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族谱续编(麻城黄氏部分村落图片) Microsoft Word 文档(2012-02-13 13-11-48) 下载本文

㈢黄氏的远祖黄帝

黄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是誉浮众望,得重国邦,世代芳馨的鼎盛大族之一。

在蒙昧洪荒时代的中国东部地区,生活着许多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人群,典籍上称为东夷。其中有几支氏族最为强盛,组成部落联盟集团,史书叫做九夷。《辞海.九夷》疏引《后汉出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吠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凤夷、阳夷”,其中一支氏族叫黄夷,她以精灵可爱的黄鸟(黄鹂鸟,又称黄莺)为氏族图腾。这个黄夷,便是今天黄姓最古老的族姓之源也。

《东夷源流史,黄国的来源和迁徙》的作者何光岳先生认为,黄夷发源于今日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即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黄人由内蒙古东部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的黄山和东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由于势力日益膨胀,被尊为部落联盟首领。至野蛮时代中期,黄夷与东夷集团中的凤夷婚姻氏族,少昊金天氏为部落联盟大首领。不久,黄氏图腾由黄鹂鸟改为金凤凰,作为黄氏族守护神和图腾标志。黄氏族简称黄夷、黄族、黄人。黄氏族所居之地,多以黄命名。所以,今山东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掖县南有黄山,济南市西南60里有黄山。 在野蛮时代中期炎黄之世,东方黄夷部落中的一些成员又从山东半岛陆续内迁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颁布在河南的黄沟、黄池、黄亭、内黄、外黄,以及山东冠县的黄城一带。他们来到华北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后,发现到处是黄色的山和黄色的水。不但这辽阔的平原和隆起的山丘是黄色的,而且横躺在北国的圣河,水也是黄色的,颜色与他们全身上下的肤色又何其相似,大自然的这种神奇的巧合,使她们感悟到,自己就是这个黄色大地之子,也是咆哮奔腾的圣河之子,应当世代在此安居乐业,生根开花。于是,他们把这条河叫做黄河。把原本是黄鸟的颜色“黄”字,用来称大地颜色,“黄地之色也”!随着黄人内迁中原,黄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正色”,“中之色”。随着时期的推移,“黄帝”之词问世了,接着黄色的龙袍也出现了。

㈣“陆终之后受封于黄”说

黄帝之后的子孙是怎样相传的呢?据《黄氏宗谱》和《史记》记载:黄帝生于轩辕之丘,长于姬水,故姓姬,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次妃嫫妃,共生25子,嫘祖为正妃,生二子,长子曰玄器,即少昊;次子日昌意。少昊为五帝之首,姓己,名挚,字青阳。又有书记载,少昊建者穹桑,故号“穹桑氏”,以百鸟为官名,后迁都曲阜,修大昊之法,因以五行之首的“金”字标志其政德,有“以金德王天下”之说,故又称“金天氏”。他在位84年,寿百岁崩,葬于云阳。今山东省曲阜县城东4公里处的高埠上。

昌意,为嫘祖正妃之次子,娶蜀山氏之女为妻,名叫昌仆,是为女妪。传说,妪一日感瑶光贯日之祥而怀孕,后来生下颛顼,因昌意之兄弟均各奔前程,在异地建立新氏族,黄帝兄留昌意在身边接帝位,所以昌意为二世。颛顼为三世,初佐少昊,20岁时即帝位,国于高阳。号高阳氏,有勇有谋,智勇双全,疏近而知远,养才以任地,载时以象天,后世称为历宗,在位78年,寿93岁,葬于濮阳,即东昌府。娶邹屠氏之女为妻,生子大业。 大业,四世,娶炎帝神农氏第十二孙女为妻,生子名少典。 少典,五世,善治水土,生子少萃。

少萃,六世,聚涿龙之女为妻,生子名大费。

大费,七世,佐舜,娶刘景之女为妻,生子,名卷章。

卷章,八世,娶杜韦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名黎,为祝融官。佐高萃氏;次子名回,又叫吴回。寿高120岁。

吴回,九世,任火帝典乐,娶姬氏夏侯,生子名,陆终。

陆终,十世,娶鬼方氏之女汤氏为妻,生六子,樊人,惠连,筏坚,会人,曹安,季连。这六个兄弟都受封了。主要是由于樊人辅佐夏禹治水立了大功,而受到夏禹的奖赏,其他兄弟

也因此受到奖励。樊人受封昆语(今河南渭县)又封侯伯;惠连受封黄国;筏坚封于彭城;会人封于郑圩;曹安封于邾圩;季连受封楚地。唐中宗,咸享元年12月,御令称:朕按黄姓发源,为陆终云“次子惠连,受封于黄国,以国为氏,你姓故出于黄帝,而封于惠连,为受封祖也。”

