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6.29 下载本文

放至Z7处(站岗位置:A:53013巷距切眼2米外,B:53011巷切眼以北2米外,C:53011巷切眼以南2米外,清人路线:班长或安全负责人从A处出发,沿运输线路途经A—B—C各站岗点清人,确保运输区域内无无关人员后,信号联系向绞车司机发出开车指令);J4绞车上提至卸车地点(站岗位置:A:Z7后方25米外,B:拨绳人员可代替站岗,清人路线:班长或安全负责人从A处出发,沿运输线路途经A—B各站岗点清人,确保运输区域内无无关人员后,信号联系向绞车司机发出开车指令)。

1.2出车:与进车反之。

1.3轨道线路:轨道型号22kg/m,轨距600mm,枕木规格12003150mm3120mm。 1.3.1.轨道安装标准

轨面以上净高不小于2.3m,轨道外沿净宽不低于0.7m。

轨道接头悬接;接头处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接头枕距为480mm,过渡枕距为550mm,中间枕距为700mm,误差不大于50mm;轨枕靠行人侧一端对齐,端头距轨底边为220-240mm。

轨距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6、-2mm;两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mm;轨缝不大于5mm。

轨道线路目视直顺无硬弯,轨枕完好无空、吊板现象,扣件齐全、紧固有效,道钉齐全、无“八害”现象,沿重车方向成“八”字。

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水平超限地段轨枕下垫背板、柱帽、枕木,不允许垫木楔。同一线路无杂拌道。

轨道必须铺设在实底上,不允许铺在浮煤上。道心和轨枕两端填煤末,道渣高度不低于轨枕高度的2/3,但不得埋没轨枕面。

1.4绞车安装标准

绞车位置应选择在安全(顶底板稳定、支护完好)且便于摘挂钩的地方,相邻两部绞车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00m,对拉运输的绞车安装位置距变坡点不得小于20m。

绞车安装采用锚固法安装,遇底板松动无法锚固时采用砼基础法安装。

设在轨道中心延长线上的单向牵引绞车,应保证绞车提升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一致;巷道拐弯处的牵引绞车提升中心线,应对准拐弯处道心的导向五星轮,双向牵引绞车要尽可能保证绞车提升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相平行。

绞车的最突出部位距钢轨外沿大于0.7m。

绞车安装符合完好标准;底座无变形、无开焊、无裂纹,并与绞车连接牢固、可靠,联结螺丝加平、弹垫;底座与底板或基础面接触要实在、牢固。

地锚应安装压板,并戴双帽紧固,螺杆外露不少于一扣,不大于20mm。

绞车要施工绞车硐室,硐室尺寸:2(长)32(高)31.5m(深),绞车应安设在硐室中心线上(两侧均方便人员躲入硐室)。

每部绞车都必须有牌板架、牌板、信号、操作按钮、护绳栏、拨绳器,并固定在绞车旁边,便于绞车司机操作的地方。

双向操作的11.4kW绞车手把限位销应取掉。

绞车绳头及钩头必须固定牢靠,以避免发生抽绳事故。

绳头固定必须使用标准压板和螺栓,螺栓要拧紧,但不得伸进缠绳滚筒内;压绳板必须有两处。绳端要用细铁丝绑紧,绳端伸出第二道压板50-100mm。两压板之间的钢丝绳不得有松驰现象。绞车滚筒上有两个及以上绳孔时,必须使用靠近滚筒轴的绳孔。绳孔不得有锐利的边缘和毛刺,进入绳孔的绳头严禁有松股或剁股现象,钢丝绳的弯曲不得形成锐角。

钢丝绳应在滚筒轴上打环扣(即猪蹄扣),并必须保证放到终点时,滚筒上至少留三圈绳。单向牵引的绞车钢丝绳从滚筒下侧出绳(慢速绞车例外)。钢丝绳在滚筒

31

上缠绕整齐,不咬绳、不爬绳,磨损、锈蚀、断丝不超规定、不挽疙瘩,钢丝绳锈蚀严重、断丝断股超限时必须立即更换。

钢丝绳钩头必须使用套环(俗称绳皮),且钢丝绳与套环的规格要一致。固定绞车钢丝绳钩头,必须使用钢丝绳夹(又称绳卡),钢丝绳夹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的尾段上,钢丝绳夹不得在钢丝绳上交替布置。钢丝绳夹数量不少于4个,钢丝绳夹间的距离等于6~7倍钢丝绳直径,两道绳夹之间加装防捋绳套管。紧固钢丝绳夹时须考虑每个绳夹的合理受力,离套环最远处的绳夹不得首先单独紧固。离套环最近处的绳夹(第一个绳夹)应尽可能地紧靠套环。绳夹拧紧时应使尾段钢丝绳直径被压扁约1/3左右时为止。钢丝绳受力后,应再拧紧一次。钢丝绳头用细铁丝绑紧,超出最后一个钢丝绳夹的长度不得大于50mm。

1.5安全设施

摘挂钩点处必须安装一挡阻车器,距绞车的距离22-25m。

起伏巷道对拉的下部绞车,应在绞车的上坡方向7m左右处设置一挡车器。 轨道端头处必须设置一挡阻车器,距轨道端头不小于2m。

阻车器基座无变形、无开焊、无裂纹,与轨道连接牢固可靠;压板、螺栓、平垫、弹簧垫齐全有效;阻车器挡块和轨面接触宽度不小于轨面宽度的3/4,挡块和轨面接触实在,不能有仰头现象。

