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下载本文

土工布的规格为400g/m2长丝土工布;(90500米2) 卵石导流层450mm; 复合土工排水网;(90500米2)

库底dn400-200HDPE渗沥液导排管。 (8)填埋气体导排

本场区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和最终的填埋气体利用方案紧密结合起来。填埋气体收集导排系统由垂直气井、集气管道和移动集气站组成。本工程采用垂直导气管导排。在单元内按梅花形、间隔45米左右安装一个导气管,ф200多孔HDPE花管,管顶高出垃圾表面1m,导气管周围用级配砾石围护,保证其透气性,直径1m,兼有渗沥液导排功能。部分导气管管底与渗沥液盲沟相连,导气管随填埋高度逐步增高,每次升高1米,本工程拟建导气管共有20个。

3.5工程污染源及污染控制措施 3.5.1废气

垃圾填埋场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填埋气(LFG)以及垃圾填埋场的粉尘和垃圾飞扬物。填埋气体(LFG)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而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CH4和CO2,约占填埋气体的95~99%,另外还有H2S和NH3等有毒的恶臭物质,约占填埋气体的0.2~1.4%。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CH4是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后,在一定体积比例范围内(CH4占5~15%)易发生爆炸事故;CO2气体其密度是空气的1.5倍,因而它总是向底部运动,可导致场区底部CO2含量逐年增高,由于植物对CO2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若根部聚集填埋气体,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危害其生长;H2S和NH3气体虽然排量不大,但其为强刺激性气体,大量气体逸出的地方会有恶臭味,且H2S对人体有毒。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物逐渐生物降解并产生一定量的气体,主要成份为CH4、CO2、CO、H2S、

N2和H2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有CH4、H2S、CO。

LFG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填埋垃圾的成分、覆土厚度、填埋密度深度、时间、温度以及垃圾含水率、垃圾粒度、垃圾渗滤液的pH值等。因此,很难准确预测LFG的产生量。

此处按下述计算方法来确定LFG产生量。

l 第一步:计算垃圾理论最大产气量GM 有许多计算填埋场产气量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有机碳法,它是根据垃圾中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转化为填埋气体的比例来计算填埋场最大产气量的方法。方法为: Wi=K1Pi(1-M)Ci

式中,Wi——单位质量垃圾中可分解为填埋气体的含碳量; Pi——垃圾组分中第i种有机物含量; K1——有机物含量的修正系数(约2/3); M——垃圾含水率(%);

Ci——垃圾中第i种有机物组分含碳量。

由于在标准状态下,12g碳可转化为22.4L气体,则单位质量垃圾在标态下可分解为填埋气体的体积GM为:

式中,GM——填埋气体的体积; K2——修正系数(约0.9)。

经计算,可得填埋气体理论最大产量GM(理论)=163m3/t。由于场内实际厌氧条件垃圾的均匀性与理论上有很大差别,取理论值的80%计算。

l 第二步:计算填埋气体产气率

填埋气体产气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垃圾的产气量。垃圾的产气与垃圾成分、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的填埋场,LFG的产气率变化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产气数学模型尤为重要。根据国外产气数学模型的发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指数模型,该模型假设城市生活垃圾在厌氧条件下产气很快达到最大,随后以指数规律下降。 l 第三步:计算逐年产气量。

鉴于本工程卫生填埋场的填埋物料为未分选的生活垃圾,且无机成分比较高,本评价拟在类比相似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LFG组成成分计算各项气体发生量,根据类比结果,根据计算,第1年产气量几乎为零,从第2年至终场期将填埋气燃烧排放。本评价将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逐年产气量,

计算起始燃烧年(2010年)和最大产气年(2025年)的各种气体污染物的排放。 根据杭州市第一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无组织排放恶臭污染物排放源强类比,本工程渗滤液处理系统无组织排放恶臭污染物H2S、NH3排放源强分别为1.95kg/h、3.46

kg/h。垃圾填埋场的粉尘和垃圾飞扬物,主要来自覆土作业及场区交通等环节,其排放情况与气象条件有关。当气候干燥和刮风时,垃圾填埋场的粉尘和垃圾飞扬物污染明显增加。填埋作业过程中的尘土可以通过洒水来控制。 3.5.2废水 (1)场区用水

本工程总日用水量设计为40m3/日。 (2)污水

本工程排放的污水包括管理区的污水(冲洗地面水、厕所水、淋浴水、食堂、化验室、洗车等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填埋库区产生的渗滤液。 1)管理区污水

管理区污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办公区、食堂、浴室、化验室、单身宿舍等处所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这部分污水量取用水量的80%,为6.4m3/d,COD约400mg/l;其二为冲洗车间地面和清洗垃圾运输车产生污水14.9m3/d,COD约1000 mg/l。

管理区的污水(冲洗地面水、厕所水、淋浴水、食堂、化验室、洗车等生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消化后,用泵抽送污水调节池,与渗滤液一起经处理后排往祁门县污水处理厂。

2)填埋场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水产生量的主要因素。垃圾渗滤液属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物是BOD、COD和NH3-N。垃圾渗滤液的性质受垃圾成分、季节、降雨量、填埋工艺、填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浸出量及水质变化特别大,而且当浸出量增大时,往往伴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浸出量的变化一般与降雨量有直接的关系。