据查考,陆终公所处的历史时期,正处于母系本位末期,从陆终公的儿子开始就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所以他的儿子开始有了姓,樊人姓己,惠连姓黄,筏坚姓彭,会人姓乌,曹安姓曹,季连姓带。后来六个姓中产生了54个姓,陆终便成了包括黄姓在内的70个姓的系祖。笔者翻阅了许多的《黄氏族谱》,黄氏溯源到陆终公都是一致的。“因惠连公受封于黄国而得姓。”许多史学家和学者对河南省潢川县实地考察,证明在代之“黄国即今之潢川,遗迹尚存,因此,黄氏以国为姓,应以黄国为据。”这符合历史事实。 三、黄氏宗谱传统篇

㈠孝道——黄姓的宗族传统

常言道:“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孔圣人更有“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至理明言。中国文化最讲孝道,所以历代正史都设有所谓“忠孝列传”,还有多种《孝子传》,更有“二十四孝”,被称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而“二十四孝”中,黄姓占有两位,即黄香和黄庭坚。 黄香是当今天下黄姓共认的大始祖,而他就是一个以“孝”著名的大孝子。传说黄香自幼就知道孝敬父母,当他才九岁时,慈母便去世,他伤心欲绝,终日哀啼哭泣,以至身心憔悴,凄楚感人。母去世后,他对父亲极尽孝心,每当夏日炎热时,则扇父之帷帐,使枕席清凉,蚊虫远避,好让亲人安寝;而到严寒的冬天,又以身温暖其父之衾枕席,好让亲人睡得暖热。他孝敬父母的动人事迹,后传闻遐迩。当时太守听说此事后,对黄香大加称赞,并召他为门下孝子。后来黄香更发奋读书,为父母争光,终于官拜左丞、尚书令等显赫职位,使家门荣耀一时。时人誉为“江夏黄童,忠孝两全,天下无双”。所以黄香被后人尊为中国传统孝道的代表,在“二十四孝”中,“黄香扇枕”即为一孝,而在近千年来用作中国启蒙课本的《三字经》中,更以黄香为中国孝子的第一个代表,故有“香几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语。黄姓的“孝”,在老一代中国人中,的确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迄至唐代,黄氏孝子众多。见于《新唐书孝友列传》的就有资阳人黄、贵溪人黄舟、邵武人黄桓、泉山人黄嘉猷、歙县人黄芮等人。传说黄芮天性钝至,侍奉父母极为孝敬,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后因继母抱疾甚危,各种医药都不奏效,而当时医学著作《本草拾遗》中说人肉可以治病,黄芮于是割下自身的一块股肉作羹,继母喝了果然病愈。父亲去世后,黄芮又号泣哀呜,昼夜不绝,后终身为父守墓。当时有一姓卢的刺史将此事上报朝廷,朝廷于是在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对黄芮家族旌表门闾,列名国史。

到宋代,又产生了黄庭坚,史称黄庭坚天性笃孝,母病逾年,他都坚持昼夜探视。虽官至太史,却坚持每日亲手为患病的母亲洗涤便溺器物,从无间断。在元人郭居敬的《二十四孝》中,便将他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黄氏孝子孝孙,不胜枚举,正如明人顾清所说“黄氏,盖纯孝一脉,累世相承。所以根于心而发之事者,因有来也。

黄氏世系源流

(1-124世,红色为黄峭山公世系源流)

第1世:少典——有熊国君;配有蟜氏之女;子二:炎帝、黄帝。 第2世:炎帝——少典长子;与黄帝同为华夏族祖先。黄帝——少典次子;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因奠定了传男制度,又号公孙,国于有熊,受禅于神农氏而有天下,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墩敏,成而聪明”,开物成务,文明渐启,黄帝是中国古代野蛮时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后世之“炎黄子孙”由此出也,娶四妃生25子,得其姓者14人,其中各有两人同姓,12姓为:姬(两人同姓)、酉、祁(祈)、己(妃)(两人同姓)、滕、箴、任、荀、僖、姞(吉)、儇(嬛、环)、依(衣);配西陵氏之女螺祖为正妃,配女节,配彤鱼氏,配嫫母;史载子四:昌意、玄嚣、青阳、苗龙。

第3世:玄嚣——黄帝长子;子一:桥极。昌意——黄帝次子;受封姬姓;配蜀山氏之女昌仆;子二:高阳、日安。青阳——黄帝三子;余情不详。苗龙——黄帝四子;余情不详。

第4世:桥极——玄嚣之子;子一:高辛。 高阳——昌意长子;即颛顼帝,是我国远古时代社会秩序的建立者,自幼敏睿,10岁时成为氏族酋长,12岁时率领本族东迁少昊(即嬴挚)东夷部落所在地穷桑地区(今山东曲阜一带),得信任而辅佐少昊帝,少昊去世后,20岁的颛顼即帝位,不久又内迁中原,承继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初国于高阳,后都于帝丘,在位78年;配邹屠氏,腾皇氏;子十六:姒鲧、骆明、穷禅、季番、欢头、瘦约、伯服、梼杌、苍舒、聩凯、梼盛、大监、宠降、中容、仲达、称。日安——昌意次子;居于西方,后入中原,子孙以安为姓。