因巷道坡度、方向变化及绞车牵引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不一致,造成绞车钢丝绳锯轨道、轨枕、鱼尾板螺栓、风门、绞车底座、巷壁棚腿、底板、转辙器等现象的地方,均须安装灵活有效的导绳装置。

巷道每个拐弯处轨道上安装2-3个五星轮及3根轨道拉杆,巷帮安装立辊。五星轮、帮辊转动灵活,位置合理,钢丝绳不锯底座、轮轴,磨损不超限,并且配件齐全有效。五星轮底座与轨道连接牢固可靠,压板、螺栓、平垫、弹簧垫齐全有效,五星轮不得安装在钢轨的接头处。五星轮、地滚高度合理,不影响矿车通过。

1.6信号

所有的绞车及其远方摘挂钩点之间必须有直通的双向声光信号。 各绞车之间的信号不得相互串联,各运行区段的信号要相互独立。

一部绞车担负两条及其以上巷道的运输任务时,须设置多组相互独立的双向声光信号,并标注清楚。

绞车信号必须安装在便于司机和信号工操作、观察的地方,且能保证司机和信号工的安全处。

1.7其它执行《小绞车运输》专业技术管理规范。 二、运输线路 (一)运煤线路

煤由工作面SGZ880/23400型前、后刮板输送机→SJZ1000/400型转载机→PLM3000型破碎机→DSJ140/250/33400型胶带运输机→SZZ1000/400型地沟溜→溜煤眼→二五胶带机→二盘区胶带机。

(二)辅助运输路线

材料由地面材料场→副斜井→640辅运石门→640南大巷→2101巷→ 53012巷1#运输横川→53012巷→皮带机头 2102巷→二五联络二巷→ 5105巷→53013巷巷口→泵站 5105巷→53011巷→工作面 插图三:5301综放工作面53011巷运输系统示意图

插图四:5301综放工作面53012巷和53013巷运输系统示意图

32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通风系统

(一)瓦斯基本情况

5301综放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为:8~13.6m3/t。工作面分别从53011巷、53013巷、5301切导向工作面施工了顺层钻孔,总抽采量为1247.28m3。经过预抽后理论计算可解析量范围为1.79-3.89m3/t,回采前对5301工作面全部区域进行可解析瓦斯量测定,实测值为1.85m3-3.84m3/t,符合抽采达标要求。

由于5301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3#煤,下部9#煤、15煤分别距3#煤46m、80m,则判定工作面瓦斯主要来源为本煤层和采空区瓦斯,所以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5m3/t,工作面日产8346t计算,则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34632.85/1440=16.5m3/min。

每天对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进行收集,每月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每月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对工作面配风量进行调整。

(二)风量计算

根据晋煤集团企业标准(Q/JM1.0001-2013)《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要求,对5301综放工作面配风量进行计算。5301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照工作面气候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等要求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1、按气候条件计算

Q采=Q基本2K采高2K采面长2K温(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603工作面控顶距3工作面实际采高370%3适宜风速(不小于1.0m/s)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1); 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2); K温——采煤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3)

工作面控顶距——取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控顶距的平均值。 Q基本=603(5.535+4.670)/233370%31.0=643 m3/min

表4-1 采煤工作面采高(K采高)调整系数 采高(m) 系数(K采高) 采煤工作面长度(m) 长度调整系数(K采面长) <2.0 1.0 15~80 0.8-0.9 2.0~2.5 1.1 80~120 1.0 120~150 1.1 >2.5及放顶煤面 1.5 150~180 1.2 >180 1.3~1.5 表4-2 采煤工作面长度(K采面长)调整系数 表4-3 采煤工作面温度(K温)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 〈20 20-23 23-26 26-28 28-30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0 1.0~1.5 1.5~1.8 1.8~2.5 2.5~3.0 配风调整系数(K温) 1.00 1.00~1.10 1.10~1.25 1.25~1.40 1.40~1.60 相邻工作面5303工作面温度一般为17~18℃,故5301工作面温度取18℃,所

33

以5301工作面风速V取1.0m/s。

则:Q采=64331.531.531.0=1447m3/min。 2、按照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采煤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的要求计算:

Q面=1003qCH43KCH4 Q面=673qCO23KCO2

式中:Q面——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CH4——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工作面上个月正常生产时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2.03m3/min)。

qCO2——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上个月正常

3

生产时平均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4m/min);

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工作面上个月正常生产时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瓦斯涌出量的比值为1.3;

KCO2——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工作面上个月正常生产时日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为1.3;

则:Q面=100312.0331.3=1564m3/min

Q面=6732.431.3=210m3/min

3、按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按每人供风量不小于4m3/min计算: Q采>43N

式中:N采—— 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80人; 则:Q采=4380=320 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①按工作面风速验算:

6030.25S最大<Q面<6034S最小

式中:S最大=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工作面实际采高370%

S最小=工作面最小控顶距3工作面实际采高370%; Q面——通过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风量,m3/min;

则:6030.25312=180m3/min

式中:S——进、回风巷净断面面积,m2。

则:6030.25315=225m3/min

53011巷:Q53011巷=Q面=1564m3/min,计划配风1600m3/min;

53013巷:需要满足1个风门、1个避难硐室、1个行人横川和正头风量,按最低风速配风,即Q53013巷=225+28533=1080m3/min,计划配风1200m3/min;

53012巷:,即Q53012巷=2800m3/min。

由上面计算过程可见,5301综放工作面计划配风量2800m3/min,符合《规程规定》。

表4-4 5301工作面配风情况表 巷道名称

用途 净断面(m) 2配风量(m/min) 3风速(m/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