◆渗滤液水质复杂,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金属和植物营养素(氨氮)等,甚至还会含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而且各污染物成分浓度非常高。 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是一个新建填埋场,渗滤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垃圾自身降解产生的污水,受季节影响水质水量大幅度、急剧变化是垃圾场渗滤液的主

要特性。同时还有大量细菌、病原菌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①调节池容积

排渗管网收集的渗滤液汇入布置场区南侧的渗滤液调节池。调节池的有效容积为20000

m3,整个池底、池壁铺设HDPE膜防渗,池底的HDPE膜上采用制混凝土板保护。

②渗滤液产生量

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水量主要是推算从外界进入填埋场的水量,从外界进入填埋场的水量主要是由降雨组成。可研提出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为212m3/d。

按照国内外通常取法,正在实施垃圾填埋的区域为填埋库区占地面积的1/3,已完成填埋的区域为填埋库区占地面积的2/3。

根据气象资料祁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18.2mm,垃圾填埋库区面积约为10万m2,经计算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为:

Q=1818.2×(0.55×100000×1/3+0.35×100000×2/3)/(365×1000)=208m3/d

考虑到丰水年及其它未见因素,故本填埋场可研提出的垃圾渗滤液产生量212 m3/d是可行的。

③渗滤液水质确定

垃圾渗滤液成份十分复杂,通常包含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包括大量的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单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它的有机污染物,尤以有机物和NH3-N浓度较高。其各种成份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3)原污水排放与处理

进入渗滤液处理站的原污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确定最终进入处理站的污水量为240 t/d。

垃圾渗滤液除在填埋区和调节池底部和四壁采用DTRO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防渗,以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同时设计采用厌氧处理和物化结合工艺技术处理达标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4)全场水平衡

辅助生产和生活区的排水量28m3,渗滤液产生量约为212m3/d。 辅助生产区的生活的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渗滤液处理站,洗车台废水经沉砂池沉砂后排入渗滤液处理站,共计240m3/d进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渗滤液及场区内废水经处理站处理达标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3.5.3噪声

垃圾填埋场的噪声来源于垃圾填埋作业时填埋机械(压实机、推土机、垃圾运输车等)工作时发生的噪声,还有场区渗滤液废水处理站的水泵等的噪声。根据调查,这些机械产生的噪声值通常为80~90dB(A),有可能使场界噪声超标。 3.5.4固体废弃物

主要来源为填埋区的废纸、粉尘、塑料等能被风吹起的轻物质以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

为了防止在强风天气中垃圾飞散,除了采取及时覆盖措施外,还需考虑设置移动式栅栏并设置绿化隔离带,防止轻物质飞散。另外,为防止填埋作业尘土飞扬,可用清水对垃圾进行喷洒。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垃圾飞散,建设填埋场专用道路,采用集装箱密封车

进行运输。垃圾运输车需要经常清洗,保证沿途环境不受污染,并定期冲洗道路,防止粉尘产生。设计拟对污水处理站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理。 3.5.5臭气

臭气污染来自垃圾本身、以及垃圾填埋区的渗出液及填埋气体(H2S等),另外还有来自渗滤液调节池及处理区所产生的气味。 垃圾填埋场作业做到当日覆盖,尽量减少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大面积种植绿化,以控制臭气扩散。

3.5.6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以及垃圾填埋场在营运过程中的取土、覆土和堆土场,造成一定范围的植被破坏、表土疏松,遇降雨时易产生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5.7其他污染源

影响场内环境质量的污染源除以上几种外,另一个污染源是苍蝇、蚊子和鼠类。这类污染物严重影响填埋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对于场外带进的或场内产生的蚊、蝇、鼠类带菌体,一方面组织人员喷药杀灭,另一方面加强生产管理,消除场内积滞污水的地带,及时清扫散落的垃圾。 适当种植长青灌木和乔木构成防护林带。填埋区应边填埋边绿化,除种植树木外,可种植经济作物或草皮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场区生活、生产环境。

4 区域环境概况 4.1自然环境 4.1.1地理位置

祁门县地处黄山西麓、安徽省最南端,是安徽的南大门,属黄山市辖,位于东经117°4l′~117°44′,北纬29°49′~29°53′,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祁门县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两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浮梁县毗邻。南北长74.8km,东西宽59.9km,呈枫叶状,祁门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4.1.2 气候气象条件

祁门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适中。

多年平均气温15~1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3.2℃,历年极端最高温度41.0℃。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总的来看,祁门县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有利于亚热带地区多种植物生长,但气候变异性大,光照时数偏少,太阳辐射强度较低,活动积温较少;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多连阴雨,夏季多暴雨,夏末秋实蒸发强烈,易干旱;受地形影响,山区小气候空间变异大,中山区降水多,光热不足,丘陵盆地,光热丰富,常有季节性干旱。降水和地形促成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多,干旱、低温和冰雹灾害也时有发生。 4.1.3 土壤植被

全县有7个土类、12个亚类、39个土属、69个土种。 4.1.4 水资源

1、地表水:全县河流水系呈树枝状,有阊江、新安江、秋浦河、青弋江四大水系,其中阊江水系流域面积1914km2,占84.8%。

2、地下水:山区河床切割较深,绝大部分汇入河道,已为控制站测得的河川径流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