第5世:高辛——桥极之子;即喾帝;配陈峰氏之女庆都,配娵訾氏之女;子二:娵訾氏生挚,庆都生放勋。穷禅——高阳三子;子一:敬康。称公——高阳十六子;子一:卷章。

第6世:挚公——高辛长子;余情不详。放勋——高辛次子;即尧帝;子一:丹朱。敬康——穷禅之子;子一:句望。卷章——称公之子;即老童;子二:重黎、吴回。

第7世:丹朱——放勋之子;余情不详。句望——敬康之子;子一:桥牛。重黎——卷章长子;因共工氏乱于长江流域,帝喾派其征讨,但未竟成,喾帝怒杀之。吴回——卷章次子;其兄重黎被诛后,继兄位为祝融火神,后人在天水关,筑火神苗宇来纪念之;子一:陆终。

第8世:桥牛——句望之子;子一:瞽叟。陆终——吴回之子;配鬼方氏;子六:樊、惠莲、篯铿、会人、曹安、季连。

第9世:瞽叟——桥牛之子;子二:重华、象。 樊公——陆终长子;夏朝时分封于昆吾(今山西省运城县一带),又称昆吾氏,封于苏,其后裔以苏为姓。惠莲——陆终次子;即南陆公,又叫参胡,其后裔黄、董、韩、龙等姓。篯铿——陆终三子;即彭祖,其后勤裔为钱氏、彭氏。 会 人——陆终四子;又名求言,为妘姓,其子孙被分封的姓氏众多。曹安——陆终五子;因居于曹,其后裔为曹氏。季连——陆终六子;受封芈姓,封地在今河南省东北、山东省西南之地,其后裔有季氏、熊氏、英氏、嵇氏、嬴氏等;子一:女修。

第10世:重华——瞽叟长子;即舜帝;子一:高均。象公——瞽叟次子;余情不详。隐公——樊公之子;传说中的黄国开国始祖;子一:

高。女修——季连之子;子一:皋陶。

第11世:高均——重华之子;余情不详。高公——隐公之子;余情不详。皋陶——女修之子;即大业,名繇,字庭坚,是历史上著名的传说人物。据《帝王世纪》的说法,他出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赐其为偃姓。据《世本》和刘向《说苑·君道》,皋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史书上说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舜帝对他的成绩极为赞赏,便把他封于皋,所以,又叫“皋繇”。因为上古“陶”、“繇”读音相同,所以又写作“皋陶”、“咎陶”、“咎繇”。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领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为自己的接班人,正准备让位,但皋陶却于这时去世了。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县。古时,这里有皋陶墓,世人又称为“公琴”;配少典氏之女女华;子一:伯益。

第12世:伯益——皋陶之子;原姓伊氏,字赜凯,又字虞余,是传说中的一位大英雄。年轻时的伯益,就很聪明,有才智,最早发明打井取水。由于伯益富有才华,夏禹就向当时中原氏族联盟政权首领帝舜推荐他,帝舜派他辅佐夏禹治水。帝舜命大禹、伯益、后稷共同治水13年。伯益制出第一张水利地图。治水成功后,被帝舜赐封为赢姓,成为赢姓14氏之血缘始祖,时间约为公元前2100年左右。14氏为:黄氏、徐氏、赵氏、秦氏、江氏、莒氏、郯氏、终黎氏、运奄氏、莬(wèn)裘氏、将梁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伯益来自东夷少昊鸟氏族,所以传说他能知禽兽之言,能与飞鸟通话,《汉书》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云:“伯益综声于鸟语”。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这与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上所言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为虞官。《孟子》另有记载,说舜派遣伯益担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烧山泽,迫使猛兽逃匿,使过着畜牧流徙生活的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居垦种的生活。后世尊他为保佑人们免遭猛兽伤害之神的“百虫将军”,并修庙祭祀他,就是这个原因。 舜对伯益的十分信任和器重,便将自己美丽的小女姚氏嫁给了他,并且封伯益于费,所以伯益又叫“大费”,或叫“费侯”。舜之后,夏禹继承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禹对皋陶伯益父子都非常信任,先打算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后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自己的儿子夏启为臣。夏禹在位10年,东巡山东会稽时逝世,临终遗言传位给伯益。传说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将王位避让给了夏启,自己在箕山之北隐居下来。在华夏族人的拥立下,夏启于是即天子之位,夏朝建立,原来氏族社会“公天下”终于被阶级政权的“家天下”所取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夏启即天子位以后,便开始消灭伯益的势力,在夏启六年,将伯益杀害。伯益死后,夏启以隆重之礼厚葬伯益,又“岁善牺牲以祠之”,即每年都以牺牲来祭祀他的亡灵。伯益虽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后裔却十分繁荣昌盛,所分衍出黄、赵、江、秦等十多个姓氏,都尊他为始祖。伯益娶涂山氏之女;子三:大廉、若木、恩成。

第13世:大廉——伯益长子;号东方,夏帝启在杀害伯益之后,为笼络、安抚伯益部落及其后人,遂加封伯益的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