,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 16.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三种官职的合称,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 B.宗室,即皇族,是同一宗族的贵族,指国君或皇帝的宗族。 C.《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是儒家经典之一。 D.歃血,古人会盟时杀牲滴血敬天地,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解析:选D 歃血,古代举行会盟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17.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劾,指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