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禅宗 下载本文

残枯木依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就是像另一个禅宗大德说的那样,“三冬无暖意”就是不动心不起妄想的境 界。就是这种冷啾啾的“古庙香炉去”的境界,也是一个妄念不起的境界,死掉妄想连呼吸也断了,心体才能保任得独朗。这时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因 为你这时脚跟未移,不能在妄想当中显体。你只能离开妄想而显体,要泯掉这些妄想、妄心和妄境才行。你一起妄想体就没了,当时就起一个黑雾,起一团黑云,你 老起妄念的话,黑云就把你的明镜台盖上了。这是当时的内证都能显出来的,你一起妄念,明镜就黑一团。黑多了就盖上了,就不光了,光明就没有了,所以这时要 死透,要大死一番就是指的凡心妄想,而不是让本体死掉,死掉妄想本体才能活过来,才能发展。到了闭关了,陈上师说要闭关一二十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 上根之人可能不需要,下根之人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总之在静中涵养得很好很稳定了,这是就要渐渐寻求出处的功夫,要做第二步动静一如。这时就不需要闭关 了,但是还要住山,在山上,不要离开山。还是需要一个比较清静的环境。但就不需要闭关那么严格了。闭关时就不见人,不说话,因为那时是入处,要修断绝呼吸 的,这时就可以跟一般的善知识、道友往还,跟他们接触,在初步的不太烦恼的动中去保护本体。让本体在这种初步的动中自然地能够显现。这是破俱生我执的工夫 了,在定中涵养到稳定时就剩下一个俱生我执了,那时分别二执就彻底无功用地断掉了,但隐隐地有对本体的执著,这种对本体的执著就是俱生我执,所以经常说胸 中隐隐有一物在未忘实相,就是对根身、月轮的执著。这一步就要慢慢断掉,要能在妄念当中显定。下一步(动静一如的)就是梦醒一如。陈上师没有分那么细,他 只说在动中修

就行。我再细分一步,要梦醒一如,在梦中、醒中都能做到本体自然显现。修到梦醒一如以后就达到出处了。出处就出来了,对本体的执著就破掉了, 即重关就破了。所以破了初关以后第一步就是破俱生我执,即对本体的执著,破了重关以后对本体的执著就没有了,即本体可以安住了。月轮观五心当中的安住心, 大体就是这个破了重关的境界,心如明镜,要住在这个境界上,不需要执持了。自生自显了,对本体的执著已经破掉了,但此时还不能自在地起用,对起用还有执 著,下一步就是要练习起用,当起用也很纯熟了,即对用的执著也破掉了以后就是破了俱生法执了。那就是要在用上去练习,着重练习起用,起用纯熟俱生法执就破 掉了。所谓用就是法,我执就是体,在体上生起万法就是起用,纯熟自在了以后俱生法执就破掉了,陈上师说破了重关以后就要到烦恼中去练习了,就不需要住山 了,要下山了,破了重关以后就要下山到闹市当中去修行。他说第一步先要在嗔境上去练习,住古墓凶屋,在与鬼怪打交道的嗔境中去练习,让本体自生自显,起用 以利益鬼怪这些众生,因为你的心光鬼怪们是能看到的,他们来干扰你,你用心光一照,他们可能当时就能得到解脱,可以度鬼道众生,要住尸林、墓头、坟地、凶 屋(闹凶的屋子),专门去跟鬼怪打交道,在嗔境和惊吓当中去练习本体,当时一惊一吓本体更加明朗,范围更广,光明更亮以照这些鬼怪,让他们得到超度,这还 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它比较容易起用,就像我们说在受惊时念佛比较容易提起来,在没有惊吓的佛念当中佛念反而还是提不起来。在这上面练习了以后就要到贪境上 去练习,打麻将动输赢时,看戏,因为戏台里很闹,那些演员演的戏很吸引人,属于贪境,在这上面去练习,当你贪心生起时对本体也能自在

地生起,不执著贪心, 世人唯重财色,打麻将属于财,还要到

第三盘A面所以说初关的工夫跟重关的

工夫是绝对不同的,这两者相差太远了,你要把重关以后的工夫拿来到初关以后 甚至在破初关之前做那就完了,那就完全错了。相反说来,你破了重关以后还守着初关的工夫不放那也错了。王龙溪也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就批评摄双江他们到该撒 手的时候不撒手,即破了重关以后还守着初关的保任工夫不放,还在那保任,不敢去修起用的忘化工夫,不敢撒手,批评罗进溪撒手过早,重关没破,破了初关就撒 手,没到重关就撒手了,也提倡别人也撒手,所以狂禅也是从罗进溪出去的。罗进溪是狂禅的始祖,即阳明后学的狂妄从罗进溪始矣。就是因为他撒手太早,聂双江 他们就不敢撒手,只是把守竿头,百尺竿头不进步这种,虽然得入未为真,还在修入处,不敢更进一步去撒那个手,去修忘化的达用工夫,去世间在起用当中修,还 在那闭关修定不出气。那就不行,所以说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夫。一定要分清楚,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工夫才对,要做错了工夫就麻烦了,就不能进步,甚至把原 来的也丢了。起用工夫即这种撒手工夫,起用纯属了以后自然就消归了处了。所谓了处就相当于末后句,所谓陈上师的四处入处相当于破初关,出处关相当于破重 关,用处属于起用工夫的范围,就不是三关当中的一关,用处就是破了重关以后所修的起用的工夫。寒山大师也说过抱守竿头的问题,即你破了重关以后你不能再保 任了,“重关未稳,遽而撒手自是病,重关已稳不肯撒手也是病,”寒山大师就批评这些重关已稳不肯撒手的人,说:“倾一时参究之士坐

满山中,自有一念贴地, 当体现前,得大自在者,几乎坐在洁白地上,不肯放弃,以为奇特,反成法碍也。故教中名为所知障,所以古德云直饶做到寒潭皎月,静夜钟声虽扣迹无亏,处波澜 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所谓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宁抱守竿头,静沉死水尚不肯坐住,”也就是到了这里不肯住,你还要寻个出处,你出去以后还 要起用,这都是在描述静中涵养的境界。在静中涵养不寻出处,那就连俱生我执也破不了。俱生我执不破当然就不去修起用工夫,了处更是难以达用了。即破了初关 以后的人如果坐在静里边连了生死也了不了,执著在这个东西上,老是守着这个东西。这叫未忘实相,俱生我执也破不了,所以首先要从这里边出去,破了重关,然 后从重关里起用,总之从静中涵养以后都是到动中去修的过程了,你初步是要在山上动修与善知识往还,这样才能把对本体的执著破掉,才能出去,才能破俱生我 执,然后你再到闹市当中去修起用的工夫,才能把起用的执著也破掉,把俱生法执也破掉。总之破了初关,静中涵养以后就要动中去修了,你不到动中修那就生死也 了不了,彻底见性那就更不可能了。当然你出去的太早也不行,出去得太早那更麻烦,你一破初关就撒手,你不静坐,你不修定,这个初关的境界就很难保持,你反 而就丢了,很多人都很可惜,就是这么丢了,一见永不再见,再也见不着了。陈上师就批评过虚老,说虚云老和尚破了初关以后不去闭关反而去世上修习盖庙、接引 人的工夫,一生再也没有再好的境界了。这是陈上师的观点,我不知道他说得到底对不对。因为我们还不能判定虚老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了,总之从虚老临终那些 年说的那话里面也能看出来。他还是感到没有闭关,领众过早,对了生死的大事构成了一定的障碍。